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香谱

 

 

 

由前代高道、男女道德烧香断事中总结的香火、香烟变化应验事情未来发展而记载的图谱。分三柱香高低变化,香烟变化,颜色变化组成的香谱。五、七、九、十一柱变化应验天时、人事、社会变化组成的香谱。用正文香断事变化组成的图谱。

目录

研究

摘 要

洪刍《香谱》为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其中对于历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种合香配方,均广而收罗之;并首创用香事项之分类模式为: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类别,为其后各家香谱所依循。

《香谱》的作者,虽从宋以来多视此谱为洪刍所作,但《郡斋读书志》提出与所传洪刍《香谱》内容略异的疑点、明陶宗仪《说郛》提出为唐人所撰,以及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似非洪刍所撰等,对于作者的问题仍须厘清;此外各传本流传的卷次与内容差异,仍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究。

本文先从《香谱》众多作者中,如:唐人所撰、可能为侯氏《萱堂香谱》等说法,考订为洪刍所撰写,并从洪刍生平事迹之研究,兼论洪刍撰写此谱的可能性。其次,针对《香谱》的流传及其版本问题探讨,如:《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格致丛书》本、《说郛》本《学津讨源》本与《名人小说》本等比较,并论述体例与内容特色。

宋代香事发达,文人从事撰写整理“香谱”之类书籍众多,宋元之际陈敬编纂《新纂香谱》所引用的各家谱录便有:“沈立之香谱、洪驹父香谱、武冈公库香谱、张子敬续香谱、潜斋香谱拾遗、颜持约香史、叶庭珪香录、局方第十卷、是斋售用录、温氏杂记、事林广记”等。 涵括公家与私人编辑“香谱”、文人笔记、医书局方、农书、民间类书等等各式书籍,显见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用香事宜的重视与时代所崇尚的香事风潮。

其次,由于香谱内容多属汇集抄录性质,后出转精收录资料更为周全、丰富,故前谱多为人遗忘而散佚;加上对于“香谱”之命名方式,概以某氏或某堂香谱,往往遗漏作者名字,流传日久,混淆亦增。南宋时期陈振孙(1183-1249/1261)撰《直斋书录解题》谓:

《香谱》一卷,不知名氏。

《萱堂香谱》一卷,称侯氏萱堂而不著名。

《香严三昧》(按文献通考作十卷),不知名氏。

尤袤(1127-1194)《遂初堂书目?谱录类》也著录“香谱”书籍四种皆未注名作者及卷次。

洪氏《香谱》、沈氏《香谱》、《天香传》、《萱堂香谱》。

本文所探讨《香谱》最早著录为成书于宋高宗绍兴廿一年(1151)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目录》“类书类”记:

《香谱》一卷宋洪刍撰。

南宋咸淳九年(1273)左圭辑《百川学海》收入《香谱》二卷,题为宋洪刍撰。

《宋史?艺文志》卷二百五纪录:“洪刍《香谱》五卷”。

对于香谱的作者问题,晁公武已经提出疑问,谓:

《香谱》一卷,右皇朝洪刍驹父撰,集古今香法,有:郑康成汉宫香、南方小宗香、真诰婴香、戚夫人迎驾香、唐员半千香,所记甚该博,然《通典》所载历代祀天用沈水香独遗之,何哉?[1]

参考文献

  1. [1],腾讯,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