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耳他共和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3: 行 3: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马耳他共和国</big>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马耳他共和国</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01e67c38edcae3.webp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360kuai.com/pc/9cdd64ec67b6d02f5?cota=4&kuai_so=1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small>
+
|<center><img src=http://pic.iask.cn/fimg/67954433716.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iask.sina.com.cn/b/6i6ZIGGHiWd.html 来自 新浪 的图片]</small>
 
|-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马耳他共和国</big>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马耳他共和国</big> '''
行 10: 行 10:
 
'''中文名称''' :马耳他共和国
 
'''中文名称''' :马耳他共和国
  
''' 文学 家''' : 赵壹
+
''' 领袖''' : 乔治·阿贝拉
  
''' 年   代''' : 汉代
+
''' 简  称''' : 马耳他
  
''' 文学体裁''' :
+
''' 主要城市''' : 瓦莱塔
 
|}
 
|}
 
'''<big>马耳他共和国</big>'''(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通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首都瓦莱塔(Valletta)。马耳他亦是英联邦和欧盟的成员国。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在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而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而得其名。马耳他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后来被法国逐出。19世纪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64年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成为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马耳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马耳他主要的外汇来源。马耳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big>马耳他共和国</big>'''(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通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首都瓦莱塔(Valletta)。马耳他亦是英联邦和欧盟的成员国。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在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而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而得其名。马耳他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后来被法国逐出。19世纪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64年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成为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马耳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马耳他主要的外汇来源。马耳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 国家历史 ==
 
== 国家历史 ==
 从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挟着强大的文明敲开马耳他的大门开始,沧桑的历史从此展开。在腓尼基人之后,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法国人,以及最后的英国人,陆续地踏上马耳他。虽然这些强权将马耳他作为扩张势力的跳板,却使得马耳他在历经殖民统治之后,得以拥有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宗教和建筑资产。在布匿战争(Punic War)之后,罗马共和国摧毁迦太基,成为势力庞大的地中海新盟主。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为该时期的繁荣作见证。据传圣保罗在公元60年曾因海难而滞留岛上3个月,这可能是马尔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开端。4、5世纪蛮族入侵欧洲时期,马耳他一度落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直到533年才重新由东罗马帝国取得统治权。870年,马耳他落入来自突尼斯的阿拉伯人手中,并有大量的建筑遭到劫掠与破坏,而马耳他也因此而荒废一段时间。11世纪时,一群来自诺曼第的佣兵进入南意大利,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国,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佣兵统领罗杰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缴税贡,其子罗杰二世继承父志,于公元1127年将马尔他纳入版图,这是马尔他再次天主教化的开端。自从罗杰二世在岛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区之后,马耳他的命运便与西西里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关系直到1815年才结束。中世纪的马耳他,在欧洲天主教和北非回教之间摆动不定,除了海上的掠夺屡见不鲜之外,四处蔓延的瘟疫也不断侵袭这个岛国。然而,决定马耳他命运的大事,则非圣约翰骑士团的到来莫属,公元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马尔他赐封给“圣约翰骑士团”,从此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
+
 从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挟着强大的文明敲开马耳他的大门开始,沧桑的历史从此展开。在腓尼基人之后,迦太基人、罗马人、[[ 阿拉伯]] 人、诺曼人、[[ 西班牙]] 人、圣约翰骑士、[[ 法国]] 人,以及最后的英国人,陆续地踏上马耳他。虽然这些强权将马耳他作为扩张势力的跳板,却使得马耳他在历经殖民统治之后,得以拥有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宗教和建筑资产。在布匿战争(Punic War)之后,罗马共和国摧毁迦太基,成为势力庞大的地中海新盟主。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为该时期的繁荣作见证。据传圣保罗在公元60年曾因海难而滞留岛上3个月,这可能是马尔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开端。4、5世纪蛮族入侵欧洲时期,马耳他一度落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直到533年才重新由东罗马帝国取得统治权。870年,马耳他落入来自突尼斯的阿拉伯人手中,并有大量的建筑遭到劫掠与破坏,而马耳他也因此而荒废一段时间。11世纪时,一群来自诺曼第的佣兵进入南意大利,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国,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佣兵统领罗杰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缴税贡,其子罗杰二世继承父志,于公元1127年将马尔他纳入版图,这是马尔他再次天主教化的开端。自从罗杰二世在岛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区之后,马耳他的命运便与西西里岛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关系直到1815年才结束。中世纪的马耳他,在欧洲天主教和北非回教之间摆动不定,除了海上的掠夺屡见不鲜之外,四处蔓延的瘟疫也不断侵袭这个岛国。然而,决定马耳他命运的大事,则非圣约翰骑士团的到来莫属,公元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马尔他赐封给“圣约翰骑士团”,从此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
  
