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塞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德烈·马塞纳
安德烈·马塞纳
原文名 Andre Massena
出生 1758年5月6日
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尼斯
逝世 1817年4月4日(1817-04-04)(58岁)
国籍 法国
别名 胜利的宠儿
职业 军人

安德烈·马塞纳出生在尼斯,1758年5月6日,他的父亲是意大利后裔。 1771年,13岁的马塞纳出海谋生,在船上当过侍应生。1775年参军加入皇家意大利团,开始了漫长的14年军旅生涯。1789年,马塞纳娶一外科医生之女后,以中士军衔退役。退役后以走私为生。1791年,在大革命的感召下,马塞纳再次参军,由于其对意大利风土人情的熟悉,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上尉向导官,不久被选举为意大利军团上尉向导官,不久被选举为国民自卫队上校团长。1793年2月,因其出身本应被解职,但因其丰富的当地地理知识而被留下来。1793年9月7日--12月19日参加了对土伦的包围战。因为自己的战功和上级军官的大量被清洗和逃亡,1793年12 月,马塞纳升为少将,继续到意大利军团服役。1794年4月6日,率1个旅包抄盘踞在海拔6200英尺的腾达山隘的奥地利-撒丁王国联军阵地的侧翼,截断了敌军的退路,使意大利军团获得了4月攻势的胜利。1795年11月的冬季战役中,指挥意大利军团三个师中的一个。11月25日,在著名的莱昂之战中获胜,从而收复了前任军团司令克勒曼在6月丧失的大部分失地。但并没有得到军团司令舍勒尔的称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安德烈·马塞纳 出生日期 1758年5月6日
外文名称 André Masséna 逝世日期 1817年4月4日
别名 胜利的宠儿 职业 军人
国籍 法国 荣誉军团勋章 大鹰级
出生地 滨海阿尔卑斯省尼斯

简介

安德烈·马塞纳 Andre Massena(1758年5月6日-1817年4月4日),利沃里公爵,埃斯林亲王。1758年5月6日,马塞纳出生在尼斯,他的父亲是意大利后裔。1771年,13岁的马塞纳出海谋生,在船上当过侍应生。1775年参军加入皇家意大利团,开始了漫长的14年军旅生涯。1789年,马塞纳娶一外科医生之女后,以中士军衔退役。退役后以走私为生。由于大革命的爆发,他获得了新的动力,马塞纳加入了安提贝国民自卫军。在1791年他加入了瓦尔省志愿第二营并在第二年被选为该营的中校。由于其对意大利风土人情的熟悉,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上尉向导官,不久被选举为国民自卫军上校团长1793年2月,因其出身本应被解职,但因其丰富的当地地理知识而被留下来。1793年9月7日--12月19日参加了对土伦的包围战。因为自己的战功和上级军官的大量被清洗和逃亡,1793年12 月,马塞纳升为少将,继续到意大利军团服役。1794年4月6日,率1个旅包抄盘踞在海拔6200英尺的腾达山隘的奥地利-撒丁王国联军阵地的侧翼,截断了敌军的退路,使意大利军团获得了4月攻势的胜利。1795年11月的冬季战役中,指挥意大利军团三个师中的一个。11月25日,在著名的莱昂之战中获胜,从而收复了前任军团司令克勒曼在6月丧失的大部分失地。但并没有得到军团司令舍勒尔的称赞。

相关事件

1794年1月马塞纳返回意大利军团并且接到指挥军团右翼的命令。当时法军处于攻势,他参加了对奥内利亚和索尔日的远征,先占领了奥尔梅阿和加雷西奥,接下来又在索尔日作战。那年5月他占领唐德山口,但是整个夏季法军都没有发动新的攻势。在9月法军重新发动攻势,马塞纳在卡罗战斗并占领了德戈。然而,在12月时他病倒了,他只好交出指挥权,直到他完全康复。1795年4月马塞纳康复了并重新获得指挥权,这次他受命指挥意大利军团右翼的第一师。当舍雷尔将军失去意大利军团的指挥权时,马塞纳希望成为下一任司令官,但是这并没有实现。第二年雄心勃勃,年轻有为的波拿巴来到这里并接过意大利军团的指挥权。马塞纳的部队成为前卫部队。

