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兜铃目

原图连接马兜铃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马兜铃目(拼音:mǎ dōu líng mù;拉丁文:Aristolochiales),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该目下的植物多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

马兜铃目仅含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下分马兜铃亚科 Subfam. Aristolochioideae、细辛亚科 Subfam. Asaroideae。约8属,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南美洲较多,温带地区少数;中国产4属,71种、6变种、4变型,除华北和西北干旱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马蹄香属 Saruma Oliv. 为中国特有属。 马兜铃科的演化关系各学者有不同见解,综合起来有两种意见:

以 A. Engler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本科(包括马兜铃目的其他各科)是属于较进化的分类群,是从蔷薇目 Rosales 演化而来的。

以 J. Hutchinson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本科是较原始的分类群,如代表本科较原始的马蹄香属:草本、花辐射对称、具花瓣、心皮离生、2轮雄蕊、花粉粒单槽、叶的气孔无副卫细胞等,它与毛茛目 Ranales 很接近,而代表本科较进化的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L. 卫与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的茎均具有宽阔的木射线,因此,认为本科是以防己科作为通道,从小檗目 Berberidales 演化而来的。这个观点目前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该目下的植物多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

  • 中文学名 马兜铃目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 亚 纲 木兰亚纲
  • 马兜铃目
  • 科 仅含马兜铃科一科
  • 属 共10属 种 约600种

目录

马兜铃目简介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仅含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共10属,约600种。

马兜铃目代表物种

马兜铃 Fructus Aristolochiae  (英)Dutchmanspipe Fruit

别名 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果实。

马兜铃目植物植物形态 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形,两侧具圆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cm,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部暗紫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沟边阴湿处及山坡丛林中。分布于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南至广西。 采制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性状 蒴果广卵形或长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果梗,裂为6条。果实6室,易裂为6瓣,每室种子多数。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化学成分 果实及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木兰碱(magnoflorin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等。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