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飞扬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飞扬草
t0136ca75ec150253ed.jp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doc/5381825-5618165.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飞扬草

汉语拼音:Fēi Yánɡ Cǎo
别名:乳籽草、飞相草、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性味:微苦、微酸,凉。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飞扬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味辛、酸,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之功效。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1]

药性简介

别名

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来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单一或基部丛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不对称,边缘有锯齿,稀全缘,两面被毛,下面及沿脉上的毛较密;托叶膜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刚毛状撕裂早落。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朔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部

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丛林下,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甙类:黄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没食子酸等。

药理作用

  • 1、抑菌试验: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2、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性味

微苦、微酸,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复方

  • 1、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滴虫:飞扬草2~10两。水煎,分2~4次口服。
  • 2、慢性气管炎:鲜飞扬草4两,桔梗3钱。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时,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60毫升,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 3、湿疹:飞扬草2斤,黑面叶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万5千毫升,煎成1万5千毫升。根据湿疹部位可选择坐浴、湿敷或外涂。有感染者加穿心莲内服。
  • 4、脚癣:飞扬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飞扬、乌桕叶、五色梅、扛板归各110克。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资料

  1. 飞扬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