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韭菜盒子1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韭菜盒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面食,其实制作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怎样使盒子吃起来很软,韭菜又很新鲜,仔细看一下我制作的每一个步骤,答案就在里面

韭菜盒子的用料

  • 高筋面粉300克
  • 开水165克
  • 鸡蛋3个
  • 韭菜300克
  • 虾皮30克
  • 盐5克
  • 胡椒粉1克


韭菜盒子的做法

  1. 盼家不锈钢锅加油烧至油起鱼鳞纹,这就相当于其它锅具冒烟,油要放的比平时炒鸡蛋多一些
  2. 三只鸡蛋打入盆中
  3. 打撒
  4. 倒入热油中迅速搅拌
  5. 马上倒入盆中,不要在锅中停留,否则鸡蛋会老。
  6. 虾皮洗净晾干
  7. 韭菜洗净控干水
  8. 韭菜切成末
  9. 鸡蛋凉透后放入韭菜,拌匀,让韭菜吸到炒鸡蛋时多出来的油,一定不要先放盐,这是保证韭菜鲜美不出水的关键
  10. 这时放入虾皮拌匀
  11. 最后,在包之前放入盐和胡椒粉,放盐时一定要考虑到虾皮的咸度
  12. 现在和面,这一步可在冷却鸡蛋时做,首先用色拉油抹在盆上
  13. 放入300克高筋面粉
  14. 开水165克
  15. 将水慢慢倒入面粉中,边倒边搅拌
  16. 先揉成这样,由于盆上抹了油,很容易不粘了
  17. 盖上盖醒10分钟再揉,面就很容易光滑了
  18. 把面纠成比饺子剂子大一点
  19. 擀成薄皮
  20. 盛入韭菜馅
  21. 边缘捏好
  22. 再捏上花边,即好看又不容易开
  23. 锅中放少量油加热,中火煎至一面金黄
  24. 翻面,火不要太小,因为面是开水烫过的,很容易熟,用短时间煎好才能使韭菜碧绿鲜美
  25. 出锅马上吃脆脆的,想吃软的就放到盆中趁热加盖焖一下,即便冷了也还是软软的
  26. 看看,里面的韭菜是不是很绿呀[1]

韭菜百科:

韭菜(中草药材)

[201312271210227899.jpg 原图链接

韭菜(A.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别名:丰本、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扁菜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伞形花序,顶生。

叶、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在中医里,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

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韭 拉丁学名:Allium tuberosum Rottl. 别称:韭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科:百合科 属:葱属 族:葱族 分布区域:原产亚洲东南部。现在世界上已普遍栽培。

药理介绍

各种名称

中文名:韭菜 拼音:Jiǔ Cài

英文名:leaf of Tuber Oniom

别名:

  •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菜、韭
  • 中药大辞典》:丰本(《礼记》),草钟乳(《本草拾遗》),起阳草(侯宁极《药谱》),懒人菜(《尔雅翼》),长生韭(王祯《农书》),壮阳草(《本草述》),扁菜(《广西药植图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叶,百合科葱属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b. ex Spre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2]

采收和储藏

第1刀韭菜叶收割比较早,4叶心即可收割,经养根施肥后,当植株长到5片叶收割第2刀。根据需要也可连续收割5-6刀,鲜用。

出处

《滇南本草》

性味

  •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甘,温。
  • 《中药大辞典》:辛,温。
  • 《中华本草》:味辛;性温[3]

归经

《中药大辞典》

入肝、胃、肾经。

  • ①《滇南本草》:“入肾。”
  • ②《纲目》:“入足厥阴经。”
  •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肾三经。”
  • ④《本草求真》:“入肝、肾、肠、胃。”

《中华本草》

肝;胃;肾;肺;脾经。[4]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

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用于噎膈反胃,自汗盗汗,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

《中药大辞典》

温中,行气,散血,解毒。治胸痹,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尿血,痢疾,消渴,痔漏、脱肛,跌扑损伤,虫、蝎螫伤。[5]

  • ①《别录》:“安五藏,除胃中热。”
  • 陶弘景:“以煮鲫鱼蚱,断卒下利。”
  • ③《食疗本草》:“利胸膈。”
  • ④《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白脓、腹冷痛,并煮食之。叶及根生捣绞汁服,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欲发者;亦杀诸蛇、虺、蝎、恶虫毒。”
  • ⑤《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 ⑥《本草衍义补遗》:“研汁冷饮,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气。”
  • ⑦《丹溪心法》:“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跌扑损伤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粥吃。”
  • ⑧《滇南本草》:“滑润肠胃中积,或食金、银、铜器于腹内,吃之立下。”
  • ⑨《纲目》:“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运,洗肠痔脱肛。”
  • ⑩《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经催乳。”

《中华本草》

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6]

用法用量

  • 全国中草药汇编》:适量作菜吃,或捣汁服。
  • 中药大辞典》:内服:捣汁饮,50~100克;或炒熟作菜食。外用:捣敷、取汁滴注、炒热熨或煎水熏洗。
  • 中华本草》:内服:捣汁饮, 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热熨。

