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龄社会的台湾

高龄社会的台湾。原图链接

高龄社会的台湾台湾行政院内政部于 2018/4/10 透过网站新闻稿向世界宣告:台湾向超高龄社会前进中。台湾65岁以上[[老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在 2018 三月底达到 14.05%,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高龄社会”。

目录

高龄社会

高龄社会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全世界普遍出现出生率降低和/或预期寿命延长导致年龄中位数增加的现象。由于许多开发中国家正在经历更加迅猛的生育转型,其未来所遇到的人口高龄化问题将会比目前已开发国家的更加严峻。

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定义,65 岁以上人口视为老年人口,而此岁数者占比之于社会总人口代表的含意分别为: 高龄化社会 ─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 7% 高龄社会 ─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 14% 超高龄社会 ─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达 20%
大多数已开发国家人口长寿,高龄人群变多;但开发中国家目前也出现类似现象。除了联合国确认的18个“人口异常”国家外,全世界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联合国预期二十一世纪人口高龄化比率会超过上一世纪。自1950年来,年过60岁的人数增加三倍,达2000年的6亿,在2006年超过7亿。预期到2050年,高龄人口会达21亿。

两大因素

寿命延长和生育下降

两个人口因素可能导致了人口高龄化:寿命延长和生育下降。
老人延年益寿导致人口平均年龄增高。少子化导致年轻人数量降低。而生育减少是如今全球人口高龄化的主要致因。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总体生育率大幅下降是世界最已开发国家人口高龄化的主要原因。

台湾现况

台湾行政院内政部于 2018/4/10 透过网站新闻稿向世界宣告:台湾向超高龄社会前进中。台湾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在 2018 三月底达到 14.05%,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高龄社会”;也就是说,每 7 人中便有 1 人是老人,确认人口高龄化在台已是不争事实,让长期照顾议题变得更加刻不容缓。[1]

正式迈入高龄社会

各国在高龄化程度和速度上不一,从内政部提供的资料里,我们可以发现更多关于老化台湾的现况:

  • 各县市老化严重 ─ 台湾从原 2011 年的 3 个增加至 2018 年三月的 15 个;
  • 嘉义最老,六都里台北市最老 ─ 受工作机会、社会福利、医疗资源、交通房价等因素影响,嘉义为全台县市最老地区,老年人口比 18.61%;六都中则以台北市最老,老年人口比率 16.58%。

与全球高龄社会相较

与全球高龄社会一较高下的台湾
台湾于 2015-2060 年间,将从国家老化最低行列转为快速老化之国家,足见老年友善环境是我们必须刻不容缓进行著眼改善的课题。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台湾老年人口比率仅次于日本、和南韩相当。若将全球各国进行老化排序,我们会得到:
预估新加坡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7 年、预估台湾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8 年、估南韩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8 年、预估日本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11 年、预估美国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14 年、预估法国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29 年 预估英国成为超高龄社会时间 ─ 51 年。

解决方案

因应高龄化社会带来的人口老化、退休潮、老人安养、劳动力减少与少子化等冲击,台湾行政院已于 2017 起开始实施“长期照顾十年计画 2.0”,但随著政策上路后的种种问题现象看来,台湾政府与民间要完全适应高龄社会需要更多的努力。行政院国家发展委员会预估,台湾将在2026年从目前的高龄化社会,变成“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了总人口数的6成以上,时任金融管理委员会主委顾立雄提出三大解决方案落实长照计画[2]

长照险结合实物给付保单

寿险业将长照险结合实物给付保单,且“实物给付”的内容,未来可由保险业来投资的“安养机构”,但可能有法规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将长照险结合实物给付保单,且建议给付内容是“安养机构”,类似疗养院;但因由保险业投资、有商业保险进来,会更趋向“产业化”概念,不再是如目前“六人挤一间房”基层保障,而可能会走向提供更好医疗照护的保障。金管会研议将让“保单活化”的转换标的,从目前可以转成医疗险、长照险、递延年金险外,再考虑增加“适格年金”,和“实物给付保单”,例如灵骨塔保单,目前已在规划中。

建立托幼扶老的“日照中心”

社区中有托婴和日间长照中心,让有一定生活自主能力的老人,可以白天送过去、晚上带回来,在一个日照中心中,大家共同照顾。但都市土地成本”取得高,政府可以释出学校用地,解编地目设日照中心并和托幼结合,让民众可以在社区中就近送去,并用BOT方式与民间企业联手来做。当长照机构法,所要架构的基本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达到照顾到所有人后,当照顾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去思考分级概念,例如医疗照护可以到更好,在那个层面开放保险业可以进来,但不能去抢基本的那块。

目前“长照机构法人法”中规范,住宿式的机构,只能用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型态,要保留30%盈馀,若要让保险业进驻,只能用社团法人投资,但社团法人限制很多,例如董事席次只能占1/3、还要保留盈馀,但金管会对保险业有安全、收益性、和流动性要求,但保险业在收益性这块做不到,因此无法去投资,在住宿式长照根本无法做,这方面政府要克服。

发行长期建设的“功能性公债”

地目解编后,财政部可以发行长期建设的“功能性公债”,让保险业来投资。目前长照险卖不好,是因为保险业无法有“一条龙”服务,老人买了以后、最后还是只能拿到现金,这也是实物给付保单的最大问题。长照险是为了保障老人失能失智时,可以得到照护,因为“到了给付条件时、失能需要照顾,老人需要的不是钱”。将长照险结合实物给付保单,而实物给付的内容,可以连结到保险业自己投资的“住宿式机构”,在长照照顾比例达到一个程度后,对另外有高端需求时“在这个范围内,开放保险业去投资,不失是一个思考的方向”。同健保概念,有些人愿意用自费方式来补足照顾不到的, 大家可以考虑分级概念,基本的长照2.0要去照顾,有些可以用商业保险来补足卫福部照顾不到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