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霞海城隍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霞海城隍庙照片来自

霞海城隍庙 座落于台北市大同区,是内政部公定的三级古迹,距今已有144年的历史,是大稻埕一带地区的重要人民信仰中心,也是台北相当重要的庙宇之一;霞海城隍庙除了主祀城隍爷,另旁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谢将军八将马使爷义勇公,霞海城隍庙总共容纳有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成为其特色之一。


在西元1853年,艋舺移民发生激烈群架,同安县人失败,就在火焰中抢出霞海城隍爷金身,退到大稻埕,在1859年建立霞海城隍庙,并以此庙为大稻埕的信仰中心。 霞海城隍庙规模不大,虽香火鼎盛、信徒很多,但一百多年来依然保持原貌,没有扩建。因为城隍庙所在地是中国风水上的“鸡母穴”,假如轻易翻动,就会破坏巢穴,使地方不安,所以信徒都不敢随意翻修。进到庙里,可以看到很多神像,呈阶梯状由上往下排列。在庙宇的正中央供奉的就是城隍爷。在古代,“城”是城市、“隍”是护城河,所以城隍爷是护城河内的地方守护神,掌管人间的善恶功过、阴间的鬼魂行踪 ,可以让信徒心存善念,不敢做坏事。农历5月13日是城隍圣诞,当天信徒会举行各种迎神赛会,来酬谢城隍爷的疪佑,是台北市内最热闹的庙会活动。[1]


简介

该庙建于清咸丰9年(西元1859年),列为三级古迹。主奉霞海城隍主神,其原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一带五乡庄民的守护神,清道光年间,同安人陈金绒等奉神渡台,初供奉于艋舺八甲尘的金同利糕饼店内,至咸丰3年(西元1853年)艋舺地区发生“顶下郊拼”的不幸事件,下郊人(安溪、同安人)与顶郊人(晋江、惠安、南安人)互相械斗,该神座被毁,同安人举族遂西迁奉至大稻埕建庙现址,自此香火鼎盛。霞海城隍庙在大稻埕建庙后,历经多次整修,但其中只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整 建,一次是在昭和七年(1932年),另一次是在民国六十年(1971年),最近一次则是在民国83年重修。霞海城隍庙坐东朝西略偏南,主要是依淡水河的走向而建,为单进单开间前 带卷棚拜殿及左偏殿的庙宇建筑。据称霞海城隍庙地理正处于所谓“蜂巢穴”吉地,坐东北朝西南,临接繁荣的迪化街,其正殿内来自各方神明,呈阶梯形由上而下排列,前后不下百尊,而庙的西侧,配祀“义勇公”,为纪念在当年顶下郊拼时,保城隍神像及乡民,不幸殉难的38位乡贤。


霞海城隍庙规模不大,虽香火鼎盛、信徒很多,但一百多年来依然保持原貌,没有扩建。因为城隍庙所在地是中国风水上的“鸡母穴”, 假如轻易翻动,就会破坏巢穴,使地方不安,所以信徒都不敢随意翻修 。进到庙里,可以看到很多神像,呈阶梯状由上往下排列。在正龛中, 供奉的就是城隍爷。在古代,“城”是城市、“隍”是护城河,所以城隍爷是护城河内的地方守护神,掌管人间的善恶功过、阴间的鬼魂行踪 ,可以让信徒心存善念,不敢做坏事。每年农历5月13日是霞海城隍诞辰,俗谚并称誉“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赛会甲天下”,霞海城隍祭典活动为期一周,各地方的祠堂、轩社均前来祝寿,活动相当隆重热闹。最重要的活动是5月11日、12日为城隍爷“暗访”,及13日当天的“绕境”,城隍爷神舆及随行的乐队、狮阵、车鼓由保安宫前启程,一路巡行迪化街、南京西路、延平北路等地,是台北市内最热闹的庙会活动。[2]


景观价值

霞海城隍庙为台北市大稻埕一带重要的民间信仰中心,也是以月老牵姻缘闻名海内外的寺庙,历经多次整修,建筑规模虽小,仍传承了传统闽南式庙宇建筑讲究曲线、重视装饰等特色。庙宇装饰艺术包括泥塑、壁画、彩绘、剪黏、交趾陶,除日治时期作品外,修复工程也多出名师之手,并保存了神像、祭祀用具、匾额、楹联、石碑与历史文件等文物。著名的霞海城隍祭典至今已有1百多年,是大稻埕重要信仰圈活动,也是北台湾一大宗教盛事,暗访为台北地区三大暗访活动之一,绕境号称北台第一,有“五月十三人看人”之喻。建庙发展过程,也见证福建同安移民迁居大稻埕的历史。