注意

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 ①孟诜:“热病后十日不可食热韭,食之即发困。”
  • ②《本草经疏》:“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
  • ③《本草汇言》:“疮毒食之,愈增痛痒,疔肿食之,令人转剧。”
  • ④《本草求真》:“火盛阴虚,用之为最忌。”
  • ⑤《随息居饮食谱》:“疟疾,疮家,痧、痘后均忌。”[7]


形态及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20~45厘米,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长10~27厘米,宽1.5~9毫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厘米,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长4~6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花丝长不超过花被,中部以下扩大,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长4~5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

  • 《中药大辞典》:叶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
  • 《中华本草》:叶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methyl allyl sisulfide),二甲基二硫化物(dimethyl disulfide),2-丙烯基(烯丙基)二硫化物〔2-propenyl(allyl)disulfide〕,山柰酚葡萄糖甙(glycoside of kaempferol),槲皮素葡萄糖甙(glycosid of quercetin),芹菜素葡萄糖甙(glycoside of apigenin),异鼠李素葡萄糖甙(isorhamnetim-glycoside),3-O-槐糖基-7-O-β-D-(2'-O-阿魏酰葡萄糖基)山柰酚〔3-O-sophorosyl-7-O-β-D-(2'-O-feruloylglucosyl)kaempferol〕。3-O-β-槐糖基-7-O-β-D-(2-O-阿魏酰基)-葡萄糖基山柰酚〔3-O-β-sophorosyl-7-O-β-D-(2-O-feruloyl)glucosylhaempferol〕3,4'-二-O-β-D-(2-阿魏酰)葡萄糖基山柰酚〔3,4'-di-O-β-D-(2-feruloyl)glucosylkaempferol〕,3-O-β-D-(2-O-阿魏酰基)-葡萄糖基-7,4'-二-O-β-D-葡萄糖基山柰酚〔3-O-β-D-(2-O-feruloyl)-glucosyl-7,4'-di-O-3,4'-二-O-β-D--D-glucosylkaempferol〕,3,4'-二-O-β-D-葡萄糖基山柰酚(3,4'-di-O-β-D-glucosylkaempferol),3,4'-二-O-β-D-葡萄糖基槲皮素(3,4'-di-O-β-D-glucosylquercetin)及3-O-β-槐糖基山柰酚(3-O-β-sophorosyldaempferol),左旋-(3S)-1,2,3,4-四氢-β-咔啉基-3-羧酸(㈠-(3S)-1,2,3,4-tetrahydrl-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L-酪氨酸(L-tyrosine),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β-胡萝卜素(β-carotene),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大蒜辣素(allicin),蒜氨酸(alliin),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缬氨酸(valine)。

全草含二甲基硫代亚磺酸酯〔dimethylthiosulfinate MeS(O)Sme〕,二丙烯基硫代亚磺酸酯〔dipropenylthiosulfinate,PrS(O)SPr〕,丙烯基硫代亚磺酸甲酯〔methylpropenylthiosulfinate,MeSS(O)Pr〕,甲基硫代亚磺酸丙烯酯〔propenylmethylthiosulfinate,MeS(O)SPr〕,(Z)-(E)-甲基硫代亚磺酸-1-烯丙酯〔(Z-andA(E)-1-propenylmethylthiosulfinate,(Z)-and(E)-MeS(O)SCH:CHMe〕,(E)-1-丙烯基硫代亚磺酸甲酯〔(E-methyl-1-propenylthiosulfinate,(E-MeS(O)CH:CHMe〕,(Z)-和(E)-二丙烯基硫代亚磺酸酯〔(Z)-and(E)-dipropenylthiosulfinate,(Z)-and(E)-PrS(O)SCH:CHMe〕,2,3-二甲基-5,6-二硫代二环[2.1.1]已烷5-氧代化合物〔2,3-dimethyl-5,6-dithiabicyclo[2.1.1]hexane5-oxides〕。[8]

药理作用

用生长茂盛时之韭菜茎压榨过滤所得之原液,0.1~0.5毫升/10克给小鼠静脉注射,可产生休克样症状乃至狂躁、痉挛,以后转入镇静、嗜睡、发绀,半小时后死亡;对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对离体蛙心,先抑制后兴奋,大量可使心跳停于扩张期;对蛙下肢及兔耳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1%稀释液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将此原液经100℃60分钟加热,仍有作用,但效力减半。以水蒸汽蒸馏法所得之馏出液,对小鼠皮下注射,亦发生休克样症状,狂躁、发绀乃至呼吸麻痹而死;小量时可引起兔末梢血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显着降低;对豚鼠红细胞之溶血浓度为0.06~O.007%。[9]

