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海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海龙,男,是一名太极拳大师。在武林中,许多人也许还不知道马海龙这个名字。但是,凡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没有不知道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没有不知道当代太极拳大师吴英华马岳梁的。马海龙就是吴鉴泉的外孙子,吴英华、马岳梁之子。

出身武林入学府

马海龙今年70岁,“7岁那年,我就开始跟我外祖父吴鉴泉学习太极拳,外祖父过世后,我又跟母亲吴英华学拳。那时学拳,不完全是因为自己爱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是太极拳世家,我们必须把太极拳继承下来。”马海龙说。正像许多中国的武术世家一样,他们把祖传的武艺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小就严格要求,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千古。

按理说,子承父业,作为太极拳大师吴英华和马岳梁之子,又从小得到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真传,马海龙顺理成章应该成为武林中人,早早地就在武术界打出一片天地。可是,马海龙从少年时代起就从未涉足武林,而是活跃在医疗科学领域。

马海龙练习太极拳

20世纪50年代,马海龙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他长期在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的临床实验室从事技术工作,曾经任中心实验室主任,职称是副主任技师。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知识分子,马海龙感慨颇深:“我们这一代人是共产党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对国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虽然没有进入武术界,可是我一直没有间断太极拳的练习和研究。受过高等教育对我现在研究太极拳理论有很大好处。因为古典太极拳理论的文字古雅难懂,没有好的古文基础是不行的。”他一再声称,研究太极拳理论是他的业余爱好。

现在的马海龙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出身于武术世家的他终于又重返武术界--担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1]社长之职。

子承父业传太极

“说心里话,我一直不愿意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安静,不愿抛头露面,爱好研究问题,写一些理论方面的文章。又加上我长期在武术界之外,对武术界内部的事不了解,所以当这个社长真有点勉为其难。”谈到具有悠久历史上海鉴泉太极拳社,马海龙感慨地说。

1985年,当时任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的吴英华老人准备让儿子马海龙将来接替自己的社长一职。可是,马海龙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一直没有答应。随着父母年事越来越高,看着他们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奔波劳碌,马海龙深受感动。在母亲和父亲相继过世后,马海龙承担起了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之职。

上海,鉴泉太极拳社是除了精武体育会外历史最悠久的武术社团组织,是1932年吴鉴泉先生亲手创办的,已经成立有六十多年。鉴泉太极拳社一直致力于传播吴式太极拳,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人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担此重任,马海龙深感责任重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举行的太极拳活动

在鉴泉太极拳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两年社里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拳社有会员400多人,每个月都组织活动,或举行观摩表演,或举行学术讲座。2000年我们参加上海第五届国际武术博览会,在会上,鉴泉太极拳社做了专场表演。我们还编辑出版了《鉴泉太极拳社纪念册》,为武术界留下了珍贵的资料。2001年,我们多次参加国内举行的太极拳活动。”马海龙介绍道。

马海龙太极拳功夫

马海龙虽然自谦是“武术界的一名新兵”,可是,由于自幼秉承家学,又勤学苦练,太极拳功夫和理论造诣很深,所以他一出山就成了备受太极拳爱好者欢迎的太极拳名家。这几年,他曾经三次出访德国传授太极拳,受到外国友人的欢迎。在国内,他参加各种太极拳大会,进行表演,举办讲座,手把手地辅导,深受太极拳迷们的好评。对此,马海龙先生认为,“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具有献身精神,要把太极拳当作一项毕生的事业来传播。大师不是自封的,而是群众给的。”他讲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已是耄耋老人,还为了太极拳事业殚精竭虑,“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后代子孙,不把太极拳很好地传播下去,我们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马海龙说。在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马海龙作为吴式太极拳[2]的传人,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也认真细致地向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拳授艺。

视频

马海龙相关视频

马海龙(吴式太极)
电视访谈 马海龙、余功保

参考文献

  1. 鉴泉太极拳社简史,上海鉴泉太极拳社
  2. 吴式太极拳简介,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