前卫部队指挥

1796年4月,拿破仑担任军团司令后,马塞纳受命指挥军团的前卫部队19000人。他的师成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1796年意大利战役的一支关键性力量,在蒙特诺特(4.12)、迭戈(4.14)、洛迪(5.10)(马塞纳成为在洛迪战役中率先冲过大桥的军官之一)、卡斯特里恩(8.5)、巴萨诺(9.8)、卡尔迭罗(11.12)、阿科莱(11.15-11.17)、里沃利(1797.1.14-1.15)等战斗中获胜。其中最能表现他指挥才能的当属里沃利战役中的圣马克教堂战斗:1月14日上午9时,在奥军不断用新锐兵力反击下,法军茹贝尔师濒临崩溃,马塞纳奉命从维罗纳急行军赶来增援,但奥军勒斯格南师从巴尔多山边缘,沿着狭窄的峡谷潜行到法军前卫团侧翼,发动了突然袭击,打得这个团惊慌逃窜,溃退的浪潮眼看就要波及因此失去掩护的另一个团。这时,已经赶到战场的马塞纳奔到团长面前,痛责他和其他军官是胆小鬼,玷污了法国的荣誉,并用佩剑乱打他们;随后,他全速策马驰向那两个惊慌失措的团,命令他们挡住敌人。这些身经百战的勇士们顿时冷静下来,端起刺刀将偷袭的敌人打退。及时赶到战场的马塞纳师于上午10时发动了反攻,使法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共歼敌15000人,其中俘虏7000人,并缴获了几乎所有的大炮。由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丰功伟绩拿破仑公开称赞马塞纳是"胜利之子",尽管一些资料显示那句话实际上应该是"胜利的宠儿"。

当与奥地利人的谈判破裂后,1797年3月马塞纳被再次受命指挥意大利军团的一个师。他立刻发动攻击,占领了丘萨要塞和塔尔维西要塞,同时他在诺伊马克特和翁茨马克特取胜。这时拿破仑完成了莱奥本和谈,马塞纳被要求将条约的目录送到巴黎。

这时,马塞纳纵容士兵抢劫和风流成性已被众人所知,但没有人质疑他的军事能力,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一种本能和天赋,因为他并不喜欢读书。1798年初他被赋予占领教皇国部队的指挥权。在罗马,他被指控抢劫财物和军纪涣散,更严重的是他的部队公开反抗命令。他离开罗马回到他的指挥部,并在安提贝休假了一段时间。

瑞士军团司令 1798年8月马塞纳被重新召回现役,并被任命美因茨军团的一个师的师长。4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瑞士军团司令,但他要统一由儒尔当将军指挥。1799年3月马塞纳发动进攻占领了格劳宾登和库阿尔,但他没能攻下费尔德基希。1799年3月25日,在军团被击败后,接替茹贝尔担任瑞士军团司令。由于其他法军遭受重挫,督政府任命马塞纳为多瑙河-瑞士军团总司令,并由他负责法国整个东部边境。随即和联军展开了著名的三次苏黎世战役:第一次,1799年6月4日,奥将霍策、查理大公率领55000人进攻苏黎世,马塞纳指挥45000名法军打退了奥军,但由于奥军兵力占优势,加上担心瑞士人是否忠诚,他率部于6月7日主动放弃苏黎世,撤向阿里河。第二次,8月14日,马塞纳击败了追赶的查理大公所部,并乘胜追击,准备收复苏黎世,但未能突破奥军防线。第三次,由于查理大公奉调前往荷兰增援英将约克公爵的俄英联军,他的部队调走后留下的空缺由正在意大利作战的俄国元帅苏沃洛夫所部接替。马塞纳抓住战机,派部将莱库尔布率12000人抢占了苏沃洛夫必经之地--圣特哈尔德山口,把俄军挡在瑞-意边境;9月25日,马塞纳亲自率领的33500 名法军打败了留守苏黎世的俄将科萨科夫率领的20000联军,使其伤亡8000人,损失100门大炮,法军损失只有联军的1/2。此战后,联军被赶过了莱茵河。

