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面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味面片 原图链接
特色面片 原图链接
西红柿鸡蛋面片汤 原图链接
伊兴特色面片 原图链接

面片,在山西称之为揪片、在甘肃陕西宁夏称之为揪面、在青海尕面片,是以麦粉为主料制作的食物,是西北地区群众最喜爱也最普及的一种面食。由于混放的蔬菜,肉类等不同,面片还有多种风味各异的品种。

做法简单易行,可以不用工具。一般是先将调揉好的面,切成短条,待锅里的蔬菜、肉等煮好后,两手将短条面压开,拉长,一手拿面条,一手揪为方块形下到锅里煮熟即可。

简介

西北地区因气候原因,缺乏蔬菜,因此当地人们都擅长与粗粮细做,内、馍、面的做法有很多种,味道都比较鲜美,口味各一。西北地区三种面食比较出名,分别是面片、炮仗、拉面。其中面片是西北地区群众最喜爱也最普及的一种面食,一般做为晚饭的主食。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擀面杖擀薄,再切成块入锅。一种是将冷水和好的面,捏扁拉成长条后,再揪成如“指甲盖”大小的面片入锅,据面片形状不同,揪成指甲大小的面片称“指甲面片”;揪的面片比较大者戏称“拦咀面片”。然后入锅捞起,浇上羊肉清汤,加入羊肉丁、西红柿、青萝卜片成为“西红柿羊肉面片”;和牛、羊肉片、豆腐、粉条、蔬菜混吃成为“烩面片”;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蔬菜混炒成为“炒面片”。品种繁多,滋味各异。青海人也将指甲大小的面片称为"尕面片"。"尕"是方言,小的意思,也含有爱称的成份。宁夏陕西人称揪面或揪面片。

做法

擀面片做法同一般的手工面条,比较简单,与一般手擀面的区别是最后交将面切成方块。面片的做法的工序是:和面、面擀成饼状、醒面,做汤,揪面片。和面时面和水的比例为2:1,和面的水中要少许放盐,一般用凉水,和出的面比较劲道,在醒面的过程中就可以做汤了,做汤的种类很多,面片成功与否取决于揉出的面和做出的汤,面揉不好很难揪,汤做不好面片不入味。醒面大概需要15分种,跟温度和揉出的面的硬度有关,待下锅时切成短条,再用手揪成指甲大小的方块,厚度为基本上小于2毫米。

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靠近西部的陕西人不论男女,一般都是下面片的好手。那手底下,面叶如秋天的树叶一样,纷纷而落,一会儿,一大锅面片就下好了。当然,下得好的揪出的面叶如手指甲那么大,薄而匀称,叫作"指甲面片"、"雀儿舌头"。下得差的揪出来的面叶大而厚,并且大小薄厚不一,形状也不正规,人们讥之为"拦嘴面皮",意思是面叶大得放不进嘴里。

高原上气候寒冷,过去冬天没有新鲜蔬菜,一旦菜瓜刚熟,摘一两个鲜嫩的菜瓜下面片,叫作"菜瓜面片"。面皮下好后,再打上鸡蛋,味道又不一样,叫做"鸡蛋面片"。放了羊肉,羊肉味特浓,就叫做"羊肉面片"。这些面片都是带汤的。如果把煮好的面片用漏勺打出来,和上炸酱,就叫作"烩面片"。而打出来后又用粉条、牛羊肉等混炒,则叫作"炒面片"。

市场上的面片

西宁西安兰州银川等地街道上卖的一般是"炒面片"和"烩面片",在城乡家庭中一般吃带汤的各类面片。面片的做法有讲究和简单之分,一般来说,家中讲究一些,要求下得小、薄匀,味道好;而在野外,由于条件所限,就简单一些。搞副业、做生意的,在茫茫草原或漫漫旅途中,三块石头一放,上面支起一口锅,随便在盆、锅里调上面,一边揪一边下,煮熟能吃就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石一锅尕面片"。所下的面叶有时是一块一块的,因而又叫"疙瘩面片"。不论怎样艰苦的条件,只要有锅有面有水,不要刀不要板子,西北人就能揪上面片美餐。

典故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相传有一对恋人被迫离开家乡,在沓无人烟的草原上,他们只有一口锅和一点面,能干的少女居然在自己的大腿上揉出了面,便为丈夫揪出了一锅可口的面片。

面片是西北人的家常便饭,随之便有一系列的风俗讲究。如果是男方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如端上面片,男方家的就不用再说了,说明遭到了拒绝,因为面片是揪断了的。如端上了长长的拉条,表示婚姻可成。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谁家如果表示同意婚姻而端上了面片,则要被笑话。有远方或尊贵的客人来家,一定不能下面片,否则会失敬伤客。家人要出远门。有的地方专门揪面片送行,据说面片预祝出门人办事利落,马到成功。也有的地方专门下长面叶(如拉条子)送行,据说这种面食预祝出门人顺利往返,而面片则被认为途中会出差错,办事不成。*[1]

当然,现代人对这些是不相信了。但面片将永远出现在西北人的饭桌上和西安银川兰州西宁的饭馆里,并将永远受到人们的青睐!

视频

西部美食面片的做法,青海甘肃西藏都是吃的这种,西部旅游

参考资料

  1. 姚伟钧. 山西的面食文化. 2015年08月14日 [27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