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颞骨骨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颞骨骨折多发生于颅底部,1/3的颅底骨折侵入颞骨岩部。依其骨折线分为纵行驶骨折、横行骨折及岩尖骨折三类。

概述

颞骨骨折是头颅外伤的一部分,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颞骨岩部、鳞部和乳突部中以掩部骨折最多见,由于岩部与鳞部连接处固执较薄弱,以致骨折累及中耳的机会较内耳为多。

定义

疾病名称:颞骨骨折

所属部位:头

就诊科室:骨科

症状体征:发热,听力减退,眩晕,眼球震颤,恶心与呕吐,身痛

病因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常由车祸撞击颞枕部、坠落等所致,是头颅外伤的一部分,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 

症状体征

颞骨骨折根据骨折方式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纵行骨折:

多由于颞部或顶部受到撞击所致。常有听小骨脱位或骨折。鼓室损伤,鼓膜未破时,鼓室内积血,鼓膜呈兰色,唾液中可带血。鼓膜破裂时,有血液自外道流出,如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耳漏。长期脑脊液耳漏可引起脑膜炎。中耳损伤时可出现传音性耳聋。少数累及面神经,可出现面瘫及舌前2/3味觉丧失。面瘫多为暂时性。

(二)横行骨折:

主要由于枕部受到暴力所致。内耳损伤重,耳蜗及半规管内常有出血,迷路受损时有较重的眩晕、恶心、呕吐,检查可有倾倒及自发性眼球震颤,可持续数周,待对侧代偿后症状消失。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丧失,听力呈感音性耳聋。伤及中耳者较少,偶有迷路损伤同时中耳内壁也被[[]]震裂,导致蜗窗膜破裂鼓室积血,约有半数并发面瘫,且为永久性瘫痪

(三)岩尖骨折

很少见,可损伤及Ⅱ、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发生弱视,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瞳孔扩大、复视、斜视,眼球运动受限等眼部症状,或有三叉神经痛症状,如损伤颈内动脉可发生大出血,多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故凡头颅外伤后有听力损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积血、或有眩晕、或有面瘫者皆为中耳及内耳受损所致,即可诊断颞骨骨折,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线。横行骨折较易显示,X线未发现骨折时,仍不能排除颞骨骨折。 [1]

检查

对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检查和CT检查,但临床上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是高分辨率CT。

高分辨率CT可直接显示颞骨骨折线,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可将骨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纵形骨折:

最多见,约占70%~80%,CT上骨折线与岩锥长轴平行,由于骨折多位于骨迷路前方,并不贯穿骨迷路,故常无内耳损伤,而主要损伤中耳结构,并可合并听小骨的脱位、骨折以及面神经管的损伤,本型骨折出现面瘫的机会约15%~20%,面神经损伤部位多在膝状神经节的远侧段;

②横行骨折:

骨折线与岩锥垂直,约占10%~20%,该型骨折易累及内耳结构,向外可损伤中耳,此时可见骨折线通过内耳道,耳蜗、前庭或半规管,并常累及面神经管,其中约50%的横行骨折可出现面瘫;

③混合性骨折:

是指兼有纵行和横行骨折的复合骨折

另外,CT上有的骨折既非纵形,也非横形,也可能只局限在岩锥某一局部,因此不能包括在上述三种类型之内。由于CT图像上无法直接辨认面神经结构,因此对于面神经的识别,只能借助其邻近结构及面神经颞内段的面神经管来识别。鼓室和乳突气房积血可造成鼓室、乳突气房实变,少数情况下,由于骨折轻微或扫描体位的影响,CT上不能明确显示骨折线,鼓室及乳突气房的实变能是颞骨骨折唯一的间接征象。 [2]

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的重点是对不同骨折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另外,X线片或CT扫描对以上两种骨折的诊断也有帮助:若为纵行骨折,可有骨折缝于颞鳞部或乳突部,若为横行骨折,50%伤员可见骨折缝于颞骨岩部。

并发症

本病可引起耳出血、外耳道损伤、鼓膜破裂、脑脊液漏、面瘫、听力减退、耳鸣、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但由于常合并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故症状复杂,并发症多变。预后根据骨折范围程度而异,一般纵行骨折的预后较好。 

治疗

对于本病的患者,首先按颅脑外科原则处理,应静卧、抗休克及静脉输注降颅压药。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主要有以下的几个要点:

1、有鼓膜损伤者,采用于疗法,忌滴药或冲洗。

2、有脑脊液耳漏者不宜作耳道堵塞。

3、应给大量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4、长期不愈者,待病情好转后行脑膜修补术。

5、若患侧耳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考虑乳突凿开术,向外畅通引流。

6、有前庭症状者,给予镇静剂。

7、有面瘫者,待病情稳定后考虑面神经探查术。

8、对仅为传音性耳聋者应考虑有外伤性听骨链断离,以后可行鼓室成形术以改善听力。

治疗方案

1、颞骨骨折长发生于颅脑外伤,处理时受应注意危机病人生命的主要问题。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颅内缺氧状态,控制出血、及时补液体或输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病征或外耳道出血不止,应考虑脑膜中动脉或乙状窦等大血管破裂之可能,应请脑外科会诊,共同抢救病人。

2、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药物,严防颅内耳部感染,注意耳部消毒。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清除外耳道积血或污物。如有脑脊液耳漏,不可作外耳道填塞,仅于外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多数耳漏均可自行停止,如超过2—3周仍未停止者,在病情允许时,可经耳部径路采用颞肌或筋膜覆盖影脑膜缺损处,以控制脑脊液漏。

3、伤情未全面了解者,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应作颅底X线拍片及CT扫描、神经检查和耳科检查,如后遗鼓膜穿孔、听骨断离,传导性聋或面神经麻痹等症征及可于后期行鼓室成形术或面神经手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