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饼类食品的泛称,广泛成为“面饼”或“饼”,是人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流派、制作风格,可分为:翻身饼、家常饼类、宫廷饼类、婚宴饼类、蒸饼类、烤饼类、烙饼类、奶料类饼以及其他食材类饼。

目录

基本解释

释义: 扁圆形的面制食品:大饼、月饼烧饼

更多信息

饼 <名>

形声。从食,并声。本义:古代面食的通称。后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

同本义:形状像饼的东西

饼 <动>饼 bǐng

  1. 烤熟或蒸熟的面食的总称。形状多扁且圆:~干、烤~。
  2. 形状像饼的东西:铁、柿~。
  3. 表示否定:天这么冷出门个~啊!
  4. 形状像饼的东西:铁饼|豆饼。 (一块一张)。

常用词组

饼铛

饼铛:bǐngchēng[roasting pan] 烙饼用的平底锅。

饼肥

饼肥:bǐngféi[bean cake fertilizer] 用作肥料的豆饼、花生饼等。

饼干

饼干:bǐnggān[biscuit;cracker]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烤制而成的片状西式点心。

饼子

饼子bǐngzi:

  1. 英文:[cake]
  2. 用玉米面、小米面等贴在锅上烙成的饼。
  3. 各种扁平食品的统称。

饼的做法

饼饵,饼类食品的泛称,广泛成为“面饼”或“饼”。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流派、制作风格,可分为:家常饼类、宫廷饼类、婚宴饼类、蒸饼类、烤饼类、烙饼类、奶料类饼以及其他食材类饼。[1]

芝麻烧饼

原料

面粉950克、面肥105克、芝麻52克、豆油155克、椒盐适量、碱液适量。

做法

  1. 面粉625克加入面肥,和温水305克,和成水面团,揉透揉匀,放置一旁发酵。
  2. 发酵好的面团兑入碱液,反复揉搓后,按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面片,然后包入油酥面团,
  3. 捏紧收口, 擀成厚约0.4厘米的长方形薄片,撒上椒盐,然后从上向下卷成圆筒,揪成23个。
  4. 面剂,逐个收拢剂口成圆球形,在光面沾上少许清水,粘上芝麻,按扁,然后擀成1.2厘米厚的圆形饼坯。
  5. 将饼坯放进烤炉中烤制,大约9-10分钟,饼面呈金黄色熟透即可。

发面烧饼

原料

面粉400克、豆油80克、酵面150克、碱面6克、花椒盐8克。

做法

  1. 将碱面加入适量的清水,成为碱液。
  2. 酵面加入温水澥开,放入面粉和适量的清水,和成面团,揉透揉匀,放置发酵。
  3. 发酵好的面团加入碱液,揉透揉匀,放置饧面10分钟左右。
  4. 饧好的面团稍揉,搓成长条,揪成每个约重74克的面剂,放在案板上,取其中的一个面剂分成弄10个小面剂, 再用小面剂沾上豆油和花椒盐包入大面剂中,捏严收口,成为馒头状,然后按扁,擀成直径约为8.5厘米的圆饼,即成发面烧饼生坯。
  5. 先在烤盘内抹上豆油,然后将生坯摆放在烤盘内,放进烤箱,用200度的高温烘烤,待饼面呈金黄色,熟透即可。

椒盐麻饼

原料

面粉250克、盐5.8克、糖9.7克、芝麻酱29.5克、椒盐粉4.8克、芝麻油9克、面粉14.5克、酵母3克、白芝麻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

  1. 面粉中加入干酵母,用少量的温水融化,然后加温水揉成三光面团,发酵至二倍大。
  2. 将发好的面团平均分割成8份,滚圆松弛10分钟。
  3. 将每个面剂擀成椭圆形,把椒盐馅料涂抹在上面,然后逐个卷起,卷起后把两头捏在一起,团成圆形,压扁擀开成圆形或椭圆形,即成椒盐麻饼生饼坯。
  4. 在饼面刷水,粘上白芝麻,烤箱200度预热后,中层烤约25分钟至饼面呈金黄时熟透即可。

龙凤饼(喜饼/寿饼)

