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霉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霉属青霉属子囊菌纲,营腐生生活,生长在腐烂的水果、蔬菜、肉类和各种潮湿的有机物上。青霉菌丝体生长在植物的表面或深入物体内部。它由多细胞分枝很多的菌丝组成,细胞壁薄,内含一个或多个胞核。[1]

基本信息

属中文名:青霉素 属拼音名:qingmeisu 属拉丁名:Penicillium 描述:青霉属子囊菌纲,营腐生生活,生长在腐烂的水果、蔬菜、肉类和各种潮湿的有机物上。青霉菌丝体生长在植物的表面或深入物体内部。它由多细胞分枝很多的菌丝组成,细胞壁薄,内含一个或多个胞核。 影响:青霉菌可使许多农副产品腐烂,也有少数种类可使人或动物致病。它能分泌一种抗生素叫青霉素即盘尼西林(Penicillin)。盘尼西林(Penicillin)青霉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破伤风杆菌等有高度杀伤力。 医学:医学上通常培养黄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点霉菌(Penicillium notatum)提取青霉素。

青霉属菌种非常庞大,分布普遍,目前包含354个已接收的种(Visagie et al. 2014)。许多种是各种基质上的常见污染物,也是潜在霉菌毒素产生者。因此,在研究食物中可能的青霉菌污染时,准确的鉴定是重要的。导致人类致病的种罕见,但机会性感染导致霉菌性角膜炎、耳真菌病和心内膜炎(植入瓣膜假体后)的报道是有的(Lyratzopoulos et al. 2002)。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和其他双轮亚属(Biverticillium)的种已转移到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amson et al. 2011b)。[2]

危险度等级

1级

分子鉴定

青霉菌属的鉴定推荐进行ITS和/或β-tubulin区域测序(Visagie et al. 2014, Yilmaz et al. 2014).

关键特征

丝孢纲,分枝的梗基上产生成组排列的瓶状瓶梗形成帚状枝。

形态描述

菌落通常生长迅速,呈绿色,有时呈白色,通常含有密集的分生孢子梗。显微镜下,单细胞的分生孢子从一种称为瓶梗的特化的产孢细胞以向基性的方式连续生成。“向基性(basocatenate)”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最新产生的孢子位于分生孢子链的基部或近端。在青霉菌中,瓶梗可以单独产生、成群产生,或从分枝的梗基中产生,呈刷状外观(帚状枝)。

青霉可以包含分枝和梗基(倒数第二节分枝,它带有轮状的瓶梗)。所有位于梗基和分生孢子梗的梗(stipes)之间的细胞称为分枝(branches)。分枝模式可以是简单的(无分枝或单轮),一级分枝(双轮-轴对称),二级分枝(双轮-非轴不对称)或三级到多级分枝。分生孢子梗透明、光滑或粗糙。瓶梗通常是瓶状的,由一个圆柱形的基部和一个明显的颈组成,或者披针形(有一个狭窄的基部逐渐变细到有一个尖的顶端)。分生孢子呈干燥的长链状,发散或柱状排列,孢子呈球形、椭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透明或带绿色,光滑或粗糙。某些种可以产生菌核。 为了更好鉴定,通常在察氏培养基和2%麦芽汁琼脂上进行三点接种,25℃孵育。大多数种可以在7天内产孢。显微镜检最好使用透明胶带或玻片法小培养的方法并乳酸棉酚蓝染色。通常需要一滴酒精来去除气泡和多余的分生孢子(Samson et al. 199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