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空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高空槽是天气学一个名词术语。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高空存在的一种气压槽,常指那些在高空要比在地面附近更明显的气压槽,又称高空低压槽。

高空槽是活动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短波槽。一年四季都有出现,但春季出现最多。高空槽的波长约1000千米,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槽前盛行暖湿西南气流,常常成云致雨;槽后盛行干冷西北气流,常常晴冷天气。一次高空槽活动反映了不同纬度间冷、暖空气的一次交换过程,给中、高纬度地区造成阴雨和大风天气。

高空槽常与高空温度槽相配合,温度槽和高空槽位置不同时,出现三种不同形式的高空槽,即后倾槽、垂直槽和前倾槽。

(1)后倾槽。当温度槽落后于高空槽时,低压槽线随高度升高逐渐向与其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向冷区倾斜,这种情况叫后倾槽。后倾槽随着温度槽位置的前移,平流作用加强,高空槽将继续加深发展,槽前广阔范围内盛行辐合上升气流,如果水汽充沛,将产生稳定性云系和降水。

(2)垂直槽。当温度槽与高空槽重合时,低压槽线垂直,称为垂直槽。当高空槽发展到最盛阶段,天气也发展到最强盛。

(3)前倾槽。当温度槽超前于高空槽时,高空槽线随高度升高向前倾斜,称前倾槽。前倾槽的槽后冷空气将置于槽前暖空气之上,导致低槽很快消失,产生不稳定云系和阵性降水。

中国的高空槽有西北槽、青藏槽和印缅槽,它们很少产生于我国,大多从上游移来。当纬向环流比较平直时,高空槽一个接一个东移,容易造成阴晴相间周期变化的天气。如果移动过程中受高压所阻,高空槽将减速或停滞,可能造成持续性降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