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鞍山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鞍山乡地名,比较著名的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乡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马鞍山乡。

基本概况

马鞍山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林、副、工各业全面发展。马鞍山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莽莽林海之中,野生植物如蘑菇、黄花、榛子、松籽、药材等不下几十种,马鞍山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马鞍山乡辖马鞍、天星、甘伍、沙土、茶叶、幸福6个村,37个村民小组。

马鞍山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莽莽林海之中,野生植物如蘑菇、黄花、榛子、松籽、药材等不下几十种,全乡有林面积1143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2851.11公顷,森林覆盖率26.5%,用材林树种主要有油松、落叶松、桦树、杨树、柞树、椴树。柳树,经济林树种主要有山杏、扁杏、山楂、苹果、海棠、山枣等,山杏核年产量30万公斤。该乡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材具有一定储量,其中石材远销国外。

马鞍山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乡里还办有广播站、文化站、敬老院等文化福利事业。村村有医疗站。文物古迹有辽代耶律琮墓、位于铁沟门鸽子沿沟,现石养、石虎、石促翁犹存,石碑已断裂,存于旗文管所。耶律琮墓的发现对研究辽史有重要意义。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年代久远的文物古迹是发展旅游事业的理想选择。旗国营马鞍山羊场部设在高家店村,有耕地1949亩。1958年建场时主要任务是繁育优良品种羊。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经济综合发展的国营农牧场,特别是山葡萄的栽培成功给山区群众开拓了致富渠道,现已被赞誉为没有污染的优质绿色有机食品。

2002年乡政府现有干部职工19人,其中行政编制17人,事业编制2人。乡党委书记赵洪刚,乡长沈光明,副书记沈光明(兼)、沙德康,副乡长米呷呷、邱阿杂,武装部副部长马林泽,团委副书记潘东才,妇联副主席朱怀碧。乡党委、政府坚持"依法治乡,科技兴乡、开发富乡"的方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2002年农业总产值1824万元,粮食总产量2420吨,比上年增加19吨,人均纯收入达1654元,较上年增加100元,乡财政收入96万元。经济作物有核桃、梨、花椒等。畜牧业产值呈上升势头,2002年猪存栏5880头,出栏7620头,牛存栏2908头,出栏597头。2002年,按照市税办的要求,圆满完成税费改革任务,农户人均减负58元;护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2002年无一起火警;成立了马鞍山乡文艺队,开展丰富多彩文化生活,在西昌市农民文艺汇演中,分别荣获二等奖、组织奖;2002年荣获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乡内有1所中心小学,14所村基点校,1所卫生院,2个诊所,全乡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教师总数56人,学生人数396人。[1]

农产品介绍

马鞍山乡位于巍山坝子西部,东与大仓、庙街两镇毗邻,南与五印乡相连,西与漾濞县隔江相望,北与紫金乡、永建镇接壤,辖区总面积为247.27平方公里。境内山地起伏,土层深厚,气温暖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海拔落差高,昼夜温差较大,具备生产优质红雪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县唯一的优质红雪梨生产基地,也是巍山县林果主要产区。目前,全乡红雪梨栽培面积4500亩,年总产值400万元以上,果品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0%,红雪梨产业已成为马鞍山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红雪梨产业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乡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我乡目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经济收入又比较稳定的一个重要产业,并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仍将是乡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随着各地种梨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急剧增加,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乡红雪梨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为此,2004年7月成立了马鞍山乡红雪梨协会,建立和完善了红雪梨产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红雪梨产业产、供、销一条龙,农、贸一体化,有力地促进了我乡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 为加快发展壮大马鞍山乡红雪梨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财政厅结合协会当前运作情况,特定如下实施方案:

项目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创优质、高效益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纽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走"基地+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的现代农业模式,实现红雪梨产业化发展,达到生产专业化,销售一体化,各类科技、生产服务组织健全、农民技术队伍稳定,红雪梨市场健康有序,马鞍山在省内占有较大的市场,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

