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可·波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 |T = zh-cn:马可·波罗; zh-hk:馬可孛羅; zh-tw:馬可波羅; |1 = zh-hans:教皇; zh-hant:教宗; }} {{Infobox person |name = 马可·波罗 |image…”)
 
Opt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noteTA
 
|T = zh-cn:马可·波罗; zh-hk:馬可孛羅; zh-tw:馬可波羅;
 
|1 = zh-hans:教皇; zh-hant:教宗;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name = 马可·波罗
 
|name = 马可·波罗
|image = Marco_Polo_portrait.jpg
+
|image = [[File: 马可波罗.jpg| 缩略 图]]
|caption =  马可 · 波罗 的肖像{{NoteTag| 的确切的来源不清楚,但这幅肖像最早见于[[罗马]] 的Gallery of Monsignor Badia的16世纪油画。题词为:''Marcus Polus venetus totius orbis et Indie peregrator primus''。}}
 
 
|birth_date = 公元1254年9月15日
 
|birth_date = 公元1254年9月15日
|birth_place = {{flag| 威尼斯共和國}}
+
|birth_place = 威尼斯共和國
 
|death_date = 1324年1月8日或9日
 
|death_date = 1324年1月8日或9日
|death_place = {{flag| 威尼斯共和國}}
+
|death_place = 威尼斯共和國
 
|body_discovered =
 
|body_discovered =
 
|death_cause =
 
|death_cause =
 
|resting_place = {{Link-en|圣洛伦佐教堂 (威尼斯)|San Lorenzo, Venice|圣洛伦佐教堂}}
 
|resting_place = {{Link-en|圣洛伦佐教堂 (威尼斯)|San Lorenzo, Venice|圣洛伦佐教堂}}
|resting_place_coordinates = {{Coord|45.2613|12.2043|display=inline,title}}
 
 
|residence =
 
|residence =
 
|nationality =
 
|nationality =
|known_for = '' [[ 马可·波罗游记]] ''
+
|known_for = 《马可·波罗游记》
 
|occupation = 商人,探险家
 
|occupation = 商人,探险家
 
|religion =
 
|religion =
行 26: 行 18:
 
|parents = 母亲:Nicole Anna Defuseh<br />父亲:[[Niccolò Polo]]
 
|parents = 母亲:Nicole Anna Defuseh<br />父亲:[[Niccolò Polo]]
 
}}
 
}}
[[File:Route of Marco Polo.png|350px|thumb|马可·波罗出使中国元朝的旅行]]
+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 ,{{bd|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catIdx=P}}) [[ 威尼斯共和国]] 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 本人说 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 威尼斯]] [[ 热那亚]] 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 由[[鲁斯蒂谦]]写出 《[[马可·波罗游记]]》 。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bd|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 ,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 ,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
 
 +
== 人物经历 ==
 +
《马可·波罗游记》, 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 《马可·波罗游记》( 其狱友[[鲁斯蒂谦]]写出 。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但其关于中国的经历的描写,在中西方史学界尚存有一定争议,而且争议双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来过或者未来过中国
 
  
 
  
 +
==东方之行==
 +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
 +
尽管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存在有一些漏洞和谬误,以至于有些人藉此草率地认为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为纯粹的杜撰,照《马可·波罗游记》根本到不了中国,但是不能否认这个传奇人物及其作品在史学界、文学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
 +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119种各种文字的版本。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ref>[https://blog.boxun.com/hero/201712/xxj/16_1.shtml 马可波罗游记是十字军东征的挽歌]</ref>
 +
 +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
 +
==贡献==
 +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508/10849.html 马可波罗]</ref>
 +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

於 2018年12月13日 (四) 03:13 的最新修訂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jpg
出生 公元1254年9月15日
威尼斯共和國
逝世 1324年1月8日或9日
威尼斯共和國
墓地 聖洛倫佐教堂San Lorenzo, Venice
職業 商人,探險家
知名於 《馬可·波羅遊記》
配偶 Donata Badoer
兒女 Fantina, Bellela and Moretta
父母 母親:Nicole Anna Defuseh
父親:Niccolò Polo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國商人、旅行家及探險家,著有《馬可·波羅遊記》。

人物經歷

據《馬可·波羅遊記》,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中國,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其旅行經歷《馬可·波羅遊記》(由其獄友魯斯蒂謙寫出)。他的遊記讓歐洲人得以了解中亞和中國,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但其關於中國的經歷的描寫,在中西方史學界尚存有一定爭議,而且爭議雙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來過或者未來過中國。  

東方之行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同時也是研究我國元朝歷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儘管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存在有一些漏洞和謬誤,以至於有些人藉此草率地認為其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為純粹的杜撰,照《馬可·波羅遊記》根本到不了中國,但是不能否認這個傳奇人物及其作品在史學界、文學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16世紀,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Ramusio)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遊記》有119種各種文字的版本。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馬可·波羅遊記》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于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廣泛復興。[1]

元朝時,中外交往很頻繁,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居住了十幾年。《馬可·波羅行紀》 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紀實,兼及途徑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全書以紀實的手法,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記載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它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貢獻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遊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以及「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意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一個新時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