复方

  • ①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锥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彻背上,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2500克(洗),捣汁。灌少许,即吐胸中恶血。(《孟诜方》)
  • ②治阳虚肾冷,阳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遗精梦泄:韭菜白八两,胡桃肉(去皮)100克。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脉正宗》)
  • ③治翻胃:韭菜汁100克,牛乳一盏。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丹溪心法》)
  • ④治喉卒肿不下食: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千金方》)
  • ⑤治吐血、唾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证:韭菜5公斤,捣汁,生地黄2.5公斤(切碎)浸韭菜汁内,烈日下晒干,以生地黄黑烂,韭菜汁干为度;入石臼内,捣数千下,如烂膏无渣者,为丸,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萝卜煎汤化下。(《方脉正宗》)
  • ⑥下肠中瘀血:韭汁冷饮,甚验。(朱震亨)
  • ⑦治过敏性紫癜:鲜韭菜500克,洗净,捣烂绞汁,加健康儿童尿50毫升。日一剂,分二次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⑧止水谷痢: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医心镜》)
  • ⑨治消渴引饮无度:韭苗日吃150克~250克两。或炒或作羹,无入盐,但吃得5公斤即佳。过清明勿吃。(《政和本草》)
  • ⑩治痔疮: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气蒸熏;候温,用韭菜轻轻洗疮数次。(《袖珍方》)
  • ⑾治产后血晕:韭菜(切)入瓶内,注热醋,以瓶口对鼻。(《妇人良方》)
  • ⑿治脱肛不缩:生韭500克。细切,以酥拌炒令熟,分为两处,以软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为度。(《圣惠方》)
  • ⒀治金疮出血:韭汁和风化石灰,日干,每用为末,敷之。(《濒湖集简方》)
  • ⒁治聤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圣惠方》)
  • ⒂治百虫入耳不出:捣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 ⒃治跌打损伤:鲜韭菜三份,面粉一份。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二次。
  • ⒄治荨麻疹:韭菜、甘草各五钱,煎服;或用韭菜炒食。
  • ⒅治子宫脱垂:韭菜半斤。煎汤熏洗外阴部。
  • ⒆治中暑昏迷:韭菜捣汁,滴鼻。(⒃方以下出苏医《中草药手册》)
  • ⒇治漆疮作痒:韭叶杵敷。(《斗门方》)[10]

各家论述

中药大辞典

  • ①朱震亨:“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敝胃口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
  • ②《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一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
  • ③《本草经疏》:“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心主血,专理血分,故曰归心,五脏之结滞去,则气血条畅而自安矣。胃中热,乃胃中有瘀滞而发热也,瘀血行,热白除矣。病人之气抑郁者多,凡人气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
  • ④《本经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虚而噎,勿用,恐致呕吐也。”

《中华本草》

[wKhQpFaJzkmEJwmgAAAAAHQ4XZA871.jpg 原图链接
  • 1.《别录》:安五藏,除胃中热。
  • 2. 陶弘景:“以煮鲫鱼蚱,断卒下利。”
  • 3.《食疗本草》:利胸膈。
  • 4.《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叶及根生捣绞汁服,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欲发者;亦杀诸蛇、虺、蝎、恶虫毒。
  • 5.《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 6.《本草衍义补遗》:研汁冷饮,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气。
  • 7.《丹溪心法》: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跌扑损伤在上者,宣饮韭汁,或和粥吃。
  • 8.《滇南本草》:滑润肠胃中积, 或食金、银、铜器于腹内,吃之立下。
  • 9.《纲目》: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运,洗肠痔脱肛。
  • 10.《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经催乳。
  • 11. 朱震亨: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散胃口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
  • 12.《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一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
  • 13.《本草经疏》: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心主血,专理血分,故曰归心,五脏之结滞去,则气血条畅而自安矣。胃中热,乃胃中有瘀滞而发热也,瘀血行,热自除矣。病人之气抑郁者多,凡人气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
  • 14.《本经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虚而噎,勿用,恐致呕吐也。

临床应用

  • 治疗绿脓杆菌感染

取新鲜韭菜用1:3000过锰酸钾浸洗1小时,再用0.2%呋喃西林液浸泡24小时,取出,用1%盐水冲洗10分钟,在无菌操作下压榨过滤取汁,置冰箱内备用。临用时常规清洗创面,涂布1-2%普鲁卡因,约经5分钟,用浸透韭菜汁的消毒纱布贴敷,每日1-3次。如创面在压迫处或易于脱落部位,可再加凡士林纱布包扎。有瘘管者,先扩创除去腐败组织,再以韭菜汁纱条填塞,每天1-2次。治疗烧伤后绿脓杆菌感染患者2例,均有效果 。[11]

栽培

生物学特性

抗寒,耐热适应性强,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力强、透气性好的壤土为最适宜,土壤过分粘重,排水不良,遇到雨季容易死苗,沙土容易脱肥,生长一般较瘦弱。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北方多采用春播,南主适合秋播。条播,按10cm行距,开2cm深的沟,把种子撒入沟中,耧平畦面踩一遍。播后浇水,保持畦面湿润,防止畦面板结。育苗后按行株距35cm×10cm 时栽苗。

田间管理

苗期在苗高12-15cm进行控水蹲苗,防止徒长。移栽后,一般需连续灌水3次,才能缓苗,雨后及时中耕除草,结合培垄追肥,控制浇水,防止含青徒长。

病虫防害

灰霉病,为害叶片,发病前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或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疫病,为害假茎、鳞茎、根、叶和花薹,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1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