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霞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霞峰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境西部丘陵地带,东接大石,南靠少阳,西北连洋口。总面积2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总面积的33.9%,林地占18.3,水域占9%,道路、村庄和其他占38.8%。[1]

简介

霞峰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境西部丘陵地带,东接大石,南靠少阳,西北连洋口。

总面积2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总面积的33.9%,林地占18.3,水域占9%,道路、村庄和其他占38.8%。霞峰镇镇驻地大尖山,距广丰县城7公里。霞峰镇设下坊、三官殿、方村、公堂、大尖山、三里、芳源、石山、赤塘、坑东、桐坞、大洋12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共有8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7002人(2017年) 。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崇善三十都。解放前夕称霞坊乡,辖9保、117甲。解放初期仍称霞坊乡,属第一区。1950年月4月,划分为新兴、新民两乡。1951年,合并称下峰乡,属洋口区。1952年2月,划分为赤塘、民兴、下坊、三里、东屏、易新7个小乡,属第二区。1957年4月,合并为下坊、易新乡、为县直属大乡。1958年11月两乡合并建立先锋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称下坊人民公社。1961年9月,划分为下坊、易新人民公社,属洋口区。1963年4月两社合并仍称下坊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并入洋口人民公社。1972年,原下坊公社区域从洋口公社析出成立下坊公社。1984年9月撤社。1984年9月撤社,设立霞峰乡。2000年7月,撤乡设镇。2003年,桐坞、赤塘、芳源三村合并为赤塘村。2006年4月,三官殿村划归芦林街道办事处管辖。[2]

基础设施

霞峰镇驻地原有旧街1条,长350米,宽163主,已浇筑成水泥路面;新建成一条长220米、宽24米商业街,临街商业、手工业、饮食门店等100多户,设有下坊墟,农历一、四、七为墟日,年集市交易额350万元。高有自动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5000门,已安程控电话2300部。有洋口至少公路经过境内,公路交通比较方便。镇高有文化站、电影院、有线电视站、广播站、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242户。有中学1所,教职工87人,在校学生2400人;小学13所,教职工197人,在校学生3967人;学前班13所,教职工20人,在校幼儿750人;有霞峰镇镇卫生院1所,病床5张,医务人员162 ;村卫生所12所,乡医42人。霞峰镇境内没有河流经过,农业用水短缺在广丰县是有名的。农业灌溉主要是靠关西、胜利两支渠和境内的一座小(一)型和六座小(二)型水库以及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库、电灌站Q。2006年由县利用外资领导小组立项,争取到世行贷款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对胜利渠霞峰段进行了三面水泥硬化防渗,极大地改善了水渠的供水能力。2007年关西渠已立项,下半年二晚抗旱结束后,工程即付诸实施。

经济发展

霞峰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农业以水稻为主,更兼有蚕桑、天桂梨、葛根等特色,"霞峰鱼"在广丰县久负盛名。工业以烟花鞭炮为龙头,现拥有厂家(基地)10个。霞峰镇通过实施强攻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举措,做大做强霞峰财政。2007年共实现财政收入560万元,霞峰镇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霞峰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路面平坦,主干线洋霞公路达国家三级标准,广霞公路交省道二上线,横穿水尾山风景区,镇内已实现所有自然村通公路。镇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个集净化、绿化、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集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霞峰镇是广丰县内土质较好地区,粮食单产较高。"大黄李"曾广丰县闻名。田边地头种植高梁较多,"高粱酒"也曾有名气。池塘养鱼产量高,鱼味好。2000年霞峰镇有耕地面积96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36公顷,粮食总产量9991吨,2002年12100种植面积16公顷。果园面积176公顷,水果年产量425吨。养殖水面78.2公顷,水产品产量1229吨。农业总产值2269万元。工业总产值15822万元,其中镇办企业有霞峰机砖厂、新光木雕工艺厂,年产值110万元。霞峰镇财政收1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2002年,霞峰镇农业总产值2549万元,工业总产值3628万元,民营企业1个,产值15万元。霞峰镇财政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元气纯收入2700元。

2011年,剔除上年再生资源税3500万元后,仍实现财政收入3556.8万元,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总体减收,但实际可用财力达1362万元,较上年增长236%。

2011年,实现农业产值11634万元,较上年增长10.61%,工业总产值39235.9万元,较上年增长39.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69.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210万元,较上年增长8.16%,农民人均收入7810元,比上年增长519元。

农业上重视结合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优品瓜果、特色蔬菜农业建设,完成种植马家柚1463亩,其中基地912亩,零星113户种植551亩。新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社4家,新增丰益为县级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争取上级资金,对孙坞水库大坝全面更新加固,对天山弄、桐丰、陂塘三座小(二)型水库进行渠道拓宽改造,镇财政投入5万多元,用于我镇境内关西、胜利两渠的维修完善。

2011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4个,合同资金2.13亿元,实际进资1.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个,入园总数达到14家。贸易企业3家,物流企业4家,机械租赁企业2家。物流、贸易项目全部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见效,其中祥丰贸易有限公司2011年4个月纳税84万元,九久物流有限公司当年实现税收52.6万元。宇恒铜业和斯尔摩实业,通过参股方式对接,"腾笼换鸟"实现项目置换,有效利用土地,加快了项目进度。

