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耳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耳他

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首都瓦莱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 [1]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此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因此得名。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9月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成立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

马耳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马耳他主要的外汇来源。马耳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马耳他共和国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Malta
简 称 马耳他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瓦莱塔 主要城市 斯利马,维洛里奥萨,科斯皮夸,森格莱阿等
国庆日 9月21日 国 歌 《马尔他颂》
国家代码 MLT 官方语言 马耳他语、英语
货 币 欧元 时 区 UTC+1(夏时制:UTC+2)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玛丽·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
人口数量 47.6万(2018年) 人口密度 1454人/平方公里(2017年)[3]  
主要民族 马耳他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国土面积 316平方公里 水域率 0.001%
GDP总计 145.42亿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30075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道路通行 靠左驾驶 国 花 矢车菊
电 压 220/240伏特 注 音 ㄇㄚˇ ㄦˇ ㄊㄚ
主要学府 马耳他大学、密德萨斯大学等

历史沿革

公元前5000年,马耳他地区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马耳他巨石庙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拼接技术建成的建筑,也是欧洲最大的石器时代庙宇的遗迹之一,比埃及金字塔历史还悠久。 公元前10世纪起,腓尼基人定居于此;公元前8世纪,马耳他被希腊人占领,公元前4世纪,又被迦太基占领。

公元217年,罗马帝国将马耳他纳入版图,并为马耳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繁荣,当时所遗留下来的精致马赛克图案、浴池、大理石柱廊,是当时繁荣昌盛的见证。据传,传教士圣保罗曾在公元60年因海难而滞留马耳他3个月,这可能是该国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开端。 公元4、5世纪,蛮族入侵欧洲,马耳他一度落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直到公元533年才重新由东罗马帝国取得统治权。 公元9世纪起,马耳他相继被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诺曼人统治

公元11世纪时,一群来自诺曼第的佣兵进入南意大利,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王国,马耳他的阿拉伯人因此同意向佣兵统领罗杰伯爵(Roger de Hauteville)上缴税贡,其子罗杰二世继承父志,于1127年将马耳他纳入版图,这是马耳他再次天主教化的开端。自从罗杰二世在岛上建立天主教自治区之后,马耳他的命运便与西西里岛结合在了一起。1192年,西西里海军将领马加里托因俘获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康斯坦丝等战功而被国王坦克雷德封为首任马耳他伯爵。 1523年,“圣约翰骑士团”由罗德岛移居至此,并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承认。“圣约翰骑士团”后更名“马耳他骑士团”。1565年的马耳他大围攻中,骑士团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此战是马耳他史上最重大事件,因成功阻止奥斯曼帝国向西欧扩张。

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埃及的土伦舰队在马耳他靠岸,破坏了马耳他信守中立的原则,并诱使大统领拒绝他登陆,遂以此为借口驱逐骑士团,强占马耳他。 1800年,英国应马耳他人民的请求,继法国之后进驻该地。 1815年的《巴黎条约》,将马耳他划归英国所有,从此马耳他成为大英帝国通往印度的地中海要塞。

1947年,英国允许马耳他成立自治政府,而仍然保留其殖民地位,但随后在1958年撤销自治政府。 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正式宣布独立,并保留英联邦成员国的地位。 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马耳他位于南欧,毗邻意大利,距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方90公里、突尼斯以东284公里、利比亚以北333公里,是欧非重要的中转站。在军事战略上,马耳他作为海军基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马耳他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后花园”。1942年,马耳他被英国王乔治六世授予乔治十字勋章,表彰马耳他整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勇,乔治十字勋章图案也因此被绘制在马耳他国旗上。 马耳他总体面积316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澳门大小。马耳他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 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康米诺托和费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190多公里。 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为245.73平方公里,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面积为67.0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

气候特征

马耳他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全年平均气温21.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 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为马耳他冬雨季。 [4]

时差

马耳他属于东1时区。夏令时期间(4月-10月时)与北京时间相差6小时,其余时间相差7小时时差。

自然资源

除建筑用石灰岩外,无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仅为0.36%。淡水资源匮乏,55%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行政区划

全国共有68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4个,戈佐岛14个。 马耳他分为六个统计区:南港面积26平方公里;北部面积74平方公里;北港面积24平方公里;东南面积50平方公里;西部面积73平方公里;戈佐-科米诺面积69平方公里。

首都

瓦莱塔(Valletta),0.8平方公里,人口6794人(2016年), 位于马耳他岛东北端马耳他湾一个狭长半岛上,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塔的名字命名,是马耳他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诸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 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于首都瓦莱塔与比尔古、森格莱阿和科斯皮夸三座古城之间,港区海岸线长15.56公里,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以及装卸、加油和储粮等设施。

其他城市

斯利马(Sliema),位于马耳他岛东北部,面积1.3平方公里,市内有海边渡假村,面积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35米,该地区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三姐妹城

维洛里奥萨科斯皮夸(Cospicua)和森格莱阿(Senglea)组成中世纪马耳他著名的三镇。 维洛里奥萨,原名比尔古,马耳他东部的一个古城,位于瓦莱塔南面的小半岛上,濒临大港),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个,也是“圣约翰骑士团”在马耳他最早的栖息地。1565年因筑堡抵御土耳其人的围攻,得胜后改今名。城中有公元870年的武士古堡,还有许多十六世纪的古旅社。 科斯皮夸城是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围攻中当地人民的“英雄”行为而被圣约翰骑士团赐予现在这个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里的海岸线边上都是旧船厂,城中的地标是在二战中幸存的Margherita海防线和藏有丰富珍宝的教堂(ImmaculateConceptionParishChurch)。 森格莱阿位于一个狭窄的岬角,正对上瓦莱塔的大码头。其原名是L-Isla,在马耳他语中为半岛的意思。二战期间,这里的75%的建筑被毁。如今,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与瓦莱塔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园。花园中设有一个碉堡形状的岗哨点,寓意这里正守卫着港口的安全。在这个突出来的哨点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鲁斯之眼”。