历史沿革

中文台语台北霞海城隍庙位于迪化老街上,主祀霞海城隍爷,为大稻埕一带重要的民间信仰中心,与法主真君庙、慈圣宫妈祖庙合称“大稻埕三大庙”。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百馀名泉州同安人搭船到艋舺,顺利抵达后,其中商人陈金绒在自宅(艋舺八甲庄,今老松国小附近)供奉从同安带来的霞海城隍神尊,并提供给同乡居民祭拜。清咸丰3年(公元1853年)艋舺发生“顶下郊拼”械斗(族群械斗),同安人辗转迁移到大稻埕重建家园。当时动乱中保存下来的城隍神像,在迁徙大稻埕后仍然供奉于陈家,直到清咸丰6年(公元1856年)同安人在目前城隍庙现址筹建新庙。庙地虽狭小仅有46坪大,但神像曾经高达600多尊,为全台神像密度最高的庙,民国60年(公元1971年)增祀月下老人,现已列入台北市定古迹。[3]


景点介绍

位于迪化街1段的霞海城隍庙,建于西元1856(咸丰六年),占地约46馀坪,虽没有巍峨之庙貌,然其信仰圈极广、香火鼎盛,每逢迎神赛会总是热闹非凡、位为地方大事,与大稻埕的地方发展息息相关。城隍庙内主祀霞海城隍老爷,从祀二判官(文、武判)、谢范二将军(七、八爷),配祀三十八义勇公。城隍夫人、八司官、八将军、马使爷、及月下老人等,这座著名的古庙,1994年之前可以容纳六百多尊神像,目前只有200尊左右,曾经是台湾神像密度最高的庙,蔚为一景。


在霞海城隍庙中,除了城隍爷之外,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拜月老,每年带著礼饼来答谢者超过6000对,而其中最抢手的就是驭夫鞋(又名幸福鞋),是台北市有名的“爱情御守”,平均每年到霞海城隍庙“求鞋”民众更超过200对家庭。相传城隍爷和城隍夫人相差约70岁,“老夫疼少妻”下,民间深信这对“神仙伴侣”可为家庭带来幸福,造就了“驭夫鞋”的由来。


城隍庙在坊间传说中,还有著1段神迹故事。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军来攻台湾,当时的台北人来此虔诚祈祷霞海城隍爷的保护。城隍爷果然大显灵赫,最终法军只到五堵为止就被击败,未能攻占台北,所以民间都尊称霞海城隍为威灵公。[4]


霞海城隍庙的传统习俗

相传中国农历5月13日为城隍爷生日,各地城隍庙均在此前后举行祭典,霞海城隍庙亦也循例举行;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曾禁止祭典的举行,到了1898年台北发生瘟疫,总督府才开放举办;之后,霞海城隍庙结合法主公庙及慈圣宫的5月13日的祭典,就是我们熟知的‘城隍绕境’,至农历5月6日起放军于安五营、11至12日七爷八爷出巡、13日城隍绕境,活动还搭配布袋戏、歌仔戏等台湾民俗艺技活动,并与农历3月的台湾中南部的妈祖生日祭典共称为台湾两大道教祭典,台湾民间流传著:‘三月疯妈祖,五月看城隍’的俗语。


霞海城隍庙的建筑风格

霞海城隍庙坐东北朝西南,依淡水河的走向而建,为单进单开间前带卷棚拜殿及左偏殿的庙宇建筑;霞海城隍庙在大稻埕建庙后历经多次整修,分别在昭和7年(西元1932年)、民国60年(西元1971年),最近一次则是民国83年重修;霞海城隍庙地理正处于所谓‘蜂巢穴’吉地,不可以任意大兴土木,庙宇格局是最简单的单殿式建筑;霞海城隍庙的一大特色为‘菜刀型’的建筑外观,这表示城隍爷在判案能够当机立断,而且刀口向著淡水河也可以劈开恶鬼煞气、镇邪止煞的功能。


霞海城隍庙的正龛中供奉的就是城隍爷,正殿中还有许多各方神明,呈阶梯形由上而下排列,前后不下百尊;霞海城隍庙的西侧配祀‘义勇公’,纪念在当年顶下郊拼时保城隍神像及乡民不幸殉难的38位乡贤。


人文古迹之旅

霞海城隍庙诉说著大同区的繁华历史,想要了解更多的人文风情,迪化街、保安宫也是不错的选择;迪化街的南北货、茶叶、布匹集货中心更是台北的知名所在,每当春节期间,总是挤满人潮,扩大成为年货大街,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保安宫-保佑同安,为祭祀保生大帝的道教庙宇,副祀释迦牟尼、神农大帝、注生娘娘、池头夫人等,成为当地的祭祀中心。[5]


