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魔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下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魔沼》(1846)是乔治·桑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乔治·桑在小说序言中宣称,她要描写朴素中的美,这篇小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

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描写了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事,但乔治·桑却从这简单的情节中挖掘出男女主人公高尚、正直、善良的心灵。男女主人公一富一贫,然而在爱情的感召下,经济和年龄上的差别全部消失了。他们外貌并不美丽,却疾恶如仇、乐观勤劳、身体健硕,另有一种健康美。在魔沼中的一夜使他们的感情沟通了,达到了内心的融合。小说中农村的宁谧、神秘而独特的景色,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增添了浓郁的浪漫色彩。乔治·桑无疑地将男女青年农民的爱情和农村景色理想化了,因为她认为小说是“按我所希望的那样、按我认为应该的那样去描绘人物’’的,《魔沼》就体现了这种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作者笔下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的对立面出现的,尽管缺乏深刻性,可是却具有正面理想的价值。这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也写得十分成功:讲求实际的莫里斯老爹、喜爱虚荣的风骚寡妇、庸俗世故的莱奥纳老爹,寥寥数笔,都描写得神情毕肖。而热尔曼的儿子小皮埃尔的活泼顽皮、纯真可爱,也避免了男女主人公恋爱场面的单调,并增加了生活情趣,末尾的风俗描写乍看嫌长,实际上富有地方色彩,散发出粗犷隽永的农村气息,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价值,确是一幅出色的农村风俗画。上述各方面的成功,使这篇小说成为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中篇杰作。

艺术特色在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中得到充分的表现。1846年,乔治·桑发表了《魔沼》,这是她的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乔治·桑在小说序言中宣称,她要描写朴素中的美,这篇小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

《魔沼》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女作家的细腻感情在笔底源源流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发展。女主人公玛丽对淫邪的农场主的纠编者坚决抗拒,表现了她发嫉恶如仇;她对小皮埃尔无微不至的照顾则显示了她的母性;她对热曼的朴实和能干深有好感,最后克服龄差异,同意以身相许。这些都是实写。然而,对玛丽的描写是实的多,而对热尔曼的描写则是虚的多;热尔曼对玛丽的举动看在眼里,赞在心里,逐渐产生了爱情。最后,他的岳母对他的试探,表现他的内心想法,则是有实有虚的写法。实虚结合,层次分明,娓娓道来,有一种温婉的亲切感。乔治·桑善于塑造女性的形象,她们大鑫性格刚正、热烈,富有反抗精神,追求真正的爱情。这篇小说中小玛丽的形象就十分动人。

这篇小说将感情描写与大自然的描绘熔于一炉。这时乔治·桑的创作依次从妇女问题小说、社会问题小说转至田园小说,相应地从关心社会政治问题转到赞美旖旎迷人的田园风光,在优美恬静的大自然中汲取灵感。《魔沼》是她的第一篇田园小说。

《魔沼》体现了乔治·桑理想的爱情观。田园小说古已有之,大多写的是牧童牧女的恋爱故事,这些牧童牧女的行动和心理与真正的牧童牧女相差十万八千里,其实他们是贵族男女的化身。而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与此不同,她写的确实是真正的村民。诚然,这不是同一阶层的男女。


作者简介

乔治·桑(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法国著名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时代最具风情、最另类的小说家。 她凭借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而一举成名。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 雨果曾称颂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乔治桑(George Sand)她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一个贵族家庭,在法国诺昂乡村长大。父亲是第一帝国拿破仑时代一个军官。由于父亲早逝,而母亲曾有沦落风尘的经历,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纪便已露出卓尔不群的才华。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 乔治桑移居巴黎后为了生存下去,她开始了勤奋的笔耕,写出了一部部小说,并以此确立了自己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244部作品,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

内容预览

你干得汗流满面, 才能维持可怜生计, 长年劳动,精疲力竭, 如今死神召唤着你。 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在这幅流汗与出力的场景中,只有一个人是轻松愉快,步履轻捷的,这就是一个幻想的人物,一具手执鞭子的骷髅,他在惊骇的马儿旁边,沿着犁沟奔跑,鞭打着马儿,给老农夫作犁地的下手。这是死神,霍尔拜因带有寓意地把这个幽灵画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