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岛记忆:百年老港安子码头的前生今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网 的图片

  安子码头,也称薛家岛港,早年也称安子港。因毗邻薛家岛“安子村”而得名。安子村,因村北有一尼姑庵,因“庵”与“安”谐音,原称北庵子村,后更名“安子村”。安子一带,现已成薛家岛有名的片区。[1]

  安子码头有一百多年历史,始于德占时期。码头位于胶州湾南部,薛家岛湾西南岸的长江东路2号,现属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辖区。港区东、西、南三面有海西半岛为屏障,属天然避风港。

  解放后,安子码头曾长期隶属青岛海运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归属青岛地方港务管理局管辖,为小型客货两用码头,乘潮最大可靠泊千吨级船舶。

  安子码头与青岛隔海相望,距小港6.7海里(12.4公里)。由于薛家岛位于胶州湾西海岸,虽与青岛隔海相望,但陆路交通却要绕行胶州湾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青岛。为方便两岸往来,安子码头建港以来,就有通往青岛小港客运航线,承担着胶州湾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任务,是青岛一条重要客运航线。


  1914年的薛家岛安子码头

  1898年3月,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薛家岛同青岛一起被德国租借。清光绪30年(1904年),德军在薛家岛东南岭建铁房子一处,三层楼一栋,驻德军30人。安子码头设兵营,瞭望哨。德军于1904年修建了安子码头,当时主要是用于德军过往船只停泊。不久,又修筑了安子码头至南营德军驻地的公路,长5华里。从此,安子码头便成为德军来往青岛的港口。

1914年的薛家岛安子码头

  安子码头初建时全长仅59米,宽3米,用石砌成,只能停靠小马力,吃水浅的小型军用船只。


  民国初期,安子码头由军用码头改为民用码头,初开于1921年。1932年修筑了薛家岛至辛岛、鱼鸣嘴、后岔湾,以及安子码头至诸城的简易公路。三十年代,安子码头逐渐繁忙起来,附近渔村的小帆船在此装运货物运至青岛,主要是农副产品。返程再从青岛小港码头装回百货、布匹之类。当时《青岛风光》一书记载,“安子码头每日青岛客轮通往,南北客商往来日繁。”

  1925年—1928年,山东遭受严重天灾人祸,军阀混战,洪水泛滥,蝗虫灾害,农民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灾民高达200多万人。大批难民为了活命,被迫逃关东,从此背井离乡,漂泊一生。鲁西南等大量难民大多走水路,逃至安子码头、红石崖码头乘船到小港码头,再转乘船舶去大连,丹东等地谋生。


  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设立了薛家岛乡区建设办事处,下属港务局专管港务码头的建设和水上交通。1932年8月,沈鸿烈率众人经安子码头来薛家岛视察,他主张将德国人修建的这个军用码头扩建为民用码头。1933年(民国22年)安子码头扩建,码头加长至100米,并在靠近码头处开辟了海滨公园,同年9月完工。园内修建了青岛市第六劳动休息亭,建有小花园两个,种上了花草树木,便于往来旅客休息。海上有班轮每日来往青岛小港码头,陆上有汽车通往诸城、泊里等城镇。一时间,薛家岛客商游人逐渐多了起来,经济迅速发展,服务业繁荣,薛家岛成为海西区的经贸重镇。便捷的海上通道,安子码头也成了胶南、诸城、日照以及鲁西南客商过往青岛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海运局客船

  诸城籍著名作家孟超,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是左联创始人之一。孟超往返上海,多在青岛转车。在青岛期间住在小港附近的“悦来客栈”,是悦来客栈的常客。孟超回诸城老家曾从小港乘船至安子码头,转车回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安子码头落入日伪手中。伪胶州三、五、七杂牌游击队经常出没码头,敲诈勒索,使得过往客商提心吊胆,码头逐渐没落下来。码头附近陆路客运也多已停业倒闭。

  四十年代,安子码头客运逐渐恢复。1943年,青岛的一条铁壳机船“通河”号,航行于青岛小港至安子码头间,每次可载客100人。当时,因码头简易不能停靠,只得泊在海中靠小木船进行摆渡。