 公元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埃及的土伦舰队在马耳他靠岸,公然违反了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则,并诱使大统领拒绝他登陆,遂以此为藉口驱逐骑士团,强占马耳他。
+
* 公元1798年,[[ 拿破仑]] 率远征[[ 埃及]] 的土伦舰队在马耳他靠岸,公然违反了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则,并诱使大统领拒绝他登陆,遂以此为藉口驱逐骑士团,强占马耳他。
 
+
*
1800年,英国应马耳他人民的请求,继法国之后进驻该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条约,将马尔他划归英国所有,从此马尔他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
* 1800年,英国应马耳他人民的请求,继法国之后进驻该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条约,将马尔他划归英国所有,从此马尔他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
*
1947年,英国允许马尔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随后在1958年撤销自治政府。
+
* 1947年,英国允许马尔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随后在1958年撤销自治政府。
 
+
*
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
* 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
*
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
* 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 地理位置 ==
 
== 地理位置 ==
 马耳他位于南欧,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方90公里的地中海上中部。面积316平方公里。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即凯穆纳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80公里。 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67.08平方公里。[1]
+
 马耳他位于南欧,[[ 意大利]] 西西里岛南方90公里的地中海上中部。面积316平方公里。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即凯穆纳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80公里。 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67.08平方公里。[1]
  
 
== 地形 ==
 
== 地形 ==
行 43: 行 43:
 
 马耳他自然资源缺乏,除生产建筑用石灰岩外,无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仅为0.36%。
 
 马耳他自然资源缺乏,除生产建筑用石灰岩外,无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仅为0.36%。
  
  折叠编辑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折叠政区
 
 
 全国共有68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4个,戈佐岛14个。马耳他分为六个统计区:南港: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83234。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44852。北港: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18409。东南: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650。西部: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51961。戈佐-科米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29026。
 
 全国共有68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4个,戈佐岛14个。马耳他分为六个统计区:南港: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83234。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44852。北港: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18409。东南: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650。西部: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51961。戈佐-科米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29026。
  
  折叠 首都
+
== 首都 ==
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
 瓦莱塔(Valletta)面积达0.8平方公里,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诸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人(2014年)。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于首都瓦莱塔与比尔古、圣格莱亚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间,港区海岸线长15.56公里,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以及装卸、加油和储粮等设施。
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瓦莱塔(Valletta)面积达0.8平方公里,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诸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人(2014年)。
 
 
 
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于首都瓦莱塔与比尔古、圣格莱亚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间,港区海岸线长15.56公里,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以及装卸、加油和储粮等设施。
 
  
  折叠 其他城市
+
== 其他城市 ==
 
 斯利马(Sliema),位于马耳他岛东北部,面积1.3平方公里,市内有海边渡假村,面积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35米,该地区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斯利马(Sliema),位于马耳他岛东北部,面积1.3平方公里,市内有海边渡假村,面积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35米,该地区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三姐妹城
+
== 三姐妹城 ==
 
+
 维洛里奥萨与科斯皮夸(Cospicua)和森格莱阿(Senglea)组成中世纪马耳他著名的三镇。维洛里奥萨,原名比尔古,马耳他东部的一个古城,位于瓦莱塔南面的小半岛上,濒临大港),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个,也是“圣约翰骑士团”在马耳他最早的栖息地。1565年因筑堡抵御土耳其人的围攻,得胜后改今名。城中有公元870年的武士古堡,还有许多十六世纪的古旅社。科斯皮夸城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围攻中当地人民的“英雄”行为而被圣约翰骑士团赐予现在这个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里的海岸线边上都是旧船厂,城中的地标是在二战中幸存的Margherita海防线和藏有丰富珍宝的教堂(ImmaculateConceptionParishChurch)。森格莱阿位于一个狭窄的岬角,正对上瓦莱塔的大码头。其原名是L-Isla,在马耳他语中为半岛的意思。二战期间,这里的75%的建筑被毁。如今,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与瓦莱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园。花园中设有一个碉堡形状的岗哨点,寓意这里正守卫着港口的安全。在这个突出来的哨点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鲁斯之眼”。
 维洛里奥萨与科斯皮夸(Cospicua)和森格莱阿(Senglea)组成中世纪马耳他著名的三镇。
 
 
 
维洛里奥萨,原名比尔古,马耳他东部的一个古城,位于瓦莱塔南面的小半岛上,濒临大港),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个,也是“圣约翰骑士团”在马耳他最早的栖息地。1565年因筑堡抵御土耳其人的围攻,得胜后改今名。城中有公元870年的武士古堡,还有许多十六世纪的古旅社。
 
 
 