发展源流

在汉人移民开垦的过程中,不同祖籍的汉人与原住民共同居住,也由原乡信仰凝聚彼此,成为精神寄托及凝聚族群的主要力量。同安人在大稻埕的发展,除了得力于商业贸易的获利外,也依靠著守护神霞海城隍作为主要的精神支柱。


大稻埕霞海城隍起源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后溪霞城,于明末清初时再于泉州同安下店乡海边厝五乡庄兴建临海门分府城隍庙,为当地人的守护神,由于是位于霞城内的临海分府城隍,遂称为霞海城隍。道光初年时,来台开垦的泉州同安下店乡海内派人陈金绒(生卒年不详)从同安霞城临海门分府城隍庙迎奉神明金身来台,并建庙于艋舺市区东边的八甲庄(今老松国小附近)。


咸丰3年(公元1853年)同居住于艋舺的同安人与三邑人发生械斗冲突(后世称为顶下郊拼事件),双方大打出手,居住于八甲庄的同安人不敌三邑人,艋舺八甲庄遂毁于兵火之灾,当时信徒冒险从火焰中救出霞海城隍金身,率众迁徙至大稻埕地区。当时因情况紧迫,遂将神明暂时安置于大稻埕陈浩烈(生卒年不详)所经营的“金同利”铺中,并开始于大稻埕重建家园。


咸丰6年(公元1856年),俟生活安顿稳定,陈浩然(生卒年不详)提议择地建庙。当时由于大稻埕一带经商有成,此提议广受回响,由同安海内派人士筹画,觅风水宝地建庙,当时看中苏斐然(生卒年不详)位于南街的地,苏亦慷慨捐地。因此,霞海城隍庙得以于咸丰6年(公元1856年)3月开始兴建,于咸丰9年(公元1859年)完工,占地约180坪,庙宇本体约50坪,历代由海内派陈姓家祖负责经营。


大稻埕街市的形成,可说就是以城隍庙为中心往北发展,虽然大稻埕街市远远晚于新庄艋舺、沪尾等地区。然而却因为外国势力的进驻,使得大稻埕在短短10数年之间,一跃成为台北盆地商业活动最蓬勃的地区。而由于大稻埕商业蓬勃发展,商家愿意资助更多城隍庙的庙会活动,信众也越来越多,使得霞海城隍庙的香火越来越旺。发展到清末、日治时期,大稻埕霞海城隍庙遂逐渐从当地同安霞城海内派的守护神庙,转成为台湾本岛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每年的霞海城隍出巡绕境活动,更是与北港的妈祖绕境活动齐名,并列为台湾两大宗教活动,在日治时期素有“北港迎妈祖、台北迎城隍”之称。


昭和12年(公元1937年)后,由于日本]]政府对于集会结社的限制和都市时代变化,迎城隍的庙会祭典不再如往日热络盛大。同时也因为台北地区商业都心移转,大稻埕街市不若往日繁华,香客亦不若以往。民国74年(公元1985年)霞海城隍庙被指定为第3级古迹,该庙的发展也转向在地文化传承与观光发展,除了请文史工作者进行大稻埕发展史的爬梳整理,推动社区文化、举办古迹导览与历史怀古活动、成立霞城文化发展协会等等之外,亦与迪化街观光活动结合,推出英日文导引,吸引外国观光客参观。


主要特色

城隍是专门守护城池的神,概念上类似地方官,专门记录、通报、审判人间的善恶,因此城隍庙中也和县衙一样具备各式功能,有文武判官、谢将军(七爷)、范将军(八爷)、八将军、八司官等等神像各司其职,保佑信众。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城隍信仰特别的重视,还将城隍分为京师、府、州、县4级,并分别分封;到了清代,祭城隍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凡新地方官到任前需到当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爷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由于城隍主要是掌管城池的神,因而城隍信仰大多分布在行政中心的府城和县城等大都市,例如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等地。不过,大稻埕霞海城隍是由同安人陈金绒自行奉祀,作为大稻埕一带同安人的守护神。由于并非钦定官祀,因此庙里既没有管辖府、县地名,其城隍也无敕封尊称,不过这样的民间城隍庙,也较不会像其他官祀城隍因政权轮替而中落,反倒容易因为地方商业发展而兴盛,这是与其他城隍庙比较不相同的。