  1945年7月11日,一架美军飞机自西向东轰炸安子码头,停泊在码头的一艘“济安”号轮船被炸,死6人,伤多人,轮船被击伤多处,拖回青岛小港。


  1949年1月,关于青岛薛家岛班航轮希即研讨办理的代电。


  1945年8月22日薛家岛第一次解放后,安子码头曾两次失陷敌手,被国民党军队控制。


  1949年5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解放军滨北军分区独立一团和胶南指挥部,攻下国民党的指挥部驻地薛家岛村后,一举夺回了安子码头。30日拂晓,国民党青岛守军向驻守薛家岛的国民党军运送武器弹药,误认为安子码头仍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待汽艇停靠安子码头时,被解放军武力制服,敌军汽艇上15人当场缴械投降。解放军缴获武器弹药一大批。这批武器弹药为我军解放薛家岛,提供了及时的战时补给。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安子码头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由昌潍地区的胶南县管理,修筑了一条码头引道,码头加引道总长140米。


  安子码头属薛家岛辖区。建国后,薛家岛一直为胶南县乡镇级行政区域。1976年,薛家岛公社从原胶南县划归新成立的昌潍地区黄岛革委。1979年,黄岛划归青岛市,薛家岛公社(后改镇)归黄岛区所辖。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海运局客船

  1953年青岛海运局成立。青岛海运局统管山东省沿海地方港口和航运,安子码头由海运局接管,称为“薛家岛港”。青岛小港至安子码头有客运班轮常年对开。

  安子码头(薛家岛港)1958年至1960年连续三年货物吞吐量超15万吨。

  1967年,青岛海运局筑港工程队在原码头前沿修建了一座20.1米的重力式混凝土方块码头和一座长223.5米,宽5米的砌石引堤。1967年7月18日,薛家岛港码头维修改建工程竣工。1980年再次扩建,泊位延长到60.3米,前沿水深达3米,乘潮可同时停靠2000吨级船舶2艘,还建起了1491平方米的客运站,容纳旅客1000人左右。


  青岛海运局青岛至薛家岛船票

  改革开放后,安子码头的货物吞吐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业务繁忙,航线密集,客流较大,码头客货运输进入鼎盛时期。

  1985年1月1日,青岛海运局撤销,实行政企分开,港航分设。安子码头与青岛小港、黄岛港(木材码头)一起成为青岛地方港务管理局分布在薛家岛、青岛市区、黄岛的小型码头,承担着山东省及青岛周边地区海上客货运输任务。

  安子码头港湾里的沉船。左首建筑为轮渡薛家岛客运站。

  1985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月28日,奠基仪式在薛家岛隆重举行,省市嘉宾3000多人。由于当时青黄之间没有高速和轮渡,参加典礼的部分嘉宾,是从小港乘小客轮至安子码头。返程时,天气突变,刮起大风,客轮被迫停航。部分嘉宾只得改乘汽车绕道胶州,历时近3个小时才返回到青岛市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青黄客流增加,原有小港至安子码头、黄岛码头的客运航线远远不能适应胶州湾东西两岸交通的需求。

  上世纪八十年代胶州湾西海岸地图

  早在1984年,酝酿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初期,青岛市长臧坤就提出尽早建设青黄轮渡的设想,并要求市相关部门尽早与青岛海运局研究对接。

  1985年3月28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

  1985年,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向上级提出建设青岛至黄岛轮渡的请示。请示很快得到青岛市政府和省政府的批复。山东省交通厅和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筹措建设资金。青岛市政府设立“青岛轮渡建设指挥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青岛海运公司则派出精兵强将筹建青黄轮渡,并挂牌设立“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轮渡管理处”,做为公司的二级单位。

  整个轮渡工程包括在黄岛和老市区团岛各修建一座轮渡码头并配套修建停车场、侯船厅和购置轮渡船等项目,总投资2137万元。该工程于1985年10月破土动工。1986年从日本购买两艘二手滚装船,命名“鲁胶渡1”和“鲁胶渡2”。1986年12月28日,青岛至黄岛轮渡航线开通。1987年底,青岛至黄岛轮渡工程全部竣工。从此,青岛老市区和黄岛之间滚装船载客载车仅用20分钟便可到达,极大地方便了两岸通行及经贸往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0年薛家岛

  1991年7月16日,山东省青岛海运公司经营四年的轮渡管理处经省政府批准,下放给青岛市。同日,山东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与青岛市交通局签署交接协议书。后更名为青岛轮渡公司。