科斯皮夸城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围攻中当地人民的“英雄”行为而被圣约翰骑士团赐予现在这个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里的海岸线边上都是旧船厂,城中的地标是在二战中幸存的Margherita海防线和藏有丰富珍宝的教堂(ImmaculateConceptionParishChurch)。
 
 
 
森格莱阿位于一个狭窄的岬角,正对上瓦莱塔的大码头。其原名是L-Isla,在马耳他语中为半岛的意思。二战期间,这里的75%的建筑被毁。如今,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与瓦莱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园。花园中设有一个碉堡形状的岗哨点,寓意这里正守卫着港口的安全。在这个突出来的哨点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鲁斯之眼”。
 
 
 
折叠编辑本段国家象征
 
国名
 
  
 +
== 国家象征 ==
 +
== 国名 ==
 
 正式名称马耳他语为Repubblika ta' Malta,通称Malta。英语为Republic of Malta,通称Malta。中文表记为马耳他共和国,通称马耳他。“马耳他”一词的起源无从考究。通常的词源学说认为其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马耳他出产一种品味独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希腊在前700年即对马耳他岛富有影响,使用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间亦统治马耳他。另一说“马耳他”来自腓尼基语“Maleth”,意为“避风港”。
 
 正式名称马耳他语为Repubblika ta' Malta,通称Malta。英语为Republic of Malta,通称Malta。中文表记为马耳他共和国,通称马耳他。“马耳他”一词的起源无从考究。通常的词源学说认为其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马耳他出产一种品味独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希腊在前700年即对马耳他岛富有影响,使用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间亦统治马耳他。另一说“马耳他”来自腓尼基语“Maleth”,意为“避风港”。
  
 国旗
+
== 国旗 ==
 
 
 
 马耳他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
 
 马耳他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
  
  马耳他 国徽
+
== 国徽 ==
马耳他国徽
 
 
 
国徽
 
 
 
 
 马耳他国徽启用于1988年,为盾徽,图案与国旗相同。上有五垛并带缓冲闸的璧形冠。左右分别饰以橄榄和棕榈枝条,下方的绶带书写着“马耳他共和国”。[2]
 
 马耳他国徽启用于1988年,为盾徽,图案与国旗相同。上有五垛并带缓冲闸的璧形冠。左右分别饰以橄榄和棕榈枝条,下方的绶带书写着“马耳他共和国”。[2]
  
 国花
+
== 国花 ==
 
 
 
 矢车菊是马耳他的国花。象征幸福的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色泽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
 
 矢车菊是马耳他的国花。象征幸福的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色泽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
  
 国歌
+
== 国歌 ==
 
 
 
 《马耳他颂》
 
 《马耳他颂》
 +
歌词大意:一帝赐保佑,你一贯保护这块土地,祖国的亲爱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是你把我们的祖国造得这么美丽。
  
歌词大意:一帝赐保佑,你一贯保护这块土地,祖国的亲爱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是你把我们的祖国造得这么美丽。
+
== 社会福利 ==
 社会福利
+
=== 教育 ===
  折叠 教育
 
 
 马耳他的教育沿袭了传统的英国教育体制,即:学生须完成小学6年制,中学5年制,如希望继续深造上大学,还需完成2年的学习加实习。总之,完成13年的教育后,才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期间,3年可取得本科学位,1年可取得硕士学位。全国共有学校340所。教育资源人均比例是7:1(世界领先)。与上海相比,静安区人口比马耳他略多,但学校只有32所,教育资源相当是马耳10%。马耳他的老师大都毕业于牛津,剑桥,哈佛等名校。
 
 马耳他的教育沿袭了传统的英国教育体制,即:学生须完成小学6年制,中学5年制,如希望继续深造上大学,还需完成2年的学习加实习。总之,完成13年的教育后,才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期间,3年可取得本科学位,1年可取得硕士学位。全国共有学校340所。教育资源人均比例是7:1(世界领先)。与上海相比,静安区人口比马耳他略多,但学校只有32所,教育资源相当是马耳10%。马耳他的老师大都毕业于牛津,剑桥,哈佛等名校。
  
 马耳他大学
+
== 马耳他大学 ==
 
+
 在马耳他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是马耳他大学,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大批专业的人才。大学有十多个院系,提供十几个专业、近百个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马耳他大学有很高的国际声望,其教学水平可与西方名牌大学媲美,文凭得到所有西方国家的认可。大学与美国,英国及欧洲各国的名牌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该校毕业生被许多世界名校录取为研究生,诸如:哈佛、普林斯顿、爱丁堡、牛津、剑桥等大学。马耳他全境共有语言学校56所,比较有名的有:EC,EF,ESE,这三所为全球连锁学校,知名度较高,费用相对也高;NSTS语言学校,是马耳他第一所语言学校,前身为马耳他大学外语部,教育质量高,费用相对较低;还有美吉斯学校和champer,主要以中国和土耳其学生为生源。在马耳他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是马耳他大学,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大批专业的人才。伦敦大学在马耳他有一所分校“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的校外办学制度,完成学业后可拿到伦敦大学的毕业证书。
马耳他大学
 
