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韩国(战国)历代君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韩武子

韩万,叔虞的儿子名燮(xie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韩赇伯

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二任领袖,承袭父亲韩万担任韩氏家族领袖。韩赇伯死后,儿子韩简继位,是为韩定伯

韩简

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三任领袖,承袭父亲韩赇伯担任韩氏家族领袖。前645年秋,秦穆公出兵伐晋,交战的地方就是韩简的封地。战前,韩简曾向晋惠公说,由于惠公对秦国失信,此战胜算不大。惠公派韩简向秦穆公下了战书,战争中,韩简截击穆公,不料,这时惠公的战车陷入泥泞,韩简只好丢下秦穆公来救惠公。战斗的结果是,晋惠公做了秦国俘虏,韩简随之被俘。因为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夫人伯姬的劝谏,秦穆公放了惠公君臣。晋惠公怨天尤人,韩简再次出来进谏,直言是惠公的过错。韩简死后,谥号定,史称韩定伯,儿子韩舆继位。

韩舆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韩非

又名韩子舆,是晋国韩氏家族的领袖之一,为韩氏第四任领袖,承袭父亲韩简担任韩氏家族领袖。韩舆死后,儿子韩厥继位。《左传》记载,前589年的鞍之战中,韩厥担任晋军司马,作战前一天,韩厥梦见父亲韩舆告诉自己,作战时不要站在战车上的左右两边。这样在战斗韩厥免于被齐顷公射杀。

韩献子

韩厥,姬姓、韩氏、讳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韩子舆的儿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五任的领袖。

早年丧父,由赵盾抚养长大,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前597年,参加泌城之战。前589年,参加鞍之战。前583年,帮助赵武使赵氏复兴。前575年,参加鄢陵之战。前573年,韩厥继栾书为正卿。7年后,前566年,因年老让正卿位于智罃。韩献子死后,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

韩献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晋灵公六年(前615年)至晋悼公七年(前566年)之间。韩厥的祖上受封韩(旧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清人考证在今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为食邑,故以韩为氏。据《国语·晋语》记载,晋灵公时期,赵盾推荐韩厥任司马之职,执掌军中刑律。秦晋河曲之役,赵盾为中军元帅,他派出办事的人驾着他的战车横冲直撞,扰乱行军序列,韩厥当即将驾车的人逮捕,依法处以死刑。别人都为韩厥担心,对他这样不徇私情、不畏强权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以为这样只会触怒元帅,对自己不利。反而是赵盾庆幸自己推荐了一位十分称职的官员,还向其他将领夸耀自己的荐举之功。韩厥担任司马一职的时间很长,一直以执法无私著称。齐晋鞍之战时,郤克为中军元帅。韩厥在军中按律当斩人,郤克知道后即刻驱车赶去,想说情救下。等他赶到,为时已晚,死刑已执行完毕。郤克不但不怪罪韩厥,还下令把尸体示众。于此可见,韩厥的执法是无可争议的,即便是他的上司也暗自折服。以后韩厥任新中军主将,兼仆大夫;又为下军主将。晋厉公八年(前573年),任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韩厥的政治主张,是素朴的民本思想。在晋景公谋划迁都时,韩厥献策,主要就是从人民生活方面考虑。许多人建议,从故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迁到郇(今山西运城解池西北)、瑕(今解池南)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盛产食盐,“国利君乐”。韩厥认为,郇,瑕之地“土薄水浅”,地下水位高,太潮湿,容易生风湿病,引起人民愁怨,应该迁到新田(今山西侯马),那里“土厚水深”,利于居住,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服从政令,是十世之利。后来晋国迁都于新田,即是采纳了韩厥的建议。在战争的战略问题上,韩厥也是这种人民本位的思想。晋厉公五年(前576年),楚国侵伐郑、卫两国,当时晋国执政栾书打算出兵伐楚,韩厥不同意。他认为,楚国如果经常驱使人民从事侵略战争,人民必然会反对。失去人民的支持,怎么能进行战争?所以,应该先让楚军横行一时,等待它失尽民心,那时就不堪一击了。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后来成为新兴贵族争夺诸侯公室政治权力的有力思想武器。韩厥从政期间,诸侯争霸是时代的典型特征,他自己的活动都从属于晋国称霸的目标。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已很激烈。而韩厥在这种内部斗争中,一直保持着超然的姿态。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栾氏、郤氏协助景公攻灭赵氏。韩厥虽然与赵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只是在事后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作用。晋厉公七年(前574年),栾书与中行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厉公。他们曾请韩厥参与其事,韩厥断然拒绝。这两次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实际上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卿。此后韩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