  1992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先后决定,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并实行两区体制合一。开发区地域扩大,经济体量增加,客流增长,加强和改善青岛至薛家岛的海上交通又迫在眉睫。


  2002年,青岛轮渡公司在紧邻安子码头南侧建有薛家岛轮渡站,青岛至薛家岛的客运航线开通。来往薛家岛轮渡站的旅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安子码头落寞在轮渡站的一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客运码头安静了下来。


  2008年,具有五十多年国有历史的安子码头完成了国有企业负有的使命,退出了国企行列。


  2021年,闲置多年的安子码头土地被转让。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老码头,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据悉,安子码头原址将由山东潍柴集团改造建设成船舶舾装码头,总投资23750.05万元。项目为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配套工程。建设码头岸线725米,码头结构底高程-7.5米,满足2000吨级船舶舾装及停靠。新建两座80✕12m突堤,趸船3艘,游艇泊位28个,停泊水域底高程最大-7.5米。对相关水域进行疏浚,疏浚方量约34万立方米,其中,水下清礁约1.5万立方米。同时建设导助航、供电照明等配套基础设施。


  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一期,主要建造60m以内钢铝船舶,年建造船舶30艘。年原材料耗量约6500吨,其中,钢材约6000吨,铝材约500吨。项目代表产品主要为60m以内的公务船,小型船艇。

  百年青岛,百年老港。


  青岛胶州湾海图。安子码头位于薛家岛湾西南岸,距青岛小港码头海上距离6.7海里。

  近百年来,客运始终是安子码头的主业。因港湾水浅,港池淤积,泊位小吃水浅,没有吊装设备,不能靠泊大船,以及陆路汽车货运受限制等因素制约,码头货运始终无大发展。解放后,青岛海运局进行了几次修复扩建,但仍属小型港口,仅能靠泊百吨小船,货物吞吐量很低。随着青岛轮渡薛家岛航线的开通,安子码头客运被迫停业。

  安子码头几代从业者都是来自薛家岛周边村庄的人。有的祖辈解放前就在安子码头扛大包,有的是子承父业顶替父辈来码头工作,他们共同见证了安子码头兴衰的历史过程。在码头闭港的那天,一位老职工从墙上摘下了安子码头1914年一副老照片,依依不舍离开了工作四十余年的老码头。


  安子码头曾经与青岛小港一样,是青岛重要的客运码头,是薛家岛乃至于胶南诸城地区路人皆知的地标。安子码头至小港航线是胶州湾东西两岸的主要海上客运通道,为促进胶州湾东西两岸交通,为方便两岸民众的往来,为促进鲁西南地区民众客商往来青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载于青岛航运史册。

  安子码头就像是一位年迈老人,有着传奇的故事,历尽沧桑,向人们诉说着曲折的风雨历程。安子码头已成远去的历史,百年老港在青岛港航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虽说安子码头已经完成了百年海上客货运的历史使命,如今却也有了新生,正在规划建设。

  悠悠岁月,星移斗转。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青岛是港口城市,以港兴城。青岛港口的发展最早是以小港码头、安子码头等小港口起步。青岛1891年建制,1901年小港码头竣工,同年,大港码头举行开工仪式。1904年修建安子码头。如今,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区蓬勃发展,充满活力,青岛港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著名港口行列。青岛至黄岛区的交通十分便捷,地铁、跨海隧道、跨海大桥都可快速抵达,西海岸新区已成青岛经济重要增长极,活力十足。


 西海岸新区

  时代在发展,城市在变迁。青岛的发展和变迁,不但使百年老港安子码头被淘汰,经营近三十年,曾经十分繁忙的青岛轮渡也被迫处于了停航状态,正在调整经营业态,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随着青岛环湾大都市的开发建设,安子码头所在安子片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感叹百年老港历史变迁的同时,为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喝彩。

  安子码头的兴衰变迁,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缩影和映射。曾经的繁忙与兴隆,曾经的落寞与衰败,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成为远去的记忆。

  2023年11月写于青岛。

  本文作者:王洪举,男,1963年出生,系青岛市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青岛地方港口、航运单位工作。人文历史及散文爱好者,作品曾在《青岛晚报》、《青岛早报》、《读报参考》、《青岛日报》、《齐鲁晚报》、《中国水运报》、《中国水运杂志》、《山东交通报》及网络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等发表。

  参考文献:山东航运史、青岛市情、青岛年鉴、胶南县志、青岛新闻网等资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