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
图片来自hk01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简称:浸大学生会)是代表香港浸会大学全体全日制本科生、副学士生的唯一组织。本著民主自治精神,促进同学德、智、体、群四育,鼓励同学关心社会﹑认识世界、争取同学应得的福利与权益、促进大学发展,以及提高大学声誉,与校方一道为争取大学应得之地位。凡取得香港浸会大学学籍的全日制学生,而又曾缴交基金及每年会费者,均为本会基本会员,可出席所有本会举行的会议,并于选举时享有提名、和议及投票等权利,也可享用学生会之福利、设施及参与活动。

介绍

学生会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大会及全民投票,两者闭会期间由联席会议处理紧急而重大之事务。中央常设架构为四权分立,由干事会、评议会、仲议会和编辑委员会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司法及刊物出版之权力。首任会长是冼定国,现任会长为方仲贤,对外代表浸大学生会。除中央架构外,浸大学生会辖下共有47个注册组织,包括15个学科学会、4个宿生会以及29个附属组织,为同学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

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曾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的正式成员。2015年4月23日,学生会举行全民投票表决退联而获得通过,成为第三个退出学联的院校学生会。退出学联后,浸大学生会仍与其他院校学生会保持定期对话,一同关注社会事务,争取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建设公义社会。

历史

1968年1月,《浸会学生报》创刊。11月,“香港浸会书院学生联会”易名为“香港浸会书院学生会”。

1969年5月,文学院同学为纪念“五四运动”举办一连串活动,但屡遇波折,座谈会因讲者临时缺席而延期,后来得知是校方个别人士以此活动含政治意味而通知讲者不要出席。此事引起学生强烈不满,学生会亦介入交涉,文学院五四运动筹委会又发表声明澄清。同年学生会及十三系会同学联会反对学校加学费,最终校方同意减收十元。

1970年5月27日,学生会举行静坐,抗议校方增收学费,六百名同学响应。

1974年9月,学苑中大、浸会及理工四份学生报协议合办“新中国专辑”,惟在处理三篇稿件上意见不合,互相指责带有政治偏见,合作告吹。

1977年,校方要求学生会修章,否则会禁制其活动,遭到学生强烈反对。校方后来藉著学生集会的手续问题,开除了七名学生会负责同学,又发信警告十五位同学(包括一名根本不在场的女同学),结果激发历时半年的冲突。一千七百多位同学签名反对校方的做法,许多家长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学生组织联合质询校方。翌年,该七名同学获准复学。

1985年,学生会放弃在学界基本法谘委选举中投票,认为选举时间过于短促(十三天内进行整个选举程序),无法贯彻民主精神,更可能被一班参与学界关注基本法联席会议的同学所垄断。

1992年,学生会举行“升格与改名”签名运动,超过三千名同学支持。国事学会壁布板贴上涉嫌诽谤的匿名打油诗,遭一名职员起诉。由于国事学会非为法人团体,因此转诉浸会学院及国事学会会长。校方在学生事务委员会上,提议由校方覆检所有学生刊物、大字报、海报等,引起校园激辩言论自由和文责自负的问题,建议因学生反对而作罢。

1993年,学生会问卷调查(收回一千九百份问卷,回应率达六成四)显示,八成同学支持“香港浸会大学”为校名,六成同意取消非主修必修科如宗教科目。学生会为学校正名一事,在签名运动中提出四项要求:一、检讨非主修的必修课程安排;二、检讨强迫同学出席学生活动的制度;三、迁调民主墙;四、在校董会、教务会议中加入学生议席。

1995年,学生会拟脱离校方独立注册,碍于财政帐目不清,进程受阻。

1997年,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公布《公民自由和社会秩序谘询文件》,学生会发表声明,批评该文件侵犯基本人权。11月底国殇之柱移至浸大展览。

