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颜值

中文名 颜值

外文名 Level of appearance

来 源 网络

性 质 网络词汇

释 义 表示人靓丽的数值,用来评价人物相貌

引用示例 胡歌的颜值很高啊

颜值,网络词汇。源自日语“脸”的汉字,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用来评价人物容貌。如:颜值爆表、颜值高。

目录

释义

颜值,网络词汇。颜,颜容、外貌的意思;值,指数。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

计算方法

'向右'根据用户所接受到的‘无感’和‘喜欢’数量计算出该用户颜值高低,如:在一位用户收到的100个来自其他用户的反馈中有70个‘喜欢’,则该用户的颜值为0.7(0.0-1.0)。

用法示例

鹿晗冬日街拍清新亮眼 俊逸爽朗颜值爆棚

怪谈》李治廷颜值爆表 集结国产惊悚最强阵容

卫子夫》热播 王洁曦被赞“后宫颜值最高”

相关调查

2015年5月31日,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称,德国市场研究机构Gfk最近公布的一项“全球外貌满意度”调查显示,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其中,拉美人对自身形象最自信,日本人最自卑,中国人处于中游。

参与这项研究的有来自美国、中国、德国、墨西哥、日本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名民众,其年龄都在15周岁以上。调查通过网络和面对面两种方式进行。外貌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既不满意也不厌恶”“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结果显示,全球55%的受调查者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相比之下,对自己外貌不满意的比例较小,只有16%的人抱遗憾,其中感到“完全不满意”的仅为3%。

总体来说,年纪越轻,对自己的外貌越挑剔。在15-19周岁年龄段中,有16%的人表示对个人外貌不太满意。而在20-59周岁年龄段中,这一比例下降到12%。60周岁及以上年龄组则只有9%。同时,男女性总体对外貌满意度相差不大。但像德国,男性对自己外貌(66%)明显比女性(59%)自信。

调查还显示,国家和地区之间,民众对外貌的满意度也有不小的差别。热情奔放的拉美人,对外貌最为满意。特别是墨西哥,“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数字达74%,名列各国榜首。列第二的是土耳其。巴西和乌克兰并列第三。

对自己外貌最自卑的是日本人,只有26%的受调查者对自己的外貌“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韩国人(34%)和中国香港(38%)分列倒数第二和第三。对自己外貌满意度较低的还有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等,都在50%之下。中国内地人对自己外貌“非常满意”的为10%,“比较满意”的则有44%,中立的32%,“比较不满意”的12%,“非常不满意”的1%,总体处于中游。

专家称,各国和地区民众对外貌的满意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心理。满意度较高的民族往往比较乐观。这一调查结果也给时装和化妆品行业及护肤品制造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颜值当道,我们该如何做好“颜值营销”?

翻开小红书、抖音等,关于茶饮产品店评价,十有八九消费者会提及颜值,更在乎的似乎是颜值,并不是味道。那对于产品而言,颜值究竟有多重要呢?

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处理视觉内容的速度比文字内容快6万倍,视觉内容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超高关注,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通过视觉,人们感知外界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

茶饮想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势必要做好视觉营销,那这就需要从颜值入手,同时颜值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

1)颜值会影响体验感

有科学试验表明,颜值确实会影响消费者体验,就连食物的颜色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感。

以味觉体验为例,牛津大学交叉模态实验室的负责人查理·斯彭斯(Charles Spence)曾指出,颜色不仅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兴趣,还会改变食物的味道。

1980年有一项科学研究,将青柠味饮料调成橙色给受试者喝,结果近一半的人认为是橙味的,当饮料被调成绿色时,就没有受试者这么认为了。

2)高颜值有利于产品传播

在以往媒体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购买产品主要是为了享用,只要对功效满意,颜值差一点没关系。

到了社交媒体时代,这一逻辑彻底改变,产品在满足享用之外,还要用于“传播”。

现在人们去餐厅吃饭,饭前拍张照片发朋友圈已经是常见行为,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餐厅的要求不仅仅要食物好吃,还要餐厅的环境和产品都好看。

所以饮食视觉时代来临,“高颜值”成为“打卡圣地”的必备标签,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视觉沟通尤为重要,高颜值势必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3)高颜值能够增强记忆,形成复购

除了产品,茶饮店的的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呈现在顾客面前最显着的高颜值环境,会成为消费者给茶饮定义的记忆标签,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能达到下一次的复购。

4)满足年轻群体对颜值的追求

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2018年餐饮消费中,“90后”占到51.4%,已经成为餐饮消费主流人群。[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