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姆·库哈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雷姆·库哈斯 ‎
原图链接[来自网络图片]
出生 1944年11月17日
国籍 荷兰
职业 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 ‎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1944年11月17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1978年,库哈斯出版《癫疯的纽约——曼哈顿的宣言》一书之后,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1]>

人物简介[2]>

  • 雷姆·库哈斯,1944年11月17日出生。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
  • 19岁开始,他为荷兰的《海牙邮报》主持名为“人、动物和东西”的闲话专栏,并为该杂志的文化专栏撰稿。业余时间他会在和一群朋友组成的*小组中从事*剧本创作。
  • 发生在1968年的学生运动——“68风暴”使雷姆·库哈斯从记者和剧作家转变为一个建筑师。这一转向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从记者库哈斯到建筑师库哈斯。虽然他的记者身份在“68风暴”之后便已告终结,但其记者的血液却依然流淌。建筑成为他发掘和*事件的方式,而他将记者对事件的本能关注带入了建筑。
  • 1968至1972年他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ASchoolofArchitecture。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期间他分析都会文化在建筑上的冲击,进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顿都市沿革之著作《狂谵纽约》(DeliriousNewYork)。
  • 1975年于伦敦,与Zenghelis夫妇(EliaandZoe)和Madelon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会建筑办公室(OfficeforMetropolitanArchitecture简称OMA,其宗旨不但在定义理论上建筑与当代文化背景的新型态关系,并实际加以执行。
  • 1978年起,OMA陆续接获多件位于荷兰的案子,如位于海牙的议会增建案,使他逐渐将OMA的主要业务集中于鹿特丹,在同时,库哈斯创办了Grosztstadt基金会,此基金会为一独立的部门,其目的在办理有关于OMA之文化相关活动,如展览会、出版刊物等。在1996年出版的《S,M,L,XL》收录了有关于OMA至今的作品。
  •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设计等。其设计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雷姆·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他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创作阶段

当代性和现实感

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如何认识库哈斯的理论呢?这里拟从库哈斯的叙述方式与理论根基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理解。
  • 《颠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8年)是库氏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建筑小说",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所谓超现实,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是什么(问题的本体论)----为什么(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怎么办(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他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而绝少提及第三点。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

对城市的认识

  • 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图二)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建筑属于城市

  •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 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主要作品 

  • 法国图书馆(1981年)
  • 拉维莱特公园(1982年)
  • 康索现代艺术中心(1988年)
  • 荷兰舞蹈剧院(1988年)
  • 波尔多住宅(1994年)
  • 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
  • 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1997年)
  •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1999年)
  • 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2002年)
  • Prada专卖店室内设计(纽约2003年,洛杉矶2004年)
  • 葡萄牙波多音乐厅(2005年)
  • 台北艺术中心(2008年)

主要著作

  • 《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1978年),此书为库哈斯运用社会学研究建筑问题的开端;
  • 《小、中、大、超大(S,M,L,XL)》(1995年),此书为库哈斯及同事运用现象学的种种知识思考建筑概念的纪录;
  •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2002年),此书为库哈斯在成为哈佛建筑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后研究建筑和都市状况的研究成果,他以“城市项目”为单位,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
  • 《哈佛购物指南(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2002年),此书研究了购物和零售消费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


主要奖项

  • 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22届普利兹克奖。
  • 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颁出了2010年的第一个金狮奖———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2] 雷姆·库哈斯简介
  2. [3]雷姆·库哈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