2003年,学生会与校方向教统局提出有关削资的意见。

2004年,学生会主办网上《浸大人如何看浸大》问卷调查,成功收回问卷2,137份。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组织合办筹款周及名为“食贵”的晚宴,为校方筹得超过港币8万元。同年,学生会通过全民投票修改会章,通过学生会独立议案,并将于零五年三月一日正式向政府注册,成为法人。通过学生会架构由干事会、代表会的两权分立重组为干事会、评议会及仲议会的三权分立制度。筹备成立独立的编辑委员会,以便更有效地发挥传媒的监察功能。6月学生会会长陈启骏由于不满校方在珠海建分校一事上从未谘询学生意见,于校董会中离席表示不满及遗憾。

2005年3月1日,学生会正式完成架构重组,由以往的干事会、代表会两权改为干事会、评议会及仲议会三权分立,另设一传媒监察机构编缉委员会。此外,学生会亦于同期正式脱离学生事务处向政府注册成为法人。

2014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学生会进行全民投票,就“由2017年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的提名委员会 成员须由一人一票而票值均等的选举产生”,及“由2017年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必须接受公民提名方式提名参选人”进行表决,得到大多数的赞成票而获得通过,成为学生会在香港政制发展议题上的立场。9月,学生会响应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发起为期一星期的大专生罢课运动,迫使政府正视港人追求真普选的诉求;其后因得不到政府回应,部份罢课学生冲入政府总部前的公民广场而被警方拘捕,被捕者包括时任学生会会长陈天俊及副会长王瀚梁,此举激发大批市民与学生到金钟声援及占领,罢课运动发展成长达数月的雨伞运动 ,运动期间,学生会、浸大关社、快乐地、BUTV等各个校内组织、学会、宿生会全力支援占领运动,又在校内发起物资收集,为占领区提供后勤补给。

2015年3月,校长陈新滋教授批评雨伞运动, 又呼吁学生要“看清形势”、不要反对人大八三一决定,不但漠视同学的诉求,更劝喻港人向中共独裁政权低头,此举引起大部份同学的不满。学生会其后发起联署,批评陈新滋已失去“礼义廉耻”, 因此“从今以后再不以校长之名相称,直至能省悟前非”,干事会同时发动同学到校长室门前要求对话,并把反对口号贴满校长室的所属楼层。

2015年9月4日,评议会通过委任第七名仲裁员,出缺多年的仲议会因符合仲裁员人数要求而正式成立,在浸大学生会独立十周年的时刻确立四权分立的学生自治制度,成为学生会近半世纪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016年2月23日,学生会经全民投票表决,大比数通过要求废除特首必然校监制、增加校内民选校董等议案。

2016年11月23日,学生会抗议浸大食坊获续约,于浸大食坊举行抗议活动,并向膳食附属委员会主席麦劲生教授递交公开信,促校方“撤回续约决定”、“决策公开透明”。学生会成员以食虫抗议,并高叫口号“拒绝劣食,踢走虫can”。

2017年2月9日,由于住返浸大校园的25M(S)专线小巴提出加价,由4.5元加至4.7元,浸大师生认为加价不合理,又认为校方没为同学向署方反映意见,学生会举行“校巴日”,以抗议运输署放任加价。当日浸大学生会提供两条循环线,往返九龙塘站及浸会大学新校(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和旧校(善衡校园),同学上车前须出示学生证方可免费乘搭校巴。而学生会将在各车站竖立会旗或设置等车告示,以供同学识别等车位置[1][2]

2017年2月18日,编辑委员会于周年大选谘询大会指学生会干事会候选内阁“壑钰”有成员疑为共青团员,同日“壑钰”发声明,表示因其阁员之一疑似为中国共青团成员,为免该阁员当选,决定内阁全部13名成员退选。若学生会四大架构中有两个架构悬空,学生会两架构会面濒“断庄”。

2019年3月,第五十二届干事会候选内阁“千鹄”于第五十一届周年大选(补选)中成功当选,并于3月23日正式上任,会长为方仲贤。同时仲议会经从缺一年后亦正式重新组成,首席仲裁员为郑冠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