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登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登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部,东与羊岑乡相连,西接兰坪县金顶镇,南与弥沙乡接壤,北与老君山镇相邻,总面积357平方千米,乡政府驻马登村,距金华镇(直距)29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有白、汉、傈僳、彝4个民族,其中以白族人口为主,占九成以上。[1]

概况

马登镇位于剑川县西北部。西靠雪斑山,东接羊岑乡,南联弥沙乡、象图乡,北邻老君山镇。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22527人(2017)。辖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灯、玉龙、黄花、太平、新民、新华、东华1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马登,距县城55千米,距州府下关174千米。

马登镇有白、汉、傈僳、普米、彞、回和纳西等10个民族。境内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米。甸六公路过境。景点有天然温泉。有铁、石膏、锌、铅、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农特产品。[2]

基本介绍

马登镇,下辖马登、后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灯、玉龙、黄花、太平、新民、新华、东华等12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31272亩。镇政府所在地距剑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下关174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2300—2600米,年平均气温11.2℃,有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1004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芸豆、水稻、烤烟、马铃薯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马登镇地处高原坝子,属三江并流地带,蕴藏有铁、石膏、锌、铅、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铁矿储量200万吨,石膏矿21万吨,境内有远近闻明的天然温泉,有松茸、牛肝菌、芸豆、羊肚菌等农特产品。

2005年被州委授予“无毒乡镇”荣誉称号,2005年被剑川县委、政府授予“工业经济‘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被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授予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优秀集体” 荣誉称号,2006年被剑川县委、政府授予2001—2005年剑川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等,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马登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高峰-suei banl seinl(白语,汉译为雪邦山,又名雪斑山)下,雪邦山(云岭)位于剑川、兰坪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4295米,邦山属于大理州的剑川县,并为大理州最高峰,海拔 4295.3米。[3]

历史沿革

唐南诏时此地与上兰统称“可赕”,属眉邓州庐鹿蛮部,宋大理国属“兰溪郡”;至元十二年(1275)以后属“兰州”;明洪武十八年(1385),原属兰州所辖的一部分地区(今马登大部)从兰州分出,划归剑川州,称“下兰”;清代改称“求仁甸”,清末改称“兰州图”;民国10年(1921),羊岑图、兰州图并为剑川县第六区;民国19年(1930)第六区撤销,兰州析出,设“兰州镇”;1949年以后,先后在此组建弥兰区政务委员会、永兴乡人民政府、剑川县第三区人民政府;1954年改为第二区,1956年10月,原属兰坪县第二区的上兰11个乡由兰坪县划出,纳属剑川县第二区辖;1958年第二区改为“马登”公社;1961年底原兰坪县划属剑川县的富乐、美水、建基、新生、杉树、新和、启文、官坪等大队从马登析出,成立上兰区。原从兰坪划人剑川的新民、新华、黄花仍留在马登,马登公社改为马登区;1970年又为马登公社;1984年改称马登区;1988年起设马登乡 ,2000年改设马登镇。“ 马登 ” 为兰坪、云龙、乔后、剑川来往客商必经之地,常有马帮歇宿,故名。[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