原料

面粉12500克、鸡蛋2750克、瓜糖1000克、芝麻1500克、核桃仁750克、糕粉7500克、川白糖1100克、猪油1500克、花生油1500克、蜜桂花250克、川白糖粉6500克、柠檬酸50克、小苏打75克。

做法

  1. 柠檬酸加入清水500克溶成柠檬酸液。
  2. 瓜糖、橘饼、核桃仁分别切成碎粒,加入芝麻、蜜桂花拌匀,再加入花生油拌和,最后加入糕粉搅拌成为馅料。
  3. 川白糖粉加入猪油搅拌5分钟,磕入鸡蛋后再搅拌5分钟,然后加入小苏打、面粉及清水搅拌均匀,再加入柠檬酸液搅匀,成为面料。
  4. 皮面和馅料按皮5、馅5.5的比例分别包馅,用特制印模成型,脱模即成龙凤饼的生坯。
  5. 生坯放入烤盘里,送入烤炉内,用150℃的炉温烘烤15分钟,至呈金黄色即可。[2]


莲蓉喜饼

原料

面粉750克、面肥75克、莲子250克、白糖290克、碱液适量。

做法

  1. 无心莲子洗净上屉蒸软后搓碎,放入锅中。
  2. 加入白糖翻炒均匀做成莲蓉馅料。
  3. 将面肥用清水澥开,加入面粉和成面团揉匀,然后发酵。
  4. 发好的酵面团兑入碱液,反复揉透,搓成长条,揪成每个大约重50克的面剂,按扁擀薄,包入炒好的莲蓉馅料,捏紧封好口,然后将封口朝上放入“喜”字木模具中压平,然后倒模(从模具中取出),成为“喜字饼生坯”。
  5. 将做好的喜字饼生坯先用火烤,等发起后放入屉中用旺火蒸8-9分钟即可。

肉火烧

原料

面粉500克、猪肉250克、葱末250克、花椒面0.5克、豆油125克、盐10克、味精1克、芝麻油10克、姜末5克。

做法

  1. 猪肉剁成肉末,加入盐、味精、姜末、花椒面、葱末、芝麻油,调拌成馅料。
  2. 面粉200克放入豆油100克,调成油酥面。
  3. 面粉300克放入豆油25克,加入温水和成面团,揉透揉匀,成为水油面团,放在案板之上,然后包入油酥面,再擀成长方形薄面片,从外向里卷起,搓成长条,切成20个面剂,然后逐个按扁包入馅料,捏紧收口,收口处向下放在案板上,然后擀成圆饼,即成肉火烧(肉火勺)的生饼坯。
  4. 平锅加热,将饼坯放入,待饼两面呈黄色,取出放在叉子上,放进烤炉内烘烤,熟透即可。

盘丝饼

原料

面粉990克、酵面93克、芝麻65克、盐47克、花椒13克、芝麻油48克、碱面0.9克。

做法

  1. 芝麻25克翻炒至微黄色。
  2. 将花椒和盐放入锅中,用小火翻炒,炒至花椒香味扑鼻时取出,然后和炒好的芝麻一起研磨成细末,成为芝麻花椒盐。
  3. 面粉加入撕碎的酵面和清水330克,和成面团,揉均匀,放置发酵一会。
  4. 发酵好的面团加入碱面,揉透揉匀,擀成长95厘米、宽65厘米的面片,抹上芝麻油,均匀地撒上芝麻花椒盐,从一边向另一边卷起,收口处抹上清水后压紧,然后搓成直径成为2厘米的长条,先将一端压扁,然后将头卷起,然后把长条把长条绕着头盘起(每一圈之间不能盘太紧但一定要粘合在一起。
  5. 如没有粘合,可在该处抹少许清水, 然后捏拢),成为圆饼形,然后在饼面上抹少许清水,将芝麻均匀地撒在饼面上,这样,徽式盘丝饼的饼坯就做好了。
  6. 平锅加热,刷上芝麻油,将饼坯放入锅中烙制,适时翻面,烙约8成熟时,将饼坯放进烤炉用小火烘烤,熟透即可。

