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霍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霍达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国家一级作家,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7年创作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该作于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198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当选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港澳百科全书》编委、开罗国际电影节评委。 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法、俄、日等十余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其生平及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古今女杰谱》等大型辞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霍达 主要成就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国籍 中国 代表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红尘》《补天裂》《海棠胡同》
民族 回族 回族经名 法图麦
出生地 北京 职业 作家,编剧,记者
出生日期 1945年11月26日 性别

个人经历

1945年11月26日出生于珠玉世家。

1961年考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

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

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发表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

1976年后霍达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

1980年创作了历史剧本《公子扶苏》(又名《秦皇父子》)。

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她创作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在《长篇小说》杂志分两期发表,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

198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之职。

1988年3月当选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小巷匹夫》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

1991年获中国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1992年获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

1993年3月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

1997年表现香港新界人民抗英斗争悲壮历史的长篇小说《补天裂》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

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9年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

2003年3月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4年霍达将自己的中篇小说《红尘》改编为话剧剧本。

2005年《红尘》由国家话剧院演出,曹其敬导演,朱媛媛柏寒刘佩琦等主演。

2008年3月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1年,霍达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海棠胡同》,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剑男搬上舞台,宋春丽郭冬临杨立新郭达等主演,以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犀利的艺术语言赢得观众的激赏。

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3年《听海》获中国散文协会授予的优秀散文奖

个人作品

体裁

《穆斯林的葬礼》

《补天裂》

《未穿的红嫁衣》

《红尘》

《追日者》

《秦台夜月》

《京韵第一鼓》

《魂归何处》

剧本

《红尘》

《海棠胡同》

《秦皇父子》

《鹊桥仙》

《苍天圣土》

文学

《万家忧乐》

《国殇》

《民以食为天》

《吴冠中》

《仰雪词馆主》

文集

《霍达文集》

《霍达文选》

《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系列》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报告文学选》

《霍达电影剧本选》

《万家忧乐》

《天涯倦客--茅盾文学奖女作家散文精品》

诗词集

《抚剑堂诗词集》

作品风格

霍达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表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霍达的作品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激情充沛。在她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极为少见的侠义色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被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个案激发,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后落笔成文。

由点到面,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反映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命运的令人警醒的社会问题。

作者倾情投入,文笔犀利,呼吁强烈,富有震撼力。

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来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获奖情况

《穆斯林的葬礼》

1990年,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奖

1991年茅盾文学奖

《红尘》

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2004年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

《万家忧乐》

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1992年获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

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

《国殇》 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

《鹊桥仙》 1980年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我不是猎人》 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

《保姆》 1986年获《萌芽》创作奖

《龙驹》 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

《义冢丰碑》 1997年获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

《烟雨文武庙》 1997年获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

《为了那片苍天圣土》 2007年获全国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优秀征文奖

1992年获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

2009年当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组委会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卓越成就奖。

人物评价

她着一身家常便服,随性、朴实、爽朗。说话时,整个人都会变得抑扬顿挫:时而低眉敛目,柔声细语;时而一板一眼,绘声绘色;说到不平处,横眉怒目,声音也高了八度,仿佛随时会拍案而起。--冰心

一位有着充沛激情和正义感的女作家--这就是我对霍达的第一印象。--冰心

霍达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的女性作家,写作手法娴熟,布局谋篇老道,委实值得称道。(青年文摘)

2011年,在谈及作家定位时,霍达曾自评说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她给自己的定位是: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

勤奋执着,能吃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有节操,有傲骨;心思缜密,虑事周全,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女作家。--《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