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骈文

增加 396 位元組, 4 年前
[[File:千古骈文《滕王阁序》.jpg|300px|缩略图|右|<big>千古骈文《滕王阁序》</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2/48f7744c2ea146258b06049e06e8e640.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9198567_12002347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骈文 ''' 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 [[ 文言文 ]] 文体,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对仗构成,故又称四六文 <ref>[https://www.zhwh365.com/article_1922.html 骈文],传统文化网 , 2014-3-6</ref> 、骈俪或骈体。具骈文特点而押韵者称骈赋。骈文在文学界上长期为广泛研究,然其因为文章受限于追求 [[ 艺术 ]] 技巧之故,适于写景而不适于叙事。
==起源==
[[ 说文 ]] 》解释:“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四六文名称源于唐末 [[ 李商隐 ]] 的著作《樊南四六甲乙集》,之后始得名。
[[ 尚书 ]] 》已有骈文的格式,《尚书·舜典》说:“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秦 [[ 李斯 ]] 所做之《谏逐客书》已具骈文特色。于景祥认为:“辞赋早于诗文骈化,所以中国诗文的骈化皆源于 [[ 辞赋 ]] ,尤其文章之骈化更为直接地导源于辞赋。”
==发展==
骈文文体生于秦汉,兴盛于魏晋和 [[ 六朝 ]] [[ 唐朝 ]] ,“朝廷发号施令的典重文字,更无不用骈文。”没落于宋,复兴于清。
[[ 王勃 ]] [[ 滕王阁序 ]] 》为骈文代表作之一 <ref>[https://www.sohu.com/a/134099389_658499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五篇骈文,第一名《滕王阁序》当之无愧!] ,搜狐, 2017-4-14 </ref>
==兴盛原因==
骈文兴盛于南北朝,因当时 [[ 儒学 ]] 衰微,盛行追求艺术之风气,文学作品倾向较重文辞修饰,然汉字本便有适合使用偶句的特点,在 [[ 战国 ]] 、汉代文人如李斯、 [[ 贾谊 ]] ,文章便已多用偶句,具后世骈文之雏形。
士族的提倡、文学观念的发展、纯文学观念和声律说,也促使骈文兴盛<ref>[http://www.doc88.com/p-813687748507.html 骈文兴盛原因(10分)],道客巴巴, 2012-2-19</ref>。
==特点==
骈文讲求对偶骈偶,文中间有散句,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四六句法),讲求平仄相对声律协调,多用 [[ 典故 ]] ,雕琢辞藻,词色工丽。
全篇文章均由对偶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行文流畅。
 对偶句由四字或六字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为主,偶尔掺杂有五字、七字,例如“或立谈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也有八字、九字、十字,如“奏之方泽而地袛登,升之圆丘而天神降”“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行苏张之辩于娲燧之年,用彭韩之术于 [[ 尧舜 ]] 之朝”。齐梁以后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称四六文。 讲究声韵上的平仄。初期骈体文分韵骈文和无韵骈文,南北朝开始讲究 [[ 韵律 ]] ,唐后愈发严格。 
用词注重藻饰和用典,后期用字生僻,内容虚幻,被认为华而不实。
 骆鸿凯《文选学》中说:“骈文之成,先之以调整句度,是曰裁对;继之以铺张典故,是曰隶事;进之以渲染色泽,是曰敷藻;终之以协谐 [[ 音律 ]] ,是曰调声。”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244,4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