着力加强区域联动,完善功能设施,镇村整体面貌大为改观

全年完成主干道水泥路面硬化3.8公里,改水259户,改厕247户,修建排水沟1.5公里,共拆除旧房、危房、空心房800平方米,建新960平方米,镇、村、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160余万元。

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原则,2011年完成"一事一议"惠民项目3个,项目工程预算达113.3万元,受益人口达2352人,投劳2500个,群众筹资25.6万元。

城镇功能加快提升。着力推进城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促城镇形象不断改观。2011年,完成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由于部分群众对土地与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沟通,2011年的城镇化工作目标推进迟缓,坚信在2012年内,通过大家的努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目标能如期实现。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围绕"提升环境美化,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化"目标,重抓"一大产业,两个森林村庄,一条精品通道"建设,2011年,共完成"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1100亩,其中突出马家柚产业,在宜林地和村庄四旁种植面积达900亩,同时,在坑东打造森林村庄,完善锦坤路精品路建设。

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完善保障体系,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加快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参合人口达到34774人,参合率达99.7%。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调整教育布局。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阳光计生"行动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积极推进自来水覆盖面,受益人口达到2.7万人。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镇办企业有霞峰机砖厂,个人承包经营。镇内私营企业现有华豪化工有限公司、三特碳业有限公司、霞峰自来水厂、益力泉纯净水有限公司、祥云花炮厂、顺利花炮厂、方村花炮厂、公堂花炮厂、顺溪花出口花炮厂、长安花炮厂、波涛花炮厂、霞峰出口花炮厂、锦坤烟花原材料厂(主产烟花用发射药)和正在建设中的富茂花炮厂。霞峰为广丰县的烟花爆竹大镇,生产的鞭炮以质优而闻名于县内外。2006年底,霞峰镇引进的园区企业有9家,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金鑫产业园项目,占地116亩,是广丰县芦林工业园区第一个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填补了广丰县标准厂房建设的空白、月兔电器有限公司、安娜纸业有限公司、隆泰塑胶有限公司、PC阳光板厂、烟花底座材料厂、骏通汽贸公司、华丰化工有限公司。

所辖村屯

桐坞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霞峰镇赤塘行政村管辖,因桐树之多居山坞之中得名,以陈姓开村夏姓为主,村内有夏家宗祠一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县境西部丘陵地带,东接大石乡,南靠少阳乡,西北连镇中心,洋口镇。总面积28.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总面积的33.9%,林地占18.3,水域占9%,道路、村庄和其他占38.8%.镇驻地大尖山,距县城7公里。全村设菊坞山、金山、塘底、后辈山、桐坞、。2000年,总户数130户,总人口2056人。 明清时期,属崇善三十二都。解放前夕称桐坞行政村,属霞峰直属。1952年2月,划分为桐坞、高峰、宜村、石碧山、菊坞山5个自然村。1957年4月,合并为下坊、易新乡、为县直属大乡。1958年11月两乡合并建立先锋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称下坊人民公社。1961年9月,划分为下坊、易新人民公社,属洋口区。1963年4月两社合并仍称下坊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并入洋口人民公社。1972年,原下坊公社区域从洋口公社析出成立下坊公社。1984年9月撤社。1984年9月撤社,设立霞峰乡。2000年7月,撤乡设镇,2003年芳源、桐坞、赤塘合并.设立赤塘行政村。[3]

教育事业

霞峰中学座落在霞峰镇大尖山村。校园面积约18亩,校舍面积约4900平方米。学校拥有电脑室2个,语音室1个,物理实验室1个,生化实验室1个,图书室藏书4万余册。现有在校学生数2486人,32个教学班。现有在职教师83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9人,初级教师26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教师68人,党员15人。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优良。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教师精力旺盛,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

城镇建设

霞峰镇镇区内保留有原乡政府门前旧街1条,长350米,宽6米,已浇筑成水泥路面;新建成一条长220米、宽24米商业街,临街商业、手工业、饮食门店等100多户,设有下坊墟,农历一、四、七为墟日 。镇政府门前高规格的府前规划区基本建成。2006年,完成镇敬老院的搬迁新建,座落在方村的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清静,集居住、休闲为一体,设有套间42个,床位84个交付使用,切实解决了霞峰镇老年人的老有所养问题; 在大尖山新塘头开工建设镇文化站,2007年内将全面竣工;设在公堂村的镇自来水厂基建基本结束,总投资1060万元,建成后日供水量达1.8万立方米,管道已铺设到下坊居,解决了下坊人畜饮水的难题,实现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7年的镇卫生院新建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的医技大楼项目正在实施中。设有自动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5000门,已安程控电话2800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100%。

出境公路

洋口至少阳至横山的洋社公路,霞峰至县城的广霞公路,石山到洋口的公路以及桐坞至少阳泉岭公路。2005年完成了通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完成通自然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五年来共向上级争取公路建设资金700多万元,完成了71公里村道及环村公路路面硬化工作。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2006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重点抓了五个试点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完成拆除"空心房"6082平方米,改厕188户,改水219户,改栏89个,清理下水道、排污9000多米,初步实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