马耳他大学
 
 在马耳他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是马耳他大学,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大批专业的人才。大学有十多个院系,提供十几个专业、近百个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马耳他大学有很高的国际声望,其教学水平可与西方名牌大学媲美,文凭得到所有西方国家的认可。大学与美国,英国及欧洲各国的名牌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该校毕业生被许多世界名校录取为研究生,诸如:哈佛、普林斯顿、爱丁堡、牛津、剑桥等大学。
 
 
 
马耳他全境共有语言学校56所,比较有名的有:EC,EF,ESE,这三所为全球连锁学校,知名度较高,费用相对也高;NSTS语言学校,是马耳他第一所语言学校,前身为马耳他大学外语部,教育质量高,费用相对较低;还有美吉斯学校和champer,主要以中国和土耳其学生为生源。
 
 
 
在马耳他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是马耳他大学,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大批专业的人才。
 
 
 
伦敦大学在马耳他有一所分校“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的校外办学制度,完成学业后可拿到伦敦大学的毕业证书
 
 
 
密德萨斯大学
 
 
 
2015年6月4日,英国排行第六的国立大学密德萨斯大学已经正式进驻马耳他,其学校开设的经济管理等课程在全英甚至全欧洲都是相当有名,这所学校也已经成为了中东土豪们学习聚集地
 
  
  伦敦 大学
+
== 密德萨斯 大学 ==
 +
2015年6月4日,[[英国]]排行第六的国立大学密德萨斯大学已经正式进驻马耳他,其学校开设的经济管理等课程在全英甚至全欧洲都是相当有名,这所学 也已经成为了中东土豪们学习聚集地。
  
 +
== 伦敦大学分校 ==
 
 伦敦大学在马耳他有一所分校“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的校外办学制度,完成学业后可拿到伦敦大学的毕业证书。
 
 伦敦大学在马耳他有一所分校“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隶属于伦敦大学的校外办学制度,完成学业后可拿到伦敦大学的毕业证书。
  
 美国学校入驻
+
== 美国学校入驻 ==
 
 
 
 马耳他已经开始建设美国大学,邀约到美国著名大学运营,全英文的美式教育,会开设最有名的经管系等近60个学科,未来在该大学上学的学生,直通美国各大名校,预计有4000名学生受益。
 
 马耳他已经开始建设美国大学,邀约到美国著名大学运营,全英文的美式教育,会开设最有名的经管系等近60个学科,未来在该大学上学的学生,直通美国各大名校,预计有4000名学生受益。
  
 语言学校
+
== 语言学校 ==
 
+
 马耳他全国共有语言学校56所,比较有名的有:EC,EF英孚,ESE,这三所为全球连锁学校,知名度较高,费用相对也高 ;NSTS 语言学校,是马耳他第一所语言学校,前身为马耳他大学外语部,教育质量高,费用相对较低;还有美吉斯学校和Chamber,主要以中国和土耳其学生为生源。欧洲最有名的英语培训机构-蓝脑集团也在马耳他开设分支机构。
 马耳他全国共有语言学校56所,比较有名的有:EC,EF英孚,ESE,这三所为全球连锁学校,知名度较高,费用相对也高
 
 
 
NSTS 语言学校,是马耳他第一所语言学校,前身为马耳他大学外语部,教育质量高,费用相对较低;还有美吉斯学校和Chamber,主要以中国和土耳其学生为生源。
 
 
 
欧洲最有名的英语培训机构-蓝脑集团也在马耳他开设分支机构。
 
 
 
折叠医疗
 
马耳他提供公费医疗且历史悠久,具有覆盖面广、层层递进的特点。由政府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公立医疗系统,也有由私人投资设立的私立医疗保健系统。
 
 
 
马耳他拥有强大的全科家庭医生队伍为所有国民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而公立医院则主要对由家庭医生转介的病人提供二级和三级的医疗护理。除此之外马耳他还拥有众多的医疗卫生志愿组织,如阿尔法医学会(高级护理),紧急消防及救援单位(EFRU),圣约翰救伤队及红十字会等,为马耳他居民提供急救及护理服务。
 
 
 
马耳他医疗系统与英国类似,实行免费公立医疗制度。居民每年缴纳200欧元左右的医疗保险,可在各大公立医院免费享受绝大多数医疗服务。其医疗卫生系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标准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位,排名较美国(37),澳大利亚(32),英国(18)和加拿大(30)更高。
 
 
 
著名医院:
 
 
 
MaterDei医院,马耳他最大的公立医院,于2007年开业,为欧洲最大的医疗建筑之一;
 
