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晓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晓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二胡教育家王乙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胡演奏家,联合国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委员;香港青年音乐协会艺术指导,宁波 民乐团艺术指导,西南交大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特奥会”爱心大使,上海晓晖艺术中心总监。 获首届“上海十佳优秀青年演员”提名奖。

主要作品

马晓晖还是当代中国二胡音乐新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及实践者,《悲歌》、《引子、吟唱与快板》、《兰花花叙事曲》、《成吉思汗》、《天山牧羊女》、《别亦难》、《荒漠暮色》、《夜深沉》等众多二胡协奏曲新作由其成功首演;同时她还身体力行的参与创作,《琴韵》、《弦之炼》等二胡独奏曲均为其个人作品,此外,她还大力向世界音乐舞台推广二胡音乐,为此改编、移植了大量中外作品,如《巴托克六首罗马尼亚舞曲》、《巴赫—创意曲、奏鸣曲》、《克莱斯勒—爱的悲哀》等。 十多年的职业音乐生涯使得马晓晖的琴艺日趋成熟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极富个人魅力的演奏风格,深得众多专家的好评及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生平

出生於河北,馬曉暉6歲即隨父親學習二胡,13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舒昭教授;後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師從王乙教授。1998年,英國劍橋中心與美國傳記研究院,授予了“二十世紀傑出人物”、“國際文化使者”榮譽稱號。[1]

馬曉暉舉辦的獨奏音樂會及講學,足跡遍布歐美、亞洲十個國家及港、澳、台各地,與當地的樂團們合作演出,被稱 為“手持二胡與世界對話的演奏家”;個人錄製了20多張獨奏專輯,同時創作了《琴韻》、《弦之煉》等作品。 [1]

榮譽

  • 1987年,馬曉暉榮獲“全國廣東音樂演奏邀請賽(高胡)一等獎”項。
  • 馬曉暉分別於1994年及1999年,榮獲“寶鋼杯高雅藝術獎”項殊榮。
  • 於2001年的“上海之春”首屆國際音樂節,獲得“優秀表演獎”項。[1]

二胡作品

  • 《悲歌》
  • 《引子·吟唱與快板》
  • 《蘭花花敘事曲》
  • 《成吉思汗》
  • 《天山牧羊女》
  • 《荒漠暮色》
  • 《江南小鎮》
  • 《夜深沉》
  • 《別亦難》[1]

視頻

馬曉暉二胡演奏:琴韻 (Chinese erhu music : The spirit of my erhu)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