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谷镇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24千米。系[[武陵山区]12州(县)西出重庆、成都的必经之地,有彭水县“西大门”、“乌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之称。辖区面积116.4平方千米。辖狮子、陈家2个社区,大青山、庞溪、兴隆、群峰、共和、铜鼓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高谷场。G65渝湘高速公路、G319公路、渝怀铁路过境,乌江通航,交通十分便利。

中文名称: 高谷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下辖地区: 狮子、陈家2个社区

政府驻地: 狮子村

电话区号: 023(+86)

邮政区码: 409602

地理位置:重庆东南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

面 积: 116.4平方千米

人 口: 13026人(2017)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象鼻子

机 场: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70公里

火车站: 距彭水县火车站10公里

车牌代码: 渝H

代表人物: 田熙

历史沿革

1932年置高谷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61.2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狮子、青山、大面、金池、庞溪、大水、店子、石柱、龙坪、陈家岭、岩峰、黄荆堡12个行政村。2000年撤乡设镇。

1953年析高谷、文复(武隆县辖)两乡置共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45.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乡政府驻铁碛坝,辖幸福、铜鼓、共和、群峰、石香、艾家6个行政村。1998年,乡政府驻地由铁碛坝迁移到共和村凉风洞。

2001年区划调整后,高谷镇管辖原高谷镇、共和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06.49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44人,辖1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镇政府驻高谷场。[1]

地理位置

高谷镇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地处北纬28°57′-29°51′、东经107°48′-108°36′之间。北连龙射乡,东连鹿鸣乡,南邻火石乡,西南连下塘乡,西连武隆县。

气候

高谷镇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发量950.40毫米,无霜期312天。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初夏常有连阴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绵雨;冬季少雪无严寒。彭水县气候立体差异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便递减0.46-0.55℃。年无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递减到中山区的235天。年日照时数,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阻挡,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

地质

高谷镇地质构造属新华构造体系,位于渝鄂黔隆起带向渝东中台坳下降的斜坡上。晚侏罗系至晚白垩世间燕山旋回的宁镇运动,以水平挤压为主,形成老厂坪背斜、普子向斜、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滩背斜等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褶皱及筲箕滩、七梁子冲断层等伴生断裂。第三纪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使县境普遍间歇性而又不均衡抬升,造成郁山一马武(石柱县境)及太原、棣棠、三岔溪、诸佛、桐楼、大园、龙塘、弹子岍正断层和火石垭、龙洋、大垭、石盘逆掩断层以及筲箕滩冲断层等,形成北北东向岭谷相间的原始地貌。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奥陶系、古生界志留系、古生界泥盆系、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地貌

彭水县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主要特征。地形地貌受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主要山脉呈北北东向延伸,成层现象明显,谷地、坡麓、岩溶洼地及小型山间盆地相间,逆顺地貌并存。各类地貌中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高山区域受喀斯特 溶洞影响,水源缺乏,年均两个月缺水。

经济

经济状况

高谷镇全镇幅员面积116.4平方千米,集镇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共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26人(2017)。乌江黄金水道、 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贯穿其境,水陆交通发达,是渝东南地区出入重庆的咽喉,是支撑“一圈”与渝东南“翼”的重要骨架。境内蕴藏有煤、硫铁矿、硅矿、萤石、大理石、方解石、重晶石等大量矿产资源,特别是硅矿含量高、品位高,是湘鄂川渝黔地区最好的富矿之一,全镇有湖中电站、长陵化工厂等企业12家,全年财政收入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

未来展望

该镇今后将按照“314”总体部署和“一圈两翼”的构想,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产资源加工型产业和新型建材产品,建立彭水的新型建材工业重镇;凭借乌江画廊精品段起游点、乌江银盘电站库区等区位优势和较好的森林植被资源,发展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第三产业,打造乌江画廊镇;加大投入、科学规划、依法管理,进一步优化集镇环境,使之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成为彭水的门户镇,为破解“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助推城乡统筹的发展尽力。

文化教育

高谷镇现有小学两所,初级中学一所,分别为共和完全小学、高谷镇中心小学和高谷镇中学。高谷镇中学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位于高谷镇大青村,1987年迁于所处位置(高谷镇狮子村赖子堡)。五十年来,高谷中学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学校规模逐年扩大。全校有在岗教职工61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22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42人,教师队伍青春永驻,朝气蓬勃。学校有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配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室),教师宿舍两栋,学生宿舍一栋。学校占地面积206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学校共有两个运动场,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在运动场中设有两个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多种运动设施,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及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校区草坪如茵,花团锦簇,是学生求学的理想场所。

主要作物

高谷镇主产作物为水稻、玉米、马铃薯。

特产

大脚菌生长在海拔2000公尺左右,生长期只有2—3天,每年生长1次(有些年份不生长),由于无法人工培育,只有上山采摘(只有青杠树的地方才生长,否则就不是大脚菌)。当大脚菌自然晒干后包好放在家中,下班回来满屋香气(白大脚菌没有黄色香)。大脚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对人体有滋补、降压、健脾、美容、调节新陈代谢、清热、预防妇科疾病等功效。被西欧国家誉为“山珍”菌王。推荐菜谱:大脚菌炖鸡、大脚菌炒腊肉。

红苕粉呈灰色细长条状,晶莹剔透,与粉丝相似。由红薯加工制成,是湖南,四川的一种特色食物,但是高谷生产的红苕粉采用的是当地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红薯,此种红薯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软,吃在嘴里,甜在心头。制成的红苕粉晶莹剔透,久煮不烂。红苕粉做法多样,蒸、煮、煎、炸,炖吃法众多,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特色小吃

都卷子

都卷子为彭水县特产,采用野生植物“厥根”所产淀粉加工制作而成。从“厥根”中分离淀粉后制成“都巴”,将“都巴”用水化开调匀,然后在文火烧烫的锅里涂抹少量菜油,将和水的淀粉在锅里烙制成片状,再卷成条备用。吃的时候切成数段,放蒸笼里蒸热,然后入碗加入酱油、醋、花椒面、辣椒面、味精、姜末水、蒜末水、葱花等作料,调匀趁热食用。

肥肠米粉

肥肠米粉为川渝特色小吃,食材为猪大肠、优质米粉等。熬煮大肠时用盐和醋等反复揉搓,用水连续翻洗至无粘液、颜色发白无异味,入开水锅片刻后捞出,再用温水洗两次并切成节。锅内菜油烧至四成热时,将剁细的豆瓣炒香,再下姜、蒜,掺高汤烧开,放香料包,放大肠段煮好为止。

荞面豆花

荞面,用纯天然的荞麦粉现场手工擀制而成面条,下锅煮熟后配以预先制作好的豆花,称之为“荞面豆花”。食客可以根据各自口味调制作料,或蘸着佐料食用,或食其白味,各有特色。蘸佐料食用食之麻辣,白味食用食之清香。一般食用时还会加上“烧白”、“酸菜米豆汤”、“两糙饭”(玉米粉+大米的木蒸饭)等饭菜,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快餐类食品,深受喜爱。

视频

彭水县高谷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