 
 
保罗博法医院,位于弗洛里亚纳的著名肿瘤医院;
 
 
 
圣文森特德保罗医院,欧洲著名长者护理医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马耳他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8.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2444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5人、护理和助产人员71人、牙医5人、药师12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48张。
 
文化习俗
 
折叠语言
 
马耳他语,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英语)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使用人口逾30万(全世界马耳他人约有100万)。在澳大利亚和北美诸国的马耳他移民中也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
 
 
 
除英语与马耳他语这两种官方语言外,意大利语在马耳他也非常流行,不少超市和零售店的员工都会说马耳他语、英语和意大利语这三种语言。走在大街也上经常会看到说着意大利语的游客与当地人交流。
 
 
 
折叠宗教
 
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
 
  
  为马耳他的国 信奉人数占98% 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 东正教
+
== 医疗 ==
 +
马耳他提供公费医疗且历史悠久,具有覆盖面广、层层递进的特点。由政府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公立医疗系统,也有由私人投资设立的私立医疗保健系统。马耳他拥有强大的全科家庭医生队伍为所有国民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而公立医院则 要对由家庭医生转介的病人提供二级和三级的医疗护理。除此之外马耳他还拥有众多的医疗卫生志愿组织,如阿尔法医学会(高级护理),紧急消防及救援单位(EFRU),圣约翰救伤队及红十字会等, 为马耳他 居民提供急救及护理服务。马耳他医疗系统与英国类似,实行免费公立医疗制度。居民每年缴纳200欧元左右 医疗保险,可在各大公立医院免费享受绝大多数医疗服务。其医疗卫生系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标准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位,排名较美 (37) 澳大利亚(32) 英国(18) 加拿大(30)更高
  
  折叠习俗
+
== 著名医院 ==
马耳他 人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与客人相见时 要与被介绍过 客人 一握手 并报出自己 的名 亲朋好友之 相见 习惯施礼
+
MaterDei医院, 马耳他 最大的公立医院,于2007年开业 为欧洲最大 医疗建筑之 ;保罗博法医院 位于弗洛里亚纳 肿瘤医院 圣文森特德保罗医院,[[欧洲]]著名长者护理医院。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马耳他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8.7%,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2444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5人、护理和助产人员71人、牙医5人、药师12人;2006-2012年 间, 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48张
  
 马耳他 饮食以西餐为主
+
== 文化习俗 ==
 +
=== 语言 ===
 +
马耳他语,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英语)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使用人口逾30万(全世界马耳他人约有100万)。在澳大利亚和北美诸国的马耳他移民中也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除英语与马耳他语这两种官方语言外,意大利语在马耳他也非常流行,不少超市和零售店的员工都会说 马耳他 语、英语和意大利语这三种语言。走在大街也上经常会看到说着意大利语的游客与当地人交流
  
 马耳他 年轻 婚前 本与父母共同生活,婚后分住,但亲属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
== 宗教 ==
 +
马耳他圣马丁信息技术学院天主教为 马耳他 的国教,信奉人数占98%,少数 信奉 督教新教和东正教
  
  折叠运动
+
== 习俗 ==
 马耳他 国家足球队
+
 马耳他 人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亲朋好友之间相见,习惯施礼。马耳他饮食以西餐为主。马耳他年轻人婚前基本与父母共同生活,婚后分住,但亲属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足球是马耳他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国家体育场被称为“达哥利体育场”,马耳他足球联赛称为马耳他英超,由12支球队参与。水球在马耳他也很受欢迎。马耳他国家水球队曾取得过一些重要成果,并2次参加奥运会。
+
== 运动 ==
 +
马耳他国家足球队 足球是马耳他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国家体育场被称为“达哥利体育场”,马耳他足球联赛称为马耳他英超,由12支球队参与。水球在马耳他也很受欢迎。马耳他国家水球队曾取得过一些重要成果,并2次参加奥运会。 橄榄球在马耳他也相当流行,马耳他男子国家队世界排名第43位(2014年3月)。曾经击败过如瑞典队,克罗地亚队和拉脱维亚队等一流强队。马耳他最热的莫过于攀岩,整个马耳他拥有超过1200条攀岩线路。岛上既可提供传统攀登又提供运动攀登,还有一些列登山活动和深水攀岩。<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yOTk2NDU4MA==.html  实拍马耳他的城市景色,看看和国内有什么不同?,优酷 2021年3月30日] </ref>
  
  橄榄球在马耳他也 当流行, 马耳 他男子国家队世界排名第43位(2014年3月)。曾经击败过如瑞典队,克罗地亚队和拉脱维亚队等一流强队。
+
== 关视频 ==
 +
马耳 他GOZO岛上的教育水平怎么样?
 +
<div style="clea
 +
r:center">
 +
{{#iDisplay:page/w3230h4nwr0|740|420|qq}}
 +
</div>
  