项目规划

根据协会成员现有的科技管理水平、服务理念以及协会目前运作状况,计划总投资35万元,实施以下五项内容:

开展科学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对红雪梨协会成员、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合作理念和知识的培训;

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农产品品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制定,推广和实施产品技术标准,协调农产品价格,应对贸易纠纷等活动;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用技术,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设营销网络,举办产品推介活动。

主要任务目标

建立和完善马鞍山乡红雪梨产业服务体系,培养一支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健全科技服务硬软件设施,建立红雪梨产业信息、销售网络,使红雪梨产业实现集团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解决生产经营管理或技术服务中的困难,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带动增收,同时促进协会健全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扩大种植、提高品质、拓宽营销渠道、增加果农收入,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科技含量,为促进果农增加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项目建成后发展红雪梨协会会员200多户果农,总会员达300多户果农,发展梨类水果种植面积累计达10000多亩,实现果农创收900多万元。

项目实施步骤

现行的马鞍山乡红雪梨协会的主要业务范围:

普及农村科学技术,推广林果专业实用技术,促进林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化进程;

马鞍山乡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提高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指导果农搞好红雪梨的栽培、管理、采摘、贮存、销售;

加强对红雪梨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增进会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做好科普宣传,督促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梨协的知名度,以各种方式举办展销活动,推动红雪梨营销。协会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各项业务运作基本正常,发挥了协会的基本功能,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决定:

是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用技术,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农产品品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是开展科学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合作理念和知识的培训;

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定制,推广和实施产品技术标准,协调农产品价格,应对贸易纠纷等活动。

是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设营销网络,举办产品推介活动。

为确保以上四项建设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使项目实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阶段从申报材料起至批准实施,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会召开会员大会,传达省、州、县、乡关于发展壮大红雪梨协会的思路和要求。通过学习,提高全体会员的思想认识,清除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此项工作能积极有序地进行。

组织调研。对协会财务管理、运作状况、发展潜力、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为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供充分依据,保证项目工程建设科学合理。

拟定项目资金管理方案,确保工程启动后,资金能够及时、安全投入使用。

组织实施

从项目批准,资金到位起,按照工作内容和目标全面推进、实施红雪梨协会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加强领导,严格项目管理。

红雪梨协会项目建设是发展壮大协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切实解决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差,产品销路狭窄、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实施,着力解决果农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为切实解决果农生产高效、增加收入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协会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协调下实施,由协会建设项目领导组负责抓好项目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项目建设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各项日常业务工作。项目领导组,由分管农业的一名副乡长任组长,协会理事长、农综站站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理事组成;领导组下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副会长任组长,秘书长任副组长,抽调五名大家公认、办事公道,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会员任成员。项目领导组的职责是:领导并组织实施本协会项目建设,根据州、县批准下达的项目,组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宣传发动工作,落实项目责任制,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和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严把项目质量关,认真做好资金提款、报账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按时收集有关情况并及时上报,做好文档的收集整理和建档立卡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和做好初步检查验收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开始启动时,协会与乡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把责任落实到项目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确保项目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项目建设时间

项目实施从2006年10月1日开工,至2007年12月31日止。

项目实施管理和质量监督。

严格按照州、县批准的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的实施范围和内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项目责任人,按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实施好项目;按照申报项目实施内容认真逐一组织实施,力争做到实施一件见效一件;建立公示制,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把项目实施的内容、投资以及物资、资金的使用情况适时向会员进行公示,接受会员的广泛监督;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期实施,确保质量和效益,在规划和实施中突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特点;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项目质量的监测管理工作,严格按计划要求实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实施任务。

项目资金管理。

参照《云南省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以及有关规定管理使用好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项目验收

项目实施后,按项目规划和实施要求进行逐一初验,并形成完备的材料(包括项目内容、预算和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合同、项目决算、初验意见、总结),由各级各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项目建成验收后进一步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