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光度蓝变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光度蓝变星(LBVs)是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中,在光谱和光度上都显示不可预测,有时甚至是剧烈变化的状态。它们依据大麦哲伦星系最亮的恒星之一,剑鱼座S命名,也被称为剑鱼座S型变星。这种变星非常罕见,在变星总表中标示为SDor列出的大约只有20颗,而且其中有一些已经不再被认为是高光度蓝变星[1]

发现和历史

属于高光度蓝变星的天津增九和海山二,自17世纪以来一直被称为不可思议的变星,而它们的真实性质直到最近才被完全理解。

在1922年,约翰·查理斯·邓肯公布在系外星系三角座星系(M33)中探测到三颗变星,即变星1、2和3。之后,爱德温·哈伯在1926年又对它们进行的多次的探测:标示为M33的A、B和C。然后,1929年加入了在M31中检测到的变星清单。其中,M33的变星A、B、C和2,以及M31的变星19,在1953年又被哈伯和艾伦·桑德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M33的变星1因为太暗但被排除,变星3被归类为造父变星。尽管它们是那些星系中最明亮而引人注目的恒星,当时也都只被描述为不规则变星。哈伯和桑德奇原始论文中有一个注脚,提到剑鱼座S可能是同类型的恒星,但仍强烈的保留。因此,之间的联系得等到数十年后才能得到确认。

后来的论文将这五颗变星称为哈伯-桑德奇变星。在20世纪70年代,M33的变星83和在M31的仙女座AE、仙女座AF(变星19)、变星15、和变星A-1都被加入这份清单中。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的名称,但有些作者已经称它们为高光度蓝变星。它们的光谱与海山二比较,有天鹅P谱线轮廓的谱线。在1978年,萝勃塔·亨弗里斯发表了一份关于 M31 和 M33(不包括变星A)中八颗变星的研究报告,将它们称为高光度蓝变星,并与剑鱼座S连结为同一类的变星。在1984年,彼得·孔蒂(Peter Conti)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研讨会演讲中将剑鱼座S、哈伯-桑德奇变星、海山二、天津增九和其它类似的变星以高光度蓝变星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缩写即为LBV。他也明确地将沃夫-瑞叶星和其它的高光度蓝色星区分出来。

变星通常是以第一颗被发现的成员星来命名,例如盾牌座δ型变星是以盾牌座δ命名。第一颗被确认的高光度蓝变星是天鹅座P(天津増九),这一类星的变星应该被称为天鹅座P型变星。但是变星总表认为这会与发生在其他类型的天鹅P谱线轮廓混淆,所以选择了剑鱼座S(S Doradus)这颗星的首字码缩写SDOR做为这一类型变星的标示。在1974年,SDOR这个术语被用来描述天津增九(天鹅座P)、剑鱼座S、海山二、和哈伯-桑德奇这一组变星[2]

视频

高光度蓝变星 相关视频

位于船底座高光度蓝变星双星海山二
天鹅座:两颗蓝超巨星爆发,释放超强X射线形成飓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