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馮雪峰

於 2018年11月29日 (四) 17:10 由 Wwx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馮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浙江義烏人,中國詩人、文藝評論家。 原名馬福春。主要作品有詩集《湖畔》、《靈山歌》,雜文《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等。 馮雪峰 編輯 馮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1925年到北京大學旁聽日語,1926年開始翻譯日本、蘇聯的文學作品及文藝理論專著。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結識了魯迅,編輯出版《萌芽》月刊,並與魯迅共同編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934年參加長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1937年回家鄉,創作反映長征的長篇小說《盧代之死》。1941年被捕,1942年11月下旬被營救出獄。1943年到重慶,在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 1950年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後調北京,先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54年因《紅樓夢》研究問題和「胡風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劃為右派;1966年又被關進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為他徹底平反並恢復名譽。 [1] 中文名 馮雪峰 外文名 FengXueFeng 別 名 原名馮福春,筆名畫室、洛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義烏 出生日期 1903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31日 職 業 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畢業院校 浙江第一師範學校 信 仰 中國共產黨 主要成就 左翼文藝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代表作品 《湖畔》、《雪峰文集》等 性 別 男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個人生活 ▪ 與丁玲的情感 ▪ 與魯迅的交情 ▪ 牢獄之災 3 著述作品 ▪ 詩集 ▪ 雜文集 ▪ 寓言集 ▪ 電影劇本 ▪ 文集 ▪ 作品賞析 4 故居 5 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編輯 馮雪峰 馮雪峰 1903年6月2日,馮雪峰出生於浙江義烏赤岸鄉神壇村。 1912年,入鄰村私塾讀書。 1913年,轉入義烏縣立小學學習。 1918年,在義烏縣立小學高小畢業。 1919年,考入金華省立第七中學師範科,接受"五四"新思潮。 1921年,因參加反對學監的風潮,被學校當局開除。 1921年秋,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開始寫作新詩,加入文學團體晨光社。發表作品《到省議會旁聽》、《小詩》。 1922年,與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以"湖畔詩社"的名義合集出版詩集《湖畔》,內收馮雪峰的詩17首,並加入明天社。 1923年,因家庭困難輟學。同年《春的歌集》出版,內收所作新詩11首。 馮雪峰 馮雪峰 1924年,進上海中華學藝社當事務員。浙江慈谿縣立女子學校代課。 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旁聽,自修日語。並發表作品新詩片《原火》、散文《柳影》。 1926年,首次拜訪魯迅。並發表譯作《花子》、《無產階級詩人和農民詩人》。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文藝狀況。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遭通緝,避難於未名社近三個月。同時發表作品有散文《月災》、《詩人祭》,譯作《新俄文壇的現勢漫畫解說》、《新俄的曙光期》、《蘇俄的二種跳舞劇》及譯詩《墓碑銘》。 1928年 2、3月間,離開北京到上海,繼續從事翻譯工作。7月,回義烏,任城區支部書記。11月,受國民黨浙江省政府通緝,離開義烏到上海。作品有論文《革命與知識階級》,譯作《我們的一團與他》、《妄想》、《枳華集》及譯詩《家》。 1929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工作,並成為30年代左翼文藝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這一時期 ,主編或參與編輯《萌芽月刊》、《巴爾底山》、《前哨·文學導報》、《十字街頭》等左聯機關刊物。繼續編譯《科學的藝術論叢書》,參加了與各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文學團體、文學主張的論戰。1929年,遷居景雲里茅盾家中,與魯迅過從密切。與中共江蘇省委恢復組織關係,在上海閘北區委所屬第三街道支部過組織生活。並與以前的學生何愛玉結婚。譯有作品《流冰》(詩集)、《作家論》、《藝術之社會的基礎》、《自然主義與新浪漫主義》、《論迭更斯》、《科學的社會主義之梗概》、《論法蘭西底悲劇與演劇》、《海外文學者會見記》、《現代歐洲藝術及文學底諸流派》、《藝術與社會生活》、《現代法蘭西文學上的叛逆與革命》、《文學譯論》。 馮雪峰 馮雪峰 1930年,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為發起人之一。參加"左聯"成立大會,會後整理魯迅在會上所作的講話:《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5月魯迅遷入虹口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99號),他隨即也遷入該公寓地下室。譯《藝術社會學之任務及諸問題》、《藝術學者弗理契之事》、《藝術形成之社會的前提條件》、《法兌耶夫底小說》、《論新興文學》、《現代歐洲無產階級文學底路》、《現代歐洲的藝術》。 1931年,「左聯」五烈士犧牲後,他調任為左聯黨團書記,與魯迅編輯出版《前哨》,紀念五烈士;他將瞿秋白介紹給魯迅,促使魯迅和瞿秋白共同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幫助丁玲籌辦《北斗》月刊。同年10月,在瞿秋白指導下起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文學新任務》決議,成為此後左聯指導性文件。先後任中共中央宣傳文化委員會書、中央上海宣傳部幹事,江蘇省委宣傳部長。著有論文《我們同志的死和走狗們的卑劣》、《關於革命的反帝大眾文藝的工作》,譯文《創作方法論》。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2月3日,他與魯迅等43位文化界著名人士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強烈抗議日軍進攻上海,對十九路軍抗戰表示堅決的聲援。參加發起組織中國著作家抗日會,被選為執行委員。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宣傳部幹事。著有《關於新的小說的誕生--評丁玲的〈水〉》、《關於"第三種文學"的傾向與時代》、《民族革命戰爭的五月》。 1933年,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負責籌備在上海舉行的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為主題的遠東反戰會議。1933年秋由於身份暴露,黨中央決定讓馮雪峰暫離上海。12月底抵達瑞金蘇區,先後任中央黨校教務長、副校長,紅軍大學政治教員等職,結識毛澤東。著有《致〈文藝新聞〉的一封信》。 1934年,參加黨的六屆五中全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任中央蘇區黨校副校長。參加長征,任紅九團地方工作組副組長。 [2] 1935年,任幹部團上干隊政治教員。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調至陝北黨校工作。 1936年,參加東征,任地方工作組組長。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到上海,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兼管上海文藝工作,參加了「國防文學」與「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的論爭,為此,與周揚結怨。 [3] 1936年底,馮雪峰指示王堯山整理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有關材料,準備重建上海地下黨。為此,領導組織了中共(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臨委),王堯山(宋書模、路丁)任書記,直接受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