国家象征

国名

马耳他正式名称的马耳他语为Repubblikata'Malta,英语为RepublicofMalta,通称Malta。中文为马耳他共和国,通称马耳他。“马耳他”一词的起源无从考究。通常的词源学者认为其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马耳他出产一种品味独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希腊在前700年即对马耳他岛有很大影响,使用希腊语的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至公元870年间统治马耳他。另一说“马耳他”来自腓尼基语“Maleth”,意为“避风港”。

国花

矢车菊是马耳他的国花,这种花卉原生于欧洲,本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色泽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5]

国歌

马耳他的国歌是《马耳他颂》。 马耳他的民族意识于19世纪中期觉醒,并于1930年逐步形成。之后存在诸多呼声要求马耳他颁布自己的国歌。《马耳他颂》首次演奏于1922年12月27日,其词作者DunKarmPsaila为当地著名的宗教及爱国主义诗人。

国旗

马耳他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

国徽

马耳他国徽启用于1988年,为盾徽,图案与国旗相同。 上有五朵并带缓冲闸的璧形冠。左右分别饰以橄榄棕榈枝条,下方的绶带书写着“马耳他共和国”。

人口民族

马耳他全国总人口47.6万(2018年)。 主要是马耳他人,占总人口95%以上,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

军事

不设国防部,武装部队由总理直接管辖。现有正规军约2,010人,其中军官100人。武装部队司令杰弗里·柯米(Jeffrey Curmi)准将,2013年12月就职。根据1980年同意大利签订的双边防务协定,意负责为马提供安全保障。马警察力量约1,800人,由内政部管辖。现任警察总署署长劳伦斯·库塔加(Lawrence Cutajar),2016年1月就职。

交通运输

境内无铁路和内陆水路,与岛外的交通主要依赖航空和海运。 唯一机场是卢卡(Luqa)国际机场,目前与欧、美、北非等主要大城市有多条直飞航线。马耳他航空公司有10架客机,9架空客A320,1架空客A319,与欧洲、北非、地中海东岸50多个城市有直飞航线,每周有200多个航班。此外,阿航、汉莎、法航、意航、英航、埃航和廉价航空RYANAIR、EASYJET等在马经营定期航班。 港口主要有2个,法资管理的自由港系地中海沿岸第三大港,年吞吐量逾300万只20尺标箱,与世界125个港口有货物往来,另与新加坡合资管理大港。与其邻国意大利、利比亚等有海运客运航线。在马注册船只约2,500艘,是世界第八大船舶登记国(2016年)。 马国土面积小,且多山地丘陵,国内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全国公路约2200 公里,无高速交通系统。全国共约有37万辆车辆(2017),其中私人车辆28万辆,平均2位居民拥有1辆以上汽车,私车拥有率居世界前列。公交系统不太发达,主要为学生和来马游客服务。

外交

外交政策

独立后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始终保持与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友好关系。强调自己是“欧洲的一部分,也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坚持以欧盟和地中海为重点,全面参与欧盟决策进程,推动欧洲地中海合作,积极发展同地中海南北两岸国家关系。重视并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域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与中国的关系

中马1972年1月31日建交以来,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发展顺利。两国签有《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2007年5月,商务部副部长与马外长弗南多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中马政府经贸混委会第七次会议,双方就如何挖掘两国经贸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进行了探讨。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7.03亿美元,下降14.8%。其中中国进口3.76亿美元,增长7.2%;出口3.27亿美元,下降31.1%,主要原因是中国向马耳他出口的空气调节器和钢材数额较2006年有所下滑,导致双边贸易额整体有所下降。双方正朝着实现贸易平衡方向而积极努力。 中马在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多,签有多个合作文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马耳他设立了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现每年为患者提供治疗近5000人次,并通过举办培训等活动,在马耳他的影响越来越大。2003年9月19日,中国在马耳他正式成立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该中心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平台。2008年,《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展》在马举行了为期近半年的展览,参观总人数占马全国人口的近1/5。中国赴马耳他的留学生逐年增多。此外,中国已将马耳他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双方签署了关于互免持外交和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两国负责老龄事务的部门已进行了多年合作,效果良好。 2010年4月,阿贝拉总统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期间意外受伤,胡锦涛主席亲往探望并派专机送阿贝拉总统回国。2011年初利比亚国内局势发生动荡后,马耳他政府积极支持、配合中方撤离滞留利比亚的中国公民。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来华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马耳他总理穆斯卡特。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马政府合作中期规划谅解备忘录(2014-2019)》的签署。

相关视频

1、马耳他国家介绍

马耳他国家介绍

2、马耳他旅游篇

马耳他旅游篇

参考来源

  1. 马耳他国家概况,外交部网,2019年4月
  2. 马耳他,中国新闻网,2013年03月
  3. 马耳他国家概况,一带一路网,2018-11-07
  4. 地中海的心脏——马耳他,中国科普博览网,2014-12-02
  5. 马耳他国花-矢车菊,中国花文化网,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