  马耳他最热的莫过于攀岩,整个马耳他拥有超过1200条攀岩线路。岛上既可提供传统攀登又提供运动攀登,还有一些列登山活动和深水攀岩。
+
== 相关资讯 ==
 +
{{Reflist}}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於 2021年5月9日 (日) 22:24 的最新修訂

馬耳他共和國
來自新浪的圖片
馬耳他共和國

中文名稱 :馬耳他共和國

國家領袖 :喬治·阿貝拉

簡 稱 :馬耳他

主要城市 :瓦萊塔

馬耳他共和國(馬耳他語: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通稱「馬耳他」,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官方語言為馬耳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馬耳他亦是英聯邦和歐盟的成員國。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而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耳他騎士團因曾占據馬耳他數世紀,故而得其名。馬耳他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從羅得島移居此地,後來被法國逐出。19世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64年宣布獨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1974年成為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加入歐盟。馬耳他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旅遊業是馬耳他主要的外匯來源。馬耳他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歐盟是馬耳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另外,馬耳他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備,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

國家歷史

從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挾着強大的文明敲開馬耳他的大門開始,滄桑的歷史從此展開。在腓尼基人之後,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聖約翰騎士、法國人,以及最後的英國人,陸續地踏上馬耳他。雖然這些強權將馬耳他作為擴張勢力的跳板,卻使得馬耳他在歷經殖民統治之後,得以擁有融合各種文化、藝術、宗教和建築資產。在布匿戰爭(Punic War)之後,羅馬共和國摧毀迦太基,成為勢力龐大的地中海新盟主。公元217年羅馬帝國將馬耳他納入版圖,並為馬耳他帶來前所未有的文明與繁榮,當時所遺留下來的精緻馬賽克圖案、浴池、大理石柱廊,可為該時期的繁榮作見證。據傳聖保羅在公元60年曾因海難而滯留島上3個月,這可能是馬爾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開端。4、5世紀蠻族入侵歐洲時期,馬耳他一度落入汪達爾人和東哥特人手中,直到533年才重新由東羅馬帝國取得統治權。870年,馬耳他落入來自突尼斯的阿拉伯人手中,並有大量的建築遭到劫掠與破壞,而馬耳他也因此而荒廢一段時間。11世紀時,一群來自諾曼第的傭兵進入南意大利,並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王國,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傭兵統領羅傑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繳稅貢,其子羅傑二世繼承父志,於公元1127年將馬爾他納入版圖,這是馬爾他再次天主教化的開端。自從羅傑二世在島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區之後,馬耳他的命運便與西西里島結合在一起,這樣的關係直到1815年才結束。中世紀的馬耳他,在歐洲天主教和北非回教之間擺動不定,除了海上的掠奪屢見不鮮之外,四處蔓延的瘟疫也不斷侵襲這個島國。然而,決定馬耳他命運的大事,則非聖約翰騎士團的到來莫屬,公元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馬爾他賜封給「聖約翰騎士團」,從此馬耳他便留在西方的宗教世界中。

  • 公元1798年,拿破崙率遠征埃及的土倫艦隊在馬耳他靠岸,公然違反了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則,並誘使大統領拒絕他登陸,遂以此為藉口驅逐騎士團,強占馬耳他。
  • 1800年,英國應馬耳他人民的請求,繼法國之後進駐該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條約,將馬爾他劃歸英國所有,從此馬爾他成為大英帝國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 1947年,英國允許馬爾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隨後在1958年撤銷自治政府。
  • 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 1974年正式成立馬耳他共和國。

地理位置

馬耳他位於南歐,意大利西西里島南方90公里的地中海上中部。面積316平方公里。有「地中海心臟」之稱,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即凱穆納島,面積約3平方公里)、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海岸線長180公里。 其中馬耳他島最大,面積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島為戈佐島,面積67.08平方公里。[1]

地形

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

氣候

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氣溫為15℃,平均氣溫21.3℃,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11月至次年的3月為冬雨季。

資源

馬耳他自然資源缺乏,除生產建築用石灰岩外,無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完全依賴進口。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僅為0.36%。

行政區劃

全國共有68個地方市政委員會,其中馬耳他島54個,戈佐島14個。馬耳他分為六個統計區:南港: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83234。北部: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44852。北港: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118409。東南: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50650。西部: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51961。戈佐-科米諾: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29026。

