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文名 鲶

学名 Silurus asotus

其他中文名 鲶鱼、念仔鱼、廉仔、鲲鱼、黄骨鱼

英文俗名 Chinese catfish; Amur catfish; Japanese catfish; Far Eastern catfish

栖息深度 0 - 20公尺

有毒鱼类 否

经济性 是

食用鱼类 是

最大体长 100 cm

观赏鱼类 否

世界分布 台湾、中国、东南亚、日本 台湾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东部 分布概况 分布调查

栖息环境 纯淡水

模式种产地 亚洲

濒危状态 NL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1]


目录

鲶鱼介绍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故有“八须鲶鳗”之称,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两广除外),故在捕鱼旺季鲜鱼上市量高度集中,造成鱼货积压,售价低廉,效益不高。另外,鲶鱼在养殖过程中相互残杀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但如果利用一些生产小窍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殖鲶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鲶鱼之体型与塘虱鱼相似,二者之区分主要在于背鳍,鲶鱼背鳍小,塘虱鱼背鳍大且长。属于温水性鱼类,摄食动物性饵料,雌鱼成长颇速,且大型鱼均为雌性,具养殖价值,雄鱼体型小不具养殖的价值。其肉质细嫩鲜美评价甚高,近年来由于鳗线奇缺,颇多养鳗池闲置,若选 1~2口养鳗池来饲养鲶鱼,则既可维护养殖设施、增加收益,又可自行繁殖种苗供养殖所需,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不失为可行之方法。

鲶鱼喜栖息于泥底,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为饵,有时也吃些细碎水草。具夜间活动习性,成鱼捕食小鱼及甲壳类等,一口吞食之。鲶鱼性贪食,残食性强,所以在养殖期间要注意充分供给饵料并适时予以筛选大小,分开饲养,如此才能提高活存率与育成率。[3]


形态特征

体前部粗圆,尾部侧扁,头部宽平。吻短而宽圆。两对鼻孔,前鼻孔有一根短管,近吻端。口裂大,上位,下颌稍突出。两颌均有一行绒毛状齿。幼鱼时有须3对,成鱼时下颌须退化仅有1对,上颌须比头稍长,下颌须为上颌须长的1/3~1/5。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而伸达尾基。黏液孔发达,成行排列于侧线上方。背鳍短小,仅具5软条;臀鳍长,后方与尾鳍相连,具70-85软条;胸鳍具有1锯齿状之硬棘,12-14软条。体呈暗灰色或灰黄色,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白斑或不明显的斑纹。[4]


栖所生态

初级淡水鱼。底栖性,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白天在草丛间或石缝洞穴中,夜间出来活动。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而贪食,以虾、小鱼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热带及亚热带的底栖性鱼类,喜欢在砂泥底质水域、河口域、红树林区