拿破仑一返回巴黎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执政府。作为第一执政官他下达的命令之一就是任命马塞纳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这是一个艰难的位置: 他的部队只有36000人,而且分布在长达180英里的阿尔卑斯防线上,却要对付奥军主力95000人。拿破仑的计划要求马塞纳尽可能长期地将奥军主力钉死在皮埃蒙特地区,以便法军精锐的预备军团能从阿尔卑斯山背后对其迂回包围。马塞纳注定只是扮演一只拴着的用以引诱老虎的肥羊而已,他可以使这只老虎更容易落入猎人--拿破仑之手。马塞纳与11月份离开瑞士军团,返回巴黎面见拿破仑,随后离开巴黎在12月底到达意大利。他把司令部设立在尼斯,随后又将他的司令部转移到热亚那。

1800年4月,奥军总司令梅拉斯元帅率60000人突然进攻。从4月3-10日,马塞纳率领法军顽强地将敌人挡在利古尔山,但在奥军增兵迂回后,法军被迫撤退。4月6-20日,法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但实力上的悬殊使一切努力归于失败。4月24日,马塞纳和大约12000名法军被包围于热那亚。当敌人劝降时,他回答道与投降比起来他宁愿被埋在热亚那的塔下。与此同时英国舰队在海军上将基斯的率领下从海上封锁了这座城市,防止外界对这座城市的补给。每次奥军试图强行突破攻城时,法军都进行了成功的反击,但是他们却不能与疾病和饥饿战斗这么长时间。4月29日,马塞纳向第一执政发去了最后一封信:"请看在上帝的份上救救我!陆海两面皆受封锁......我只有30天的口粮。"情况确实非常严峻:陆上有两倍于己的奥军,海上有基斯勋爵的英国分舰队。因此,尽管马塞纳发起一连串坚决的反冲击,仍不能突破联军的严密封锁。奥军力图迅速迫使马塞纳投降,以便大军西指,进入保王党势力范围根深蒂固的法国南部,对法兰西共和国来个南北夹击。

当奥军发现难以破城时,就加紧了封锁,城中粮食一天比一天紧张。5月2日,雷耶上校乘船成功地突破了英军的封锁线把军饷交给了马塞纳,并带来了拿破仑下达的"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城市"的命令。因为拿破仑率领的预备军团已经正在翻越阿尔卑斯山。马塞纳完全清楚拿破仑的战略意图,并一直坚持到6月4日才最终由于弹尽粮绝而率部投降。5月27日,人们开始大事搜求狗、猫、鼠用以充饥。每当守军出击时,就有大批饥民跟着出去,割些野菜、树叶回去煮了吃。有迹象表明,城中居民业已准备造反。只是由于马塞纳命令部下,凡遇有4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的,就可以开枪射杀,才免于出事。最后,援尽粮绝的马塞纳只好派人与联军接洽,表示愿意让出热那亚,条件是让法军体面地撤出。这时,法国大军已经出现在奥地利人的背后(由于消息断绝,马塞纳还不知道),梅拉斯急令负责围攻热那亚的奥特将军放弃包围前来会合,但是奥特不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战果,为了尽快得到热那亚,他答应了法国人的条件。双方约定的撤离日是6月4日,这一天,重视荣誉的马塞纳根本不理会投降的说法,他只是通知奥特,说他的军队将离开热那亚,如有阻挡,他们将用刺刀杀出一条血路。于是,8000名饿得半死的法军,打着军旗,排着战斗队形,通过了奥军的阵地,退过瓦尔河。马塞纳在热那亚拖住奥军主力一个半月之久,保证了法军主力迂回包围战略的成功,因此,受到了拿破仑的嘉奖。

6月末马塞纳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和预备军团联合军团司令。但是两个月后他被以1798年在罗马同样的原因撤职即抢劫财物和军纪涣散。马塞纳在吕埃尔退役并享有全薪,他与他的妻子和他的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生活在这里。

