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顿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朝诸侯国
 

分封君主 :周武王

国 都 :不详

建立时间 :公元前1122年

建国之君 :不详

亡国之君 :不详

灭亡时间 :公元前496年

史书记载 :《春秋左氏传

顿国,亦称顿子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时期的姬姓子爵诸侯国,都城在今河南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项城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

顿国从公元前1122年建立,周武王灭商后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诸多姬姓诸侯国之一,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存在了626年。

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1]

附庸陈国

顿国北临陈国,东接项、沈,南与姬姓蔡国接壤。这些方国的疆域在后来的诸侯争霸中处于变动之中。西周时期,周王朝王室尚强,顿国与周边诸侯国都能相安无事,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陈为大国,顿为小国,顿依附于陈,陈也需要顿国作为屏障,春秋早期,两国关系密切。

原仲,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原仲”簠的时代应早于此年。朱集距顿国故城仅10公里,应为顿国疆域。这些器物埋葬到顿国的贵族墓葬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陈国大夫原仲与顿国贵族联姻。由此说明,当时顿国与陈国一度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

背陈向楚

楚国是西周末年崛起于荆蛮地区的一个芈姓方国,自春秋初年起就力求北上图霸。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

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

并入楚地

顿国复国后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国人进攻陈国,同时命顿国伺间隙攻打陈国,为此陈国人包围顿国。[2]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陈、顿、沈、蔡等诸侯国都慑服于强楚,并多次随其征伐他国。公元前538年,这些诸侯国随楚攻伐吴国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对这次交兵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顿国参加这次侵伐楚国的战争,并未改变附庸于楚国的地位。公元前496年2月,顿国的国君准备事奉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国,使其纳入了楚国版图。[3]二月辛巳,即夏历二月二十三日。[4]顿国自此并入楚地。

视频

春秋战国疆域变化

参考资料

  1. 顿国世系360doc个人图书馆
  2. 《左传·襄公四年》:“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
  3. 《春秋·定公十四年》载:“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4. 《左传·定公十四年》载:“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灭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