首都

瓦萊塔(Valletta)面積達0.8平方公里,是一座歐洲文化名城,以聖約翰騎士團第六任首領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它有許多有趣的別名,諸如「聖約翰騎士團之城」、「巴洛克的偉大傑作」、「歐洲藝術之城」等。面積0.8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人(2014年)。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於首都瓦萊塔與比爾古、聖格萊亞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間,港區海岸線長15.56公里,萬噸貨輪可進港裝卸貨物,年吞吐量為160萬噸。港內有多處深水碼頭以及裝卸、加油和儲糧等設施。

其他城市

斯利馬(Sliema),位於馬耳他島東北部,面積1.3平方公里,市內有海邊渡假村,面積1.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5米,該地區自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三姐妹城

維洛里奧薩與科斯皮夸(Cospicua)和森格萊阿(Senglea)組成中世紀馬耳他著名的三鎮。維洛里奧薩,原名比爾古,馬耳他東部的一個古城,位於瓦萊塔南面的小半島上,瀕臨大港),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個,也是「聖約翰騎士團」在馬耳他最早的棲息地。1565年因築堡抵禦土耳其人的圍攻,得勝後改今名。城中有公元870年的武士古堡,還有許多十六世紀的古旅社。科斯皮夸城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圍攻中當地人民的「英雄」行為而被聖約翰騎士團賜予現在這個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裡的海岸線邊上都是舊船廠,城中的地標是在二戰中倖存的Margherita海防線和藏有豐富珍寶的教堂(ImmaculateConceptionParishChurch)。森格萊阿位於一個狹窄的岬角,正對上瓦萊塔的大碼頭。其原名是L-Isla,在馬耳他語中為半島的意思。二戰期間,這裡的75%的建築被毀。如今,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與瓦萊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園。花園中設有一個碉堡形狀的崗哨點,寓意這裡正守衛着港口的安全。在這個突出來的哨點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魯斯之眼」。

國家象徵

國名

正式名稱馬耳他語為Repubblika ta' Malta,通稱Malta。英語為Republic of Malta,通稱Malta。中文表記為馬耳他共和國,通稱馬耳他。「馬耳他」一詞的起源無從考究。通常的詞源學說認為其來自希臘語μέλι(音meli),意為「蜜」。希臘人稱此島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馬耳他出產一種品味獨特的蜂蜜,故得暱稱「蜜地」。希臘在前700年即對馬耳他島富有影響,使用希臘語的東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間亦統治馬耳他。另一說「馬耳他」來自腓尼基語「Maleth」,意為「避風港」。

國旗

馬耳他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兩個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左側為白色,右側為紅色;左上角有一鑲着紅邊的銀灰色喬治十字勳章圖案。白色象徵純潔,紅色象徵勇士的鮮血。喬治十字勳章圖案的來歷:馬耳他人民在二戰期間英勇作戰,配合盟軍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進攻,於1942年被英王喬治六世授予十字勳章。後來,勳章圖案被繪製在國旗上,1964年馬耳他獨立時,又在勳章圖案四周加上紅邊。

國徽

馬耳他國徽啟用於1988年,為盾徽,圖案與國旗相同。上有五垛並帶緩衝閘的璧形冠。左右分別飾以橄欖和棕櫚枝條,下方的綬帶書寫着「馬耳他共和國」。[2]

國花

矢車菊是馬耳他的國花。象徵幸福的矢車菊的故鄉在歐洲。它原是一種野生花卉,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變大了色澤變多了,有紫、藍、淺紅、白色等品種,其中紫、藍色最為名貴。

國歌

《馬耳他頌》 歌詞大意:一帝賜保佑,你一貫保護這塊土地,祖國的親愛的名字,我們永遠銘記!是你把我們的祖國造得這麼美麗。

社會福利

教育

馬耳他的教育沿襲了傳統的英國教育體制,即:學生須完成小學6年制,中學5年制,如希望繼續深造上大學,還需完成2年的學習加實習。總之,完成13年的教育後,才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大學期間,3年可取得本科學位,1年可取得碩士學位。全國共有學校340所。教育資源人均比例是7:1(世界領先)。與上海相比,靜安區人口比馬耳他略多,但學校只有32所,教育資源相當是馬耳10%。馬耳他的老師大都畢業於牛津,劍橋,哈佛等名校。

馬耳他大學

在馬耳他唯一的一所國立大學是馬耳他大學,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輸送大批專業的人才。大學有十多個院系,提供十幾個專業、近百個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馬耳他大學有很高的國際聲望,其教學水平可與西方名牌大學媲美,文憑得到所有西方國家的認可。大學與美國,英國及歐洲各國的名牌大學有密切的合作關係,該校畢業生被許多世界名校錄取為研究生,諸如:哈佛、普林斯頓、愛丁堡、牛津、劍橋等大學。馬耳他全境共有語言學校56所,比較有名的有:EC,EF,ESE,這三所為全球連鎖學校,知名度較高,費用相對也高;NSTS語言學校,是馬耳他第一所語言學校,前身為馬耳他大學外語部,教育質量高,費用相對較低;還有美吉斯學校和champer,主要以中國和土耳其學生為生源。在馬耳他唯一的一所國立大學是馬耳他大學,世界百所名校之一,每年向世界各地輸送大批專業的人才。倫敦大學在馬耳他有一所分校「馬耳他聖馬丁信息技術學院」,隸屬於倫敦大學的校外辦學制度,完成學業後可拿到倫敦大學的畢業證書。

