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韩芝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韩芝俊(1930年2月21日-),山西省五台县人,中国共产党前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妻子,其父韩七海曾任五台县游击队长。1949年1月,时任中共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的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1]。后担任时任湖南湘潭地委干部。

人物经历

韩芝俊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大山深处小山村。因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纷纷迁移到了山外的村子里,村里仅剩几户人家了。

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小名韩生些)1931年2月21日出生在这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初期,东山村属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八路军游击队常常活动在这一带。在我党的领导下,这个只有200人的小山村,全部组织起来,民兵、妇联、儿童团搞得热火朝天。韩芝俊的父亲韩七海(解放后曾任华北局五台煤矿经理,忻州专区机引农具厂党委书记等职)和母亲田常凤都是共产党员,韩七海还担任五台县游击队的大队长。韩芝俊从小就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送信,十一二岁担任儿童团的指导员。

韩七海由于深受没有文化之苦,1945年日本投降后把韩芝俊送到晋中一中(盂县南关)学习。由于她表现突出,当年12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她还不满15岁。

1948年10月,华国锋离开阳曲,随晋中一地委机关迁至盂县,下塌于北关村傅兰芳家。当时,北方广大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全国的解放战争已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各解放区人民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全国解放的到来。此时,韩芝俊已学习三年,特别喜爱文艺,常演男角。华国锋特意去看了她演出的《王贵和李香香》、《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

经盂县县委书记田泽仁(五台县北涧村人,韩芝俊的三舅,解放后曾任山西省纺织厅厅长)介绍,华国锋认识了韩芝俊,11月下旬,任晋中一地委宣传部长的华国锋和地委机关干部韩芝俊结为伉俪,并在地委书记赵鹏飞(五台县槐荫村人)下塌的闫中昌(曾为盂县二中政教处主任)家举行了结婚典礼。婚礼仪式既简单又热闹,充满了欢乐和谐的气氛。在赵鹏飞住的西屋门框上方,挂了一幅毛主席像,像两旁插了两面红旗,门前摆放着两张合并在一起的方桌,上面放着一些水果、柿蛋子等。地委机关全体同志和各房东以及邻近的乡亲们参加了婚礼。田泽仁为证婚人并主持仪式,他宣布典礼开始后首先由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然后向房东和乡亲们行礼。接着,在众人的逗笑声中和催促下,28岁的华国锋及韩芝俊简略地向大家介绍了他们认识和相爱的过程。典礼在欢笑声中结束后,地委机关特意准备了几桌便饭,招待地、县机关同志和房东。

1949年3月20日前后,根据党中央和省委指示,华国锋夫妇离开工作和生活了近5个月的盂县,在石家庄集结,进行整训和学习了一个半月。“五一”节前后,华国锋夫妇同晋中南下区党委全体人员离开石家庄踏上南下的征途。

1949年8月,华国锋随大军南下到达湖南湘阴县,任湘阴县委书记、地委委员。

1950年初,华国锋、韩芝俊有了儿子苏华,后来连得一子两女。韩芝俊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管理家务,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华国锋忙着工作,经常下乡,很少回家。华国锋在湖南工作20余年,1971年初,调入国务院业务组工作。韩芝俊随华国锋来到北京

1949年1月同华国锋结婚,生育有二儿二女。大儿子苏华,原在空军某部,现已退休;二儿子苏斌,是北京卫戍区干部,也已退休;大女儿苏玲,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任党委常委、工会主席,200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2];二女儿苏莉,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

视频

韩芝俊 相关视频

华国锋骨灰归葬山西交城 陵墓向公众开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