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魏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魏集镇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滨城区距滨州市西城开发区20公里,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相望并架设浮桥相通,西与清河镇接壤,北接220国道与胡集镇毗连;现辖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员12000余人。镇驻地有我国唯一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是山东省八大旅游景点之一。[1]

乡镇概述

魏集镇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滨城区距滨州市西城开发区20公里,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相望并架设浮桥相通,西与清河镇接壤,北接220国道与胡集镇毗连;现辖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员12000余人。镇驻地有我国唯一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是山东省八大旅游景点之一。魏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先后被命名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安全文明镇”、“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省级“社会稳定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扶贫开发红旗乡镇”、“新型城镇”;国家级3A景区;连续四年在全县被评为“年度综合考核先进乡镇”、“三创三争活动先进集体”。[2]

历史沿革

1971年设立魏集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设镇。1997年,面积53.8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魏集、老官赵、双庙崔、张贤臣、彭家、蔡家、豆腐胡、狗皮王、西朱、王东沙、东朱、西簸箕王、东簸箕王、成家庙、宁卢、白布韩、周家、后刘、前刘、枣叶王、曹吴、堤下邵、姚家口王平口李家庄苏家庄、翟卜、谭梁许、贾家集、木匠景、谭家、老君堂、邢董南、宫家、双庙杨、大杨、曹家集、后王寺、前王寺、四甲杨、西董口、六甲杨、东董口、五甲杨、翟家寺、铁匠魏、丁河圈、引黄崔、河套崔、孙家圈、三合李、杨王、阮家道54个行政村。[3]

经济发展

魏集基础条件完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发达。紧靠220国道直达济南市100公里,离惠青黄河大桥、滨博高速、济青高速入口处均距15公里,桑王路纵穿全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设有35千伏变电站,高低压输电网络纵横交织,优质电能供应充足。相继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和GSM、DDN、PAC、INTRET、MHIL、EDI,中通、网通、联通实现了无缝覆盖。

魏集资源丰富,主导产业已成规模优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所有耕地普遍达到了“四高八化”方田标准,建有优质桑园1万亩、良种棉高产示范田15000亩、优质果园3000亩、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5000亩,发展“双用大棚”2000多个;先后培植起规模 养鸡、饲驴大户1000多个,魏集“烧鸡、驴肉、金钱宝”驰名省内外。工业渐成体系,木器制作、建筑建材、酱色酿造、食品加工、棉油、纺织、地毯、制衣等八大传统行业优势凸显。旅游业发展迅速,综合开发了以魏氏庄园为核心景区,以“三堂”观赏游、鲁北民俗游、黄河故道游为骨干景区,以生态观光休闲游、黄河岸线风情游为卫星景区的“三大景区”项目,已成为全国新的旅游热点,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魏集镇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势头强劲。以镇驻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为独特资源,旅游型特色城镇已初具规模,开发建成了集金融、治安、食宿、医疗、卫生、文化、游娱等服务功能一应俱全,交能、通讯、照明及排污净化等综合配套的“五大园区”(工业园、商贸园、旅游园、生态园、科技园),规划建设面积达1万余亩。先后吸引100多家外商企业落户园区,黄河新型建材、惠滨棉麻、中惠食品、姐妹制衣、微蓝服饰、滨惠有机化工、鼎基恒晋桑葚保健、天丰棉制品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企业正在崛起,园区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4]

相关信息

为有效杜绝育龄妇女查体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惠民县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近30万元,购置了育龄妇女查体管理人脸识别系统。魏集镇开展第四季度育龄妇女健康查体活动,在查体中,启用了计划生育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了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查体技术,收到了很好效果。

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查体,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育龄妇女身份,杜绝了查体时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大大减少超生、未婚先孕的育龄群众数量,提高了生育质量,对提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