各地城隍庙都有绕境活动,不过时间略有差异,大稻埕霞海城隍庙自清代光绪5年(公元1879年)以来便以农历5月13日作为圣诞绕境日,祭典和绕境活动,最初由三郊人士分别轮值担任炉主,负责当年的祭典事宜。商人也利用连续几天的庙会促销商品,将迎神赛会与商业活动联结;在祭典期间,招待与自己有商业往来的客户参加节庆活动,当时的火车为此还需要加开班车以运送络绎不绝的参拜人潮,这样热闹的荣景,不仅扩大了大稻埕的经济版图,也让霞海城隍爷的神威更为远播。不过,近40年来,则改由祭典委员会协助迎神祭典,聚集地方人士与财力参与。此后更加入慈圣宫、法主公庙及境内八大轩社阵头的支持,因而有“5月13人看人、迎神赛会甲天下。”的盛况。


此外,霞海城隍庙除了主神城隍外,在偏殿也供俸著城隍夫人、天上圣母十二婆姐临水夫人等女性神祇,供妇女信众参拜,其中城隍夫人在此庙中最具特色。根据记载,城隍夫人的的祭祀可以追朔至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当时由九间仔街的阿仙舍管理霞海城隍庙,他揣测“霞海城隍庙的城隍爷非常灵验,不过,尚未娶妻,若能娶进1位夫人,城隍爷想必一定会很高兴。”遂即开始安奉城隍夫人;另有一说是因为农历5月霞海城隍绕境时天候炎热,许多妇女参加绕境时容易中暑,但民间多认为是因为城隍老爷爱看美女,所以这些妇女才会“被煞到”,因此庙方才兴起供奉城隍夫人的念头。无论起因为何,信众都相信城隍夫人能够保佑夫妻和乐,因此从清代开始,信众就会来其取城隍夫人的弓鞋作为“驭夫之用”,由于信众为数众多,庙方因此特请人缝制绣花鞋为“御夫鞋”,供民众祈求,奉请回家保佑阖家平安。每年农历9月4日,城隍夫人的圣诞,信众们都会带著鞋子和小小的蛋糕来帮城隍夫人祝寿,并请夫人继续保佑夫妇和乐。


除了城隍夫人,另1位深受女信众所喜爱的即为月下老人,相传月老掌管姻缘簿,将有姻缘的未婚男女许配成双,故求姻缘的男女多会来祈求月老。而霞海城隍庙则是因为民国60年(公元1971年),有位老太太到霞海城隍庙感谢城隍爷保佑先生事业兴盛,孩子学业顺利,并为孩子祈求好姻缘,没想到孩子很快就找到对象,老太太感谢神恩之际,向城隍庙主持表示,愿捐献月下老人神像1座,协助城隍老爷处理未婚男女的婚姻大事。因此,月下老人的神像,成为霞海城隍庙众多的神祇之一,也因为霞海城隍庙的月下老人十分灵验,许多人均口耳相传来此祭拜。


除上述介绍的神祇外,大稻埕霞海城隍庙还祭拜了38位当年为护送城隍迁逃至大稻埕的义勇公,相信可以保佑信众不会犯小人,也多受警界推崇相信可以协助破案;又因大稻埕地区在战后成为台湾布业的总集散地,因此也供奉丝绸业的守护神嫘祖;此外还有祭拜天篷大元帅,天篷大元帅即为猪八戒,相传风流好色,一般少在官祀城隍庙中看到,不过因大稻埕地区往昔商业繁华,风月场所亦十分兴盛,因此特别供奉天篷大元帅供信众祈求,由此可见霞海城隍庙深具地方特色且与大稻埕地区的发展紧密连结。[6]


地址

台北市大同区迪化街一段61号


营业(开放)时间

每日 06:15-19:45


服务设施

霞海城隍庙/洽询电话 02-25580346


费用简介

拜拜月下老人需买香和金纸(NT$50) 贡品一份$260(有糖果、红丝线和铅钱)
◎以上费用仅提供参考,请以现场公告为准,不另行通知!


停车场

三、五号水门外有停车场
百车驿停车场
国茶帝国花园广场地下停车


交通资讯

【大众运输】
1、捷运:搭乘至北门站3号出口出站,步行约10分钟即可抵达霞海城隍庙。
2、公车:
(1)、搭乘255、274、39、39副线、9至延平一站即可到达。
(2)、搭乘522、红33至迪化街站或民生西宁路口站即可到达。
(3)、搭乘206、215、255、274、302、304副线、39、39副线、539、641、669、704、9至南京西路口站即可到达。[7]



视频

指南宫祈厮守 霞海城隍庙求红线



20140124 #真爱配方#“霞海城隍庙拜月老”Live Part1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