密德薩斯大學

2015年6月4日,英國排行第六的國立大學密德薩斯大學已經正式進駐馬耳他,其學校開設的經濟管理等課程在全英甚至全歐洲都是相當有名,這所學校也已經成為了中東土豪們學習聚集地。

倫敦大學分校

倫敦大學在馬耳他有一所分校「馬耳他聖馬丁信息技術學院」,隸屬於倫敦大學的校外辦學制度,完成學業後可拿到倫敦大學的畢業證書。

美國學校入駐

馬耳他已經開始建設美國大學,邀約到美國著名大學運營,全英文的美式教育,會開設最有名的經管系等近60個學科,未來在該大學上學的學生,直通美國各大名校,預計有4000名學生受益。

語言學校

馬耳他全國共有語言學校56所,比較有名的有:EC,EF英孚,ESE,這三所為全球連鎖學校,知名度較高,費用相對也高;NSTS語言學校,是馬耳他第一所語言學校,前身為馬耳他大學外語部,教育質量高,費用相對較低;還有美吉斯學校和Chamber,主要以中國和土耳其學生為生源。歐洲最有名的英語培訓機構-藍腦集團也在馬耳他開設分支機構。

醫療

馬耳他提供公費醫療且歷史悠久,具有覆蓋面廣、層層遞進的特點。由政府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公立醫療系統,也有由私人投資設立的私立醫療保健系統。馬耳他擁有強大的全科家庭醫生隊伍為所有國民提供初級醫療保健服務,而公立醫院則主要對由家庭醫生轉介的病人提供二級和三級的醫療護理。除此之外馬耳他還擁有眾多的醫療衛生志願組織,如阿爾法醫學會(高級護理),緊急消防及救援單位(EFRU),聖約翰救傷隊及紅十字會等,為馬耳他居民提供急救及護理服務。馬耳他醫療系統與英國類似,實行免費公立醫療制度。居民每年繳納200歐元左右的醫療保險,可在各大公立醫院免費享受絕大多數醫療服務。其醫療衛生系統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醫療標準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位,排名較美國(37),澳大利亞(32),英國(18)和加拿大(30)更高。

著名醫院

MaterDei醫院,馬耳他最大的公立醫院,於2007年開業,為歐洲最大的醫療建築之一;保羅博法醫院,位於弗洛里亞納的著名腫瘤醫院;聖文森特德保羅醫院,歐洲著名長者護理醫院。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馬耳他全國醫療總支出占GDP的8.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2444美元。2006-2013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35人、護理和助產人員71人、牙醫5人、藥師12人;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床位48張。

文化習俗

語言

馬耳他語,馬耳他的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英語)屬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閃語族。使用人口逾30萬(全世界馬耳他人約有100萬)。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諸國的馬耳他移民中也有數量不等的使用者。除英語與馬耳他語這兩種官方語言外,意大利語在馬耳他也非常流行,不少超市和零售店的員工都會說馬耳他語、英語和意大利語這三種語言。走在大街也上經常會看到說着意大利語的遊客與當地人交流。

宗教

馬耳他聖馬丁信息技術學院天主教為馬耳他的國教,信奉人數占98%,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習俗

馬耳他人社交場合衣着整齊、得體;與客人相見時,要與被介紹過的客人一一握手,並報出自己的名字;親朋好友之間相見,習慣施禮。馬耳他飲食以西餐為主。馬耳他年輕人婚前基本與父母共同生活,婚後分住,但親屬之間關係較為密切。

運動

馬耳他國家足球隊足球是馬耳他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國家體育場被稱為「達哥利體育場」,馬耳他足球聯賽稱為馬耳他英超,由12支球隊參與。水球在馬耳他也很受歡迎。馬耳他國家水球隊曾取得過一些重要成果,並2次參加奧運會。橄欖球在馬耳他也相當流行,馬耳他男子國家隊世界排名第43位(2014年3月)。曾經擊敗過如瑞典隊,克羅地亞隊和拉脫維亞隊等一流強隊。馬耳他最熱的莫過於攀岩,整個馬耳他擁有超過1200條攀岩線路。島上既可提供傳統攀登又提供運動攀登,還有一些列登山活動和深水攀岩。[1]

相關視頻

馬耳他GOZO島上的教育水平怎麼樣?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