18位元帅之一

1804年10月18日,成为法兰西帝国18位元帅之一,时年46岁。1805年9月,本来已经退休的马塞纳被拿破仑一世请回,率65000人的意大利军团参加第二次法奥战争,承担了在波河河谷牵制查理大公优势兵力(95000人)的艰巨任务,保证了拿破仑在乌尔姆歼灭奥军6万余人。查理大公于 10月28日在卡尔迭罗山脊向意大利军团发起攻击,双方各伤亡6000人,不分胜负。当查理大公听说乌尔姆惨败的消息后,立即北撤以救援维也纳,但为时已晚。而且在马塞纳的牵制下,他连奥斯特里茨战役也没赶上。

接下来马塞纳元帅被任命为那不勒斯军团司令并开始入侵那不勒斯。1806年2月他占领了卡普拉,并与不久前成为那不勒斯国王的约瑟夫.波拿巴一同进入那不勒斯。那年年末他围攻加埃塔,并在卡拉布里亚与叛乱分子作战,但是他一直要求重返大军团并离开意大利。1806年7月--12月,平定了保王党在卡拉布里亚的叛乱。1807年初他的请求得到批准,并收到任命他为第五军军长的命令,那年夏天在整个作战行动和提尔西特条约签订结束后,马塞纳再次退役回到吕埃尔。第二年他被封为里沃利公爵以纪念他在1797年战役的成就。在1808年9月他参加了一场在枫丹白露的狩猎,但在那里他的左眼意外被拿破仑射瞎,贝尔蒂埃把这一切归结为拿破仑糟糕的射术。

1809年2月21日,任第四军军长,包括四个步兵师和一个轻骑兵师,共35000人、 68门大炮。4月20日雷根斯堡战役后,受命作为法军先锋不惜一切代价,对奥军冯-席勒男爵的部队穷追猛打,打通由多瑙河南岸通往维也纳的捷径。5月2 日,马塞纳在强渡特劳恩河时,遭到席勒的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一场血战,结果奥军伤亡6000多人,被迫放弃阵地,而法军也伤亡近5000人。击破席勒军后,马塞纳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于5月13日占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5月22日,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中,马塞纳担任后卫顽强阻击奥军的追击。由于他的部队最先投入战斗,此时已经整整一天,士兵们疲乏之极。为了鼓舞士气,这位英勇的元帅不时地大声喊道:"只要还有一点亮光,我就不愿撤走,否则,这些奥地利无赖傲气大盛。"马塞纳经过坚韧的抗击,终于掩护了最后一批法军撤出战场。当拿破仑下令撤退至多瑙河南岸后,马塞纳带领部下成功摆脱敌人追击。但在这期间他从马上摔下来并受伤,因此在7月份他指挥大军左翼在瓦格拉姆战斗时,他是在马车上指挥部队作战的。7月5--6日的瓦格拉姆之战中,他指挥左翼顶住了进攻,保证主力粉碎了查理大公军队的左翼和中军,从而决定了第三次法奥战争的结局。马塞纳元帅在1809年末返回法国,并在1810年被封为埃斯林亲王以纪念他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中的贡献。但他并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因为他被任命为葡萄牙军团司令,尽管他极力反对。起初他拒绝接受命令直到拿破仑亲自游说他,作出全力支持他的承诺并劝说他接受挑战。

1810年4月17日,马塞纳任葡萄牙军团司令,拿破仑一世从西班牙的30万法军中拨出65000人由他指挥,任务是把英军从葡萄牙赶走,但皇帝却忽视了远征部队后方的安全保障。5月28日,马塞纳赶到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就职,他的部下有雷尼埃的第二军、内伊元帅的第六军和朱诺的第八军。6月初,马塞纳为率部入侵葡萄牙,首先攻打西葡边界重镇罗德里戈。

