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韩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韩洪乡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地处沁源县西北部,东与郭道镇为邻,南接李元镇,西临晋中市灵石县、临汾市霍州市,北接王陶乡,乡人民政府距县城26千米,总面积260.52平方千米 。

1949年,韩洪乡境域属沁源县第三区;1984年4月,韩洪公社改韩洪乡 ;截至2018年末,韩洪乡有户籍人口10022人 ;截至2020年6月,韩洪乡下辖21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韩洪村 。

2011年末,韩洪乡有商业网点32个,职工3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万元,比上年增长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78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4785元 。[1]

简介

韩洪乡地处太岳山腹地,位于山西省沁源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 01′ 38″,北纬36° 34′ 36″ 之间;海拔最高2019.6米。属温带大陆性气侯区。

基本概况

全乡21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2805户、10652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98亩,森林95489.9亩,覆盖率达53%。境内沟壑纵横,资源丰富,不仅有喷珠溅玉的沁河源头,森林茂密的芊林背自然景观亟开发,更有煤、铁、铝、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得到优化,形成了以鱼儿泉脱毒马铃薯中心为龙头6500亩马铃薯及3000亩小杂粮的种植基地。以仁道、雪河等养殖大村为龙头的养殖基地。全乡大牲畜饲养量4051头,羊饲养量达12000头。

全乡引进资金8000万元扩张煤业、壮大铁业,形成了以年产21万吨煤矿致远、年产9万吨煤矿园维、以及丰光铁冶、沁高铁冶、岩鑫铁冶公司为龙头的煤、铁两大支柱产业。全乡有煤矿6个,冶炼公司3个,产值上亿元,税收逾千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村村通水泥(油)路达58公里,占行政村总数的96%,新修教学楼5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随着经济指标节节攀升,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46元。

下辖村

韩洪、奠基、上舍、泽山、定安、程壁、王壁、定湖、下务头、上务头、杭村、下窑、富村、石台、寨上、准石河、王家沟17个村委会。

位置境域

韩洪乡地处太岳山腹地,位于山西省沁源县县城西北30公里处。乡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01′ 38″,北纬36° 34′ 36″。南北约长9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总面积26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韩洪村,集镇面积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韩洪为第三区所治,并置韩洪乡,1956年到2000年为乡(公社)的建置,辖韩洪、奠基、上舍、泽山、定安、程壁、王壁、定湖、下务头、上务头、杭村、下窑、富村、石台、寨上、雪河、王家沟17个行政村,2001年撤乡并镇,韩洪乡、原鱼儿泉乡合并为韩洪乡,辖韩洪、奠基、上舍、泽山、定安、程壁、王壁、定湖、下务头、上务头、杭村、下窑、富村、石台、寨上、雪河、王家沟、鱼儿泉、红窑上、刁王坪、仁道21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2]

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与资源

韩洪乡是沁河源的发祥地,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辖区内山大沟深,呈三山夹两壑的狭长沟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多为丘陵山地,土壤贫瘠,地下有丰富的煤铁镁铝等矿产资源。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7℃,冬季漫长而严寒,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 8.5℃,夏季短暂凉爽,七月 22.4℃,年降雨量600毫米, 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60至120天。乡镇企业产品有铁、水泥。农业主产玉米、谷子。

人口

全乡2010年有3033户,农业人口10144人。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总面积31.2万亩,其中集体林地18.5万亩,森林覆盖率78%。

交通

该乡交通便利,上郭线穿境而过,近年硬化改造乡村道路51.5 公里,2011年街巷硬化20.48公里。[3]

经济发展

韩洪乡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先后实施走特色路、打生态牌,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韩洪这一主题。提升三大产业,做强以煤、石企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做大以薯类经济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做活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本乡"抓安全、保稳定、创环境、兴产业、强生态、夯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六个加速"推进"六化建设",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提高到52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0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19元。

第一产业

韩洪乡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引进农业优质高效项目,重点抓了绿色经济园区和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出了一个中心突出、错落有致、方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农业特色区域经济带,推动了全乡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78万亩,其中,种植玉米10690亩,马铃薯及杂粮5000亩,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产品加工项目,粉皮、粉条制品已完成商标认证、场地选址,正在引资建厂。林业工作完成了上舍至程壁10公里县乡公路通道提标上档工程,打造上鱼线通道绿化20公里和程卫线22公里乡土树种绿化,荒山绿化2000亩,完成6个园林村的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大牲畜饲养量达到600头,羊饲养量达到15000只,猪饲养量达到1500头,鸡饲养量达到6300只。特别是在农业调产方面,野猪养殖蓬勃兴起,存栏达600头,成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了48个合作经济组织。另外,5处庄园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完成初步选址工作,确定为仁道(新寨上)、杭村、王家湾、红窑上、鱼儿泉五处。

第二产业

韩洪乡早期发展的铁厂、煤矿企业,因规模不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被取缔或政策性关闭,近年积极引资上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荣华水泥厂重建项目,由明源公司投资5100万元,现已完成前期规划及土地平整、设备订购等工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程璧机制砂场投资450万元,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北来沟(仁道村)国际滑雪场项目,完成省市县三级发改部门的立项审批,预计总投资10亿元,明年一期工程投资2.2亿元。

第三产业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三产业正在逐步成长。韩洪乡从2006年起逐步改善基础设动员各方积极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国家投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便民超市全覆盖,运输业、餐饮业、物流信息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4]

社会状况

全乡有小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小学教育以正确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素质工程的落实,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100%。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21个,实行了村级卫生所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96%,农民的就医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实现全覆盖。低收入农户冬季燃煤供应工作全面完成,使农户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村村实现有舞台、有农家书屋、有文化活动中心、有篮球场、有基层组织活动阵地。

名胜古迹

旅游景点有沁河源、芊林背、下窑夜明珠、雪河龙洞等;古建筑有旭河龙王庙、定湖笔砚塔、王壁文昌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孔明灯制作、扛妆表演艺术、粉制品加工工艺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