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德亚德•吉卜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原图连结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英语: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0日-1936年1月18日),出生于印度孟买,7岁时返回英国就学,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及诗人,作品多反映帝国主义的扩张精神[1]。他于42岁(1907年)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该奖项至今最年轻的获奖者[2]。他的散文相当受到欢迎,被誉为“短篇小说艺术的创新之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原因

  • “鲁德亚德•吉卜林这位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像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3]

著作

  • 《学生抒情诗》
  • 1892年 《营房谣》
  • 1895年《如果》
  • 1896年 《机关打油诗》
  • 1896年 《七海》

短篇小说

  • 1884年 《百愁门》
  • 1888年 《黑羊咩咩》
  • 1888年 《山的故事》
  • 1888年 《三个士兵》
  • 1888年 《加兹比一家的故事》
  • 1891年 《生命的阻力》
  • 1894年 《丛林之书》、《丛林之书续篇》
  • 1906年 《普克山的派克》
  • 1910年 《奖赏和仙女》
  • 1917年 《各种各样的人》
  • 1926年 《借方和贷方》
  • 《狼孩儿莫戈里》

长篇小说

  • 1891年 《消失的光芒》
  • 1897年 《勇敢的船长们》
  • 1901年 《基姆》
  • 1907年 《老虎!老虎!》
  • 1933年 《毛葛利故事集》

视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