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香港湿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农耕式淡水湿地-塱原湿地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台湾湿地网

香港湿地属于自然形成的并不多,仅位于米埔的湿地最大也最为人所知。其他的湿地,就都是从废弃的农田演变而成,例如塱原湿地。湿地通常很难透过人工方式再造,而现有的湿地再造,亦以失败居多,根本原因是湿地其实是该区域的原始大自然生态,透过自然调节而产生的。而在香港,湿地再造的原因都是为了配合都市发展的副产品,如:位于新界以北天水围的香港湿地公园其实是一个生态缓冲区,它是为了弥补因天水围新市镇大规模发展而失去的原有湿地生境而兴建。公园内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湿地生境,如淡水沼泽、溪流、红树林、泥滩、稻田、鱼池和芦苇丛等,为各种蜻蜓提供了栖息地。自2006年5月开放以来,已在公园内纪录了约50种蜻蜓[1]

湿地再造

而湿地再发展后,通常都会把当地的地势加高、并把原来湿地的储水导走。所以,人工再造的湿地,在地形、地貌、水文、甚或生态物种方面,都会和原有旧湿地会有所的差异,以至湿地也有再造失败的例子。而因物种不同而引致的失败案例,如:大澳湿地,原因是有关当局并未在重建湿地时,采用当地原生的红树苗,而是引进外地物种,加上新红树苗种植过于密集,以致水份无法在树底下川流,来吸引海洋生物的栖息,因此湿地再造失败。基于这次失败经验,九广铁路公司在兴建落马洲支线时,最终决定了兴建隧道穿过塱原湿地。

参考文献

  1. 香港湿地公园,香港政府鱼农自然护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