7月10日,法军攻克罗德里戈要塞,西军损失5400余人。8月27日,阿尔梅达守军投降,法军长驱直入。指挥英葡联军的英国将军威灵顿子爵极力阻止马塞纳的进军:首先,全部销毁法军必经地区的粮食。其次,在布萨卡以东地区进行顽强抵抗,以确保部队安全撤退。对此,马塞纳考虑欠周,他试图以直接冲击的方法来克服,结果损失了4500人,而英军只损失了1300人,主力退到了从1809年冬季开始构筑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北)。这条防线横切着塔霍河与海岸之间的那个山地半岛,正好成了里斯本的屏障。10月14日,也即是开战4个月之后,法军只前进了约320公里。当马塞纳来到防线前时,不禁大吃一惊:这一野战要塞由三条巨大的筑垒区组成,绵延48公里,配置600门大炮,防线后面是34000名英军、30000名葡军、 6400名西军。马塞纳吸取了布萨卡之战的教训,不再轻举妄动,转而固守阵地。事后威灵顿曾赞许这一决策,认为这位法国元帅不仅勇猛,而且颇有智谋,使得他利用防线消耗法军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法军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游击队切断了补给线,法军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而在西班牙的苏尔特、维克托都坐视不理,未对处于困境中马塞纳提供任何帮助。

1811年2月19日,马塞纳考虑到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法军已经无法再支持下去,不得不后撤50公里,退到塔霍河上的圣塔伦。但他并未死心,而是千方百计企图引诱英军进攻,但威灵顿不为所动。1811年3月3日,马塞纳被迫撤退了,当饱受饥饿的残余部队撤到西班牙时,已经损失了25000人,其中, 8000余人被俘,15000人死于疾病和饥饿,只有2000人是战死的。在这次战役中,西班牙游击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正是他们使马塞纳大军长期困守,无法得到后方的补给,最后只能不战自退。法军虽已撤出葡萄牙,但仍在其境内保留了阿尔梅达作为据点,可以抵挡一阵,阻止英军攻击西班牙。在英军包围了阿尔梅达后,马塞纳决定再度入侵葡萄牙,以解阿尔梅达之围。威灵顿得悉后,遂屯兵于西葡边界的丰特斯-德奥尼奥罗,准备予以迎头痛击。1811年5月3 日,马塞纳在丰特斯-德奥尼奥罗指挥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场大会战:他率领48000法军进攻37000联军,威灵顿用以后在滑铁卢大放异彩的步兵方阵阻击法军骑兵,用马拉炮兵群机动打击法军,骑兵攻击法军炮兵。结果不分胜负,法军损失2700人,英军损失1800人。但对于马塞纳来说,一切都结束了。拿破仑一世对他不能打败威灵顿大为不满,派马尔蒙元帅接替了他。以后马塞纳由于年老体衰退出现役。

马塞纳耻辱的返回了巴黎,但是在1813年他被任命为土伦第八军区司令。1814年他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前副官雷耶将军。1814年在拿破仑退位后,马塞纳接受了波旁王朝的复辟并留在了土伦。然而波旁王朝发现他不是法国公民,因为他是在尼斯并入法国前出生在尼斯的,他们强迫他成为平民。

1815年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马塞纳勉强地举起三色旗并支持拿破仑。拿破仑把马塞纳召回巴黎,并封他为法国贵族。他在百日王朝期间曾担任马赛军区司令。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后,马塞纳成为了审判内伊元帅的军事法庭中的元帅之一,但最终众元帅认为他们无法对内伊元帅进行审判,因此内伊元帅被交由贵族院审判。1817 年,马塞纳卒于巴黎,享年59岁。

人物评价

马塞纳是一位熟练的战略家和有才能的战术家,他性烈如火,这使得他在战斗中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拿破仑一世曾评价他的元帅们,认为马塞纳功劳最大。他在西班牙的失败主要是身体不佳和没有指挥全权。威灵顿说:"我敢说,在我以往的作战经历中,还没有一位比他更好的人。"但他缺乏管理才能,也不关心军纪。他在进攻时往往缺乏周密的考虑。他的贪欲尤其让人诟病,金钱和女人--他能偷就偷。有人说,马塞纳在抢劫财富方面,犹如在打仗时一样,总是冲锋在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