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港三育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三育书院
图片来自schooland

香港三育书院英语:Hong Kong Adventist College)位于香港西贡区清水湾道1111号,开办学士课程[1]。香港三育书院暨三育中学中学部、行政楼、男生宿舍、教员宿舍及5家教员宿舍为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校史介绍

香港三育书院于1903年在中国广州同庆坊(位于今北京路)创办,初时称为伯特利女校The Bethel Girls' School),约于1905年增设益智男校Yick Chi Boys' School),5年后易名为三育学校Sam Yuk School)。

1915至1917年间,两校先后迁往东山西牛尾,1922年两校合并为一所称为三育中学的男女校,一度于1927年改称神道训练院,部分学生迁往香港九龙菴由街(今福华街),开设华安学校,成为三育中学第一分校,于翌年迁回广州。其后又于1935年改称广州三育研究社Canton Training Institute)。

于1937年,日本侵华,学校迁至香港沙田陈楼,改称华南三育研究社South China Training Institute)。翌年,位于南京桥头镇之中华三育研究社China Training Institute)也因战事决定到香港复校,于1938年与华南三育研究社在沙田合并,更名中华华南三育研究社China and South China Training Institute),但在香港注册时仍称华南三育研究社。其后,学校获香港政府批准以私产方式出售西贡清水湾道共1,374万平方呎作为永久校址,首期建筑于1939年完成,迁入新址后仍继续与中华三育研究院合办。

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爆发,学校又迁回广东省老隆继续校务,战时仍然进行及发展教育工作。战后由于香港的校舍仍然被英军借用,未能即时迁回香港,临时迁回广州东山三育路,将“三育卫生食品厂”的建筑物改建为临时校舍,直至1947年才返回香港清水湾复校。战后复校初期,仍然称为“华南三育研究社”,但在1952至1953年间,再次更名三育中学(Sam Yuk Middle School)。

1962年,藉大专部成立将校名改为华南三育书院South China Union College),附设中学部,随后获政府批准注册成一所大专院校。

1981年秋,正式定名为香港三育书院。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