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革马拉

来自搜狗的图片

《革马拉》 (Gemara)"革马拉"是阿拉米语音译,意为"补全"、"完成", 表示它补全《密什那》的遗漏部分并加以完成。

它不仅是《密什那》的诠释和评注,还包含了大量与《密什那》原文没有直接联系的材料。

主要用阿拉米文写成,后人往往单称之为《塔木德》。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革马拉

外文名称; Gemara

意思; "补全"、"完成"

补全; 《密什那》

基本信息

(Gemara)"革马拉"是阿拉米语音译,意为"补全"、"完成",表示它补全《密什那》的遗漏部分并加以完成。它不仅是《密什那》的诠释和评注,还包含了大量与《密什那》原文没有直接联系的材料。包括:律法诠释、伦理格言、布道文稿、历史记述和神话故事等。构成《塔木德》的后半部和释义部分。主要用阿拉米文写成,后人往往单称之为《塔木德》。

密什那

《密什那》编成之后,犹太人生活与学习的中心渐渐从加利利移向巴比伦。自公元前596年,不少犹太人一直生活在那里。尽管这一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徒曾偶尔迫害过犹太人,但是巴比伦犹太人的生活要比加利利犹太人的生活轻松、容易、更相适。在巴比伦的犹太人社团中关于上帝律法的讨论一直在延续。

公元3世纪时,《密什那》已流行于巴比伦的犹太人中。但巴比伦的一些犹太教学者认为《密什那》有其局限性,因为它的许多解释只适于巴勒斯坦传统,没有结合巴比伦的实际情况,也不包括已有的其他律法材料和补充的口传法规,还完全忽略了补充的宗教律法《哈拉霍特》。他们便着手整理这些补充材料,并进行诠释,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编成另一部阿拉米文的口传律法释义汇编《革马拉》。《革马拉》是《密什那》和《妥拉》的释义、补编和附加评论,它是处理犹太人生活每一领域的文献集。几乎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学者也对《密什那》编出不同评注的《革马拉》。

历史

《巴勒斯坦革马拉》大约在公元3-4世纪形成于巴勒斯坦提比哩亚"太巴比列",记载了这一时期在加利利,特别是提比哩亚犹太经学院的讨论。《巴比伦革马拉》形成于巴比伦苏拉犹太经学院,约自公元3-5世纪完成。于是相同的《密什那》加上不同的《革马拉》,就形成两套《塔木德》,即:《巴勒斯坦塔木德》与《巴比伦塔木德》。

两部《塔木德》都用阿拉米文夹杂些希伯莱文写成。然而《密什那》经卷则全部采用希伯莱文。两部《塔木德》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对同样的问题提出攻击,交换个人的见解。这两部《塔木德》经常互相引用,但在结论和解释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巴勒斯坦塔木德》完成于公元425年。这部《塔木德》整体规模大约为《巴比伦塔木德》的三分之一。

它在意大利、埃及等与巴勒斯坦密切相关的地方影响较大。《巴比伦塔木德》是两部《塔木德》中较大、较有影响的,约有250万个词汇。它完成于公元500年。由于它比《巴勒斯坦塔木德》约晚一个世纪,因此它的内容丰富,更适用于情况变化的社会环境,权威性也更高。自从犹太教在穆斯林帝国繁荣兴旺后,在那里《巴比伦塔木德》一直处于优势。现今犹太学校均采用它为标准本,其权威性超过《巴勒斯坦塔木德》,有争议时以它为准。[1]

参考文献

  1. 革马拉(Gemara),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