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加索野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加索野牛

中文学名: 高加索野牛
拉丁学名 Bison bonasus caucasicus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属:美洲野牛属Bison
种:欧洲野牛B. bonasus
亚种:高加索野牛 B. b. caucasicus

高加索野牛(Bison bonasus caucasicus)是栖息在东欧高加索山脉的欧洲野牛亚种。它们在高加索山脉是里海虎、亚洲狮及其他如狼及熊等掠食者的猎物。 [1]

概述

分布
现在人们只能在美洲大陆看见成群的野牛,但是过去在欧洲也有它们的存在。欧洲野牛分两种,一种是高加索野牛,现在已经全部灭绝了,一种是波兰野牛,现在只有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的也已经灭绝了。

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属:美洲野牛属Bison
种:欧洲野牛B. bonasus
亚种:高加索野牛 B. b. caucasicus

特征

高加索野牛与欧洲野牛一样,体型巨大,包括尾巴在内全长有3.6 m,高2 m,体重超过1 t。它生活在高加索的

山上,十分擅长攀登陡峭的山崖。它的后腿又长又强健,身体细长,长着美丽的犄角的头高高昂起,它的毛比别的野牛要短,与长毛的美洲野牛相比,它的毛色更明亮一些。高加索野牛以俄罗斯森林中的草,羊齿叶,树皮,野果等为食。同北美洲野牛一样成群一起迁移,不同的是,高加索野牛常常是10头左右,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在森林里。它夏天产仔,但是一两年才能够产一只小野牛,在濒临灭绝的时候,出生率低就成了它的致命弱点。

相关信息

从中世纪起,人类开始开垦森林,人类的武器也更加有威力,野牛对人类十分警惕,一见到人的踪影就躲进茂密的森林里,到了1820年,高加索野牛只剩下300头了,它们孤独的生活在一片森林里,同年亚历山大一世征服了这片土地,他驱赶农民,由宫廷保护高加索野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高加索野牛的数量增加到了700头。高加索野牛被看作是宫廷的宠物,成了帝国的象征。

1918年,苏维埃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长时间禁止开垦森林的农民又重操旧业,当时的军队还猎杀野牛,吃野牛的肉,甚至为此动用了枪和车。在欧洲两种野牛中,没有一只野牛还存活着,幸存下来的都是过去俄罗斯宫廷送给外国的礼物。波兰野牛最终繁殖成功了,于俄罗斯的做法一样,人们保留了野牛的生存环境,现在它已增加到500头左右。而高加索野牛只活了一头,这是一头公牛,属于署名马戏团和动物的经营者──哈根贝格。1925年2月26日,这头高加索野牛在德国汉堡死去了。

衰落及灭绝

在17世纪,高加索野牛在西高加索的数量仍很丰富。随着人类不断的在山区发展,它们的分布地在19世纪就缩减了只余下十分之一。于1860年代,共有2000头高加索野牛,但就减少到1917年的500-600头及1921年的50头。于1927年,最后三头高加索野牛亦相继死亡。

混种

在波兹南的混种。
资料上只有一头高加索野牛是饲养的。这头高加索野牛于1907年生于高加索山脉,并于1908年送往德国,最终于1925年死亡。当时它曾与其他的低地亚种进行混种。故此,它是现今高加索低地育种品系。

重新引入

于1940年及1959年,一批欧洲野牛与美洲野牛的混种分别在高加索及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放生。一些纯种的欧洲野牛则与这些混种混合起来。于2000年,这些混种被描述为另一个亚种Bison bonasus montanus。

高加索野牛在1927年被猎杀,后人将动物园亚种野牛放归山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