韩宣子

韩起(?—前514年),姬姓、韩氏、讳起、谥号宣,史称韩宣子。韩厥的庶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六任的领袖。

嫡兄韩无忌罹患不治之症,韩起代兄为继承人。前566年,韩厥后継为韩氏领袖。6年后,前560年,正卿?中军将智罃、下军佐士鲂相继去世,韩起任上军佐。前541年赵武死后,韩起任正卿、中军将。前514年,韩宣子死后,儿子韩贞子韩须继位。

《左传》子产弗与韩宣子环

韩宣子有一对玉环,其中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 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起晋国、韩子的凶心怒气,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爱惜一个玉环,这会因此招来大国的憎恨的呀,何不找来给他呢?”子产说:“侨听说君子的忧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侨又听说治理国家的忧虑不是能否事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有无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下命令,如果他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有时供给了,有时又没有供给,所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要求,如果不依礼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了他们的边境城邑,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的贪婪邪恶就太过分了,这独独不是罪过吗?拿出一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我们还会失去作为国家的地位,韩宣子因此而成为贪婪之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呢?”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人说:“一定要告诉君大夫。”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韩起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没有敢再求。现在从商人那里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为请求。”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共同协作来清除这块土地,砍去野草杂木,一道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现在您带着友好来敝邑聘问,却告诉敝邑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敝邑背弃盟誓,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这样做的。如果大国发布命令而要求供给的东西没极限,我们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答应的。侨如果献上玉环,不知道根据是什么,谨敢私下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求取玉环而招至两项罪过?谨请退回它。”

韩贞子

韩须,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宣子韩起之子。承袭父亲韩宣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定公,率领韩氏迁居平阳。韩贞子死后,儿子韩简子韩不信继位。

韩简子

韩不信,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贞子韩须之子。承袭父亲韩贞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出公。韩简子死后,儿子韩庄子韩庚继位。

韩庄子

韩庚,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简子之子。承袭父亲韩简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哀公。韩庄子死后,儿子韩康子韩虎继位。

韩康子

韩虎,是中国战国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庄子之子。 庄子死,康子即位。公元前43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 韩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继位。韩虎的孙子韩景侯韩虔索性与赵、魏三家分晋,自成一国,迁治于阳翟(河南禹县),公元前403年周烈王被迫承认韩虔为诸侯。 v'�'�$qMQ)

三家分晋

  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知(智)氏势力很强,其次还有韩、魏、赵三家卿大夫的势力也较强。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知瑶向韩索取土地,韩康子接受臣下建议,派使将万家之邑送给知氏。知瑶又去向魏索要土地,魏宣子也使人将万家之邑送给知氏。知瑶看见别的家族对其俯首,便越来越骄横,就派人索地于赵,指名要赵将蔡和臬狼两地送给知氏。赵襄子没有答应知氏的勒索,知瑶大怒,遂率韩、魏的军队征伐赵。赵襄子大败,便逃奔到晋阳固守抵御。知瑶遂率三家军队围困晋阳三年,并引汾河水灌晋阳城,晋阳城危在旦夕。赵无恤夜会韩、魏之君。赵无恤讲明知瑶把赵消灭了,就会接着消灭韩、魏两家,这就是所谓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遂与赵联合共同对付知氏。赵、魏、韩三家大败知氏军队,将知瑶杀掉,其地为赵、韩、魏瓜分。三家灭知氏以后,晋国大权由三家执掌,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韩武子

韩启章(?─前409年),韩启章,是中国战国时代韩国的君主,韩康子之子。 康子死,武子即位。武子二年,伐郑,杀死了郑幽公,十六年,武子死,子韩景侯即位。

韩景侯

韩虔(?—前400) 战国时韩国国君。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公元前408—前400年在位。韩景侯元年(前408),攻郑,取雍丘(今河南杞县)。次年,为郑败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五年,与赵、魏合兵攻齐,入齐长城,三晋声威大震。六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命为诸侯。

韩烈侯

韩取(?─前387年)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景侯之子。

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

韩文侯

韩烈侯之子。韩文侯二年(前385年),进攻郑国,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又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俘虏宋国国君。七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十年,韩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

韩哀侯

(?─前374年),名字不详,战国时期韩国君主。

哀侯元年(前376年)韩、魏、赵共废晋静公而分其地,晋国灭亡。次年韩灭郑,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

《资治通鉴》记载哀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水火不容,前374年严遂指使杀手在朝中刺杀韩廆,韩廆走到哀侯处,哀侯抱之,结果杀手刺中韩廆时也连带杀了哀侯。《史记·韩世家》则称“韩严弑其君哀侯”。哀侯之子懿侯(或作庄侯)继位,将国都迁回阳翟。

韩懿侯

韩若山 (?─前363年)

又作韩共侯,名字不详,一作若山,战国时期韩国君主。

按《史记》,懿侯元年是前370年,在位12年。按《竹书纪年》,周烈王二年(前374年)“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这年为懿侯元年,前374年。

前369年公孙颀建议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伐魏。二军在黄河以北集结,进攻魏国城邑葵(今河南焦作西北),一举攻克,士气大振,再挥兵西进,攻打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乘夜率军队离去,不战自破,安邑之围遂解。

韩昭侯

(?─前333年)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在位。战国时代韩国的第六任君主。韩懿侯韩若山之子。又称为韩昭侯或者韩厘侯。 懿侯十二年即前359年若山薨,由其子昭厘侯即位。

韩昭厘侯十年即前353年派军队攻击周朝,占领了陵观、廪丘等两个村落。二年后,一位小官申不害自行向昭厘侯推荐,昭厘侯任命申不害为丞相。自从申不害任相的前后十五年间〈前351年─前337年〉,内政进行改革,外交觅取和平,也让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申不害推荐他的堂兄任官,韩昭厘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昭厘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现在,我是接受你的请托,而去破坏你所定的法则吗?还是遵守你所定的法则,而去拒绝你的请呢?你曾教我,严格的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顺序。而你却私相授受。你说,你要我听你哪一种话?”申不害汗流浃背,请罪说:“你才是我所盼望的真正君主。”申不害所主张的任人原则,是“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而韩昭侯不因申不害有功于国,反而牢记申不害所传授的治国之“术”,因此韩国得以富强。

昭厘侯有条破裤子,他吩咐收藏保管。侍从人员说:“领袖可是吝啬得很,不把它赏给服侍左右的人,却把它收藏起来。”昭厘侯说:“英明的君主珍惜他的皱眉和欢笑。皱眉时必定是不满意某人而皱眉,欢笑时必定是为了嘉许别人而欢笑。一条破裤子跟皱眉和欢笑一样,我要等赏赐给对国家有功的人。”

昭厘侯二十年〈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方列国盟约长,那时韩昭厘侯祝贺祝贺秦孝公,秦孝公命其子嬴少官率军会各国君主,前往逢泽〈今河南荥阳稍北 〉,朝觐周显王。 �;{�n@hM*O

昭厘侯二十六年(前337年)丞相申不害去世。三年后,兴建一座高门,屈宜臼对昭厘侯说:“我认为你绝不可能走出这个门,为什么?因为不是时候。不是时候的意义,不是指日子时辰不对。人生在世,有时顺利、有时倒霉。从前,你曾顺利过,却没有兴建高门。去年,秦国占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方),韩国大旱,你不厉行节约,体恤民困,反而豪华奓侈,好像国强民富一样,这是亡国的措施。所以,不是时候。”翌年,高门完工,昭厘侯去世,由其子韩威侯即位。 !J5k?J�&{=

韩宣惠王

韩宣惠王,生年不祥,韩昭侯若山的儿子。

韩襄王

韩仓(?─前296年)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原名韩仓,在位期间楚攻韩雍氏城五个月,韩王先遣尚靳说秦王,秦宣太后告诉尚靳:“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回国后把秦宣太后的话告诉韩襄王,韩襄王又派张翠出使秦国,这次张翠找上了甘茂,甘茂终于说动了秦王出兵。

有三子:太子婴、公子咎、公子虮虱。公子咎立为厘王。

韩厘王

(?─前273年)韩襄王之子,名咎。韩厘王十二年(284年),韩厘王与秦昭王在西周国新城相会,助秦攻齐。齐国战败,齐湣王出逃。韩厘王十五年(前280年),韩非子出生于韩国贵族之家。韩厘王二十年(前275年),韩为秦所败,斩首四万余。 �,/A�w�R?m

韩桓惠王

(?─前239年)韩厘王之子。在位时,韩非多次上书,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韩桓惠王割上党(今山西长治)给秦国求和,上党人既不想被秦统治,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率一郡军民降赵。赵国接受上党,并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双方发动长平之战。前239年韩桓惠王薨,子韩安立。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春秋战国韩国各代国君 - 楚天 - lqp59(楚天)的博客

韩废王

韩安(?─前226年)即韩王安。十六年(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秦王废七年(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

尔后,前226年,在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