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津县雷集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临平原,南靠聊城高唐县,北依武城。国道105穿越本镇东部,省道315横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三县两市交通要道。辖57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8.4万亩。[1]

简介

   夏津县雷集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临平原,南靠聊城高唐县,北依武城。国道105 穿越本镇东部,省道315横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三县两市交通要道。辖57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8.4万亩。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共有限额以上企业八处,较大的有宗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天昕纺织有限公司、金田纺织有 限公司等企业。其中宗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占地50多亩,总投资5000万元,从业人员160多人,年加工棉纱2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主导产品精制棉纱,远销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该企业在常州设有常年办事处。专业村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现有专业村25个,其中沟王庄植物油加工、张集历史名吃珍珠琪和金丝面、三教堂黄牛贩运、大姜庄黄瓜育种、郭蔡庄室内装修、马辛庄木材加工比较著名。

基础设施

雷集镇东临马颊河,有县级提水站一处,镇级提水站六处,水利条件优越。全镇油路通车总里程120公里,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有中学两所,其他各级各类学校21所,在校生0.27万人。有线电视用户6800多户,入户率及用户总数均居全县首位。固定电话用户6500户,普及率高达69%。

工业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镇上下不懈努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共有限额以上企业八处,较大的有宗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天昕纺织有限公司、金田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宗广鑫源纺织有限 公司占地50多亩,总投资5000万元,从业人员160多人,年加工棉纱2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主导产品精制棉纱,远销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该企业在常州设有常年办事处。专业村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现有专业村25个,其中沟王庄植物油加工、张集历史名吃珍珠琪和金丝面、三教堂黄牛贩运、大姜庄黄瓜育种、郭蔡庄室内装修、马辛庄木材加工比较着名。

农业生产

全镇棉花种植面积4.8万亩,瓜菜种植面积1.5万亩,辣椒种植面积5000亩,小麦、玉米、棉种等良种繁育面积1万亩,粮经比例3:7。去年,小麦良种推广面积全县第一,粮棉基本实现了良种化。畜牧养殖发展迅速,全镇黄牛存栏量4.8万头。良种繁育、林业和蔬菜生产是该镇的特色产业。良种繁育使农民增收显著,面积逐年扩大力争两年达到三万亩,建成良种繁育镇,林业发展迅速,育苗基地现有一万亩,全镇现有树木400余万株,有林面积3.6万亩,木材蓄积量居全县乡镇首位。争取两年内建成鲁西北最大育苗基地。105国道津期店沿线的木材市场布局规范,规模大.市场知名度高,已成为夏津乡镇最大的松木销售加工基地。蔬菜生产市场带动作用明显。鲁西北最大的大葱市场——肖庄大葱市场,日成交250吨, 产品远销河北、天津、四川、重庆、沈阳等地,辐射影响周围50多里的人们争相种植大葱;刘宪庄辣椒市场日益壮大,现有加工收购业户35家,带动了辣椒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雷集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主题,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多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着,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和稳定工作都取得了显着进步,全镇上下呈现出了一派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浓厚氛围。[2]

特色产业

雷集镇确

立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形式引导培育各类专业村。目前,已形成了张集历史名吃珍珠琪、沟王庄植物油加工、刘宪庄村辣椒、大姜庄黄瓜育种、郭蔡庄室内装修等25个专业村。过去单纯种粮棉的肖庄村,如今300多户家家种植大葱,年收入达到150多万元,自然形成的大葱市场还带动方圆15公里种植大葱上万亩。专业村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过去各自为战的小规模产业经营形成了合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张集金丝面、珍珠琪 金丝面又称龙风面,为雷集镇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曾为乾隆年间贡品。金丝面选用上等精细面粉,配以十余种佐料,人工擀制,薄如纸,亮如玉,切成细丝即成金丝面;再横切就成珍珠琪。珍珠琪加工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了技术含量。“琪王”牌珍珠琪,以配方独特、营养丰富、片片如玉、滋阴润肺、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目前,年生产能力600吨,产品销往东营、泰安、德州、河北等地及各大宾馆、超市,深受客户欢迎。肖庄大葱肖庄大葱具有质量好、产量大的特点。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扩大了种植面积,建立了专业市场,现已发展大葱种植6000余亩。大葱上市后,日成交量达60多吨。在该市场的辐射带动下,周围50多里的人们也争相种植,产品远销河南、河北、天津、重庆、四川等地。

林业生产    新植树400余万株,发展材林面积2.8万亩,苗圃8000余亩。全镇初步形成了片林、速生林、围村林纵横交错的绿色林网新格局。速生杨品种主要有三倍体毛白杨、速生杨106、107、2001等品种。特色经济逐步壮大,林业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农民增收显著,现成为全县最大的林业生产基地。 该镇现有林地3.8万亩,树木的种植数量达到了4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2%。为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进入12月份以来,该镇广泛开展以“防治病虫害,树木健康生长”为主题的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57个村庄进行指导,把大的片林划分为青年林、团员林、武装林等区域,实施责任制,进行科学防治,开展了树木“查体”活动。针对低温阴雨天气较多,杨树容易得黑斑病、溃疡病、锈病的实际,他们深入到57个村庄,送技术入户,现场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防治,并全部给树木建立了档案。

计生工作

雷集镇通过实施“领导带动、制度推动、调查促动、宣传鼓动”的战略,推动了全镇计生工作提速,使该镇计划生育活动驶入“快车道”。

领导带动。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抓,盯在一线、靠上指导,带头抓工作落实。带头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做到自身清,家属和党员干部身边清。   

制度推动。建立了公安、民政、卫生、计生部门信息“通气”制度,进一步摸清人口底数,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调查促动。组织党委政府成员、计生人员深入到村,进行逐户排查,通过拉网式清理,彻底摸清人员底数,及时登记造册,避免管理漏洞。   

宣传鼓动。通过宣传车、宣传标语、广播喇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营造舆论氛围,大造舆论声势。[3]

新农村建设

夏津县雷集镇三教堂村是名副其实的贩牛养牛专业村,日前,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整修、硬化村东西主街道2千米,所需10万多元资金全部由村里自筹。这是该镇通过实施“领头雁”工程,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顶梁柱作用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该镇把选准配强村干部作为关键因素来抓。一方面精简村干部,目前,全镇57个村庄“两委”干部实现交叉任职,80%以上的村干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干部队伍实现了年轻化。另一方面,该镇利用镇成教中心、镇党校等阵地,对村干部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掌握经济管理、致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目前,该镇90%以上村干部掌握了1至2门致富技术,其中40多名村干部有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小企业等不同经济实体。 领头雁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该镇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该镇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群众腰包鼓了,邻里关系融洽了,95%的村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全镇呈现出安居乐业、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两区同建

2012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德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夏津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雷集镇以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美丽新社区为目标,在雷集镇康寺村规划建设了康石社区,现社区建设已经完成,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康石社区位于雷集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全村共计295户,人口910人。2011年底,雷集镇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带领300余名村民代表赴齐河、禹城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对测量评估、拆迁方案、户型选择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按照规划合理性与不占耕地的原则,在康寺原址进行社区建设,将康石社区建设成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生活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型社区。[4]

相关视频

2017雷集镇中心幼教新春拜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