饼文化概况

中国饼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以下就最具代表性的“月饼文化”和“博饼文化”详细阐述。

月饼文化

月饼文化是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中形成的,而作为一种有特定历史文化含义的专有名词大概就是十几年的事。十多年来,月饼无论从它的包装装潢、媒体宣传,或是 “过中秋吃月饼”等无不包含着历史传说、民间传闻,还突出着诗、书、画的文化韵味。

追溯月饼的来历

我们还要从糕点说起。平日糕点属于一种附带食品,到了年、节,特别是中秋节,“糕点”(月饼)就成了喜庆礼品及金秋良宵桌 上摆放的吉祥佳品。在历史长河中,糕点以其独特传统的地方色彩形成了。京式、广式、苏式、滇式、潮式、闽式、宁式、高桥式等体系。 我国糕点制作历史悠久,相传在殷商时代周武王伐纣派闻太师带兵出征。闻太师深知“兵贵神速”的用兵之道,为了减少埋锅造饭的时间,命令部下做了一种叫“糖 烧饼”的干粮,这种糖烧饼就是最早的糕点,这也是我国糕点的起源。后来有的地方曾有供奉闻太师的庙宇,并把闻太师尊为糕我国从历史上就有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赏月的习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秋最早只是“祭月”节令。

赏月大约是从东汉开始形成。东晋权臣庚亮有“南楼赏月”诗关于“吃月饼”历来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为纪念元代末期高邮人张士诚在圆饼中夹小纸条串联民众在中秋之夜起义抗金,才开始吃月饼。实际上唐代以来随着中国 的统一和疆域的扩大,人们慢慢摆脱了以前的封闭状况。由于人口流动性增大,“居家团圆”已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享受到的。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他远在异地的思乡之情。“团圆”对人们来说日显珍贵。赏月、吃月饼也更多地融入了感情月饼象征团圆。明《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卖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色彩。南朝梁元帝赋有《江上望月》诗。

博饼文化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很多人一直以为博饼的“博”该是“搏”,有战斗的意味,后来才知原来是博彩的“博”。古人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7]的月饼文化。欢迎大家到厦门来体验这独特的中秋文化,首届厦门(鼓浪屿)中秋博饼文化节即将在美丽的琴岛拉开帷幕,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会饼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如今,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

各国饼

饼是人们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种类很多。如:枕头饼、油锅盔、煎饼果子、葱花饼等,中国人把“饼”吃出了花样,而在国外,人们对“饼”也是钟爱有加,有许多独特又美味的烹饪方法。

老婆饼

中国大江南北制饼都颇具特色,北方饼厚实劲道,南方饼则秀气精致。但吃饼能吃出文化、吃出美丽的爱情故事,那要数鼎鼎有名的“老婆饼”了。 传说从前有一对恩爱夫妻,媳妇卖身为家翁治病。为了赎回妻子,丈夫努力制作了一道味道奇佳的饼,最终以卖饼赚得的钱赎回妻子,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纪念这忠贞感人的爱情故事,人们便称之为“老婆饼”。

多年以来,老婆饼都是单一品种。直到上世纪初,澳门“礼记饼家”创立,老婆饼才演变出二十几种口味,当年的小店铺如今变成了享誉中外的百年老字号。

可丽饼

老婆饼醇香可口,但制作工艺繁复。在法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美味且烹制简便的饼,叫做“可丽饼”。

可丽饼源于法国布列塔尼省,是一种很有平民特色的点心。周日,迪南小镇上的超市和饭馆全都关门,你仍旧可以在街上找到出售可丽饼的小摊。热腾腾的烤饼加几根布列塔尼特产香肠,再抹上本地的美味酱料,吃过这个法式“大煎饼”,包你爱上这里的美食。

樱花饼

日本盛产樱花,以清香的樱花入料制成的饼味道极佳。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饼是很受欢迎的点心。淡粉色的年糕,内包红豆沙馅,外边再包裹上腌制过的“大岛樱”的叶子,美观又美味。品尝时可剥去叶子,也可就着叶子一起吃,别有一番滋味。


视频

家常饼好吃:掌握2个关键点,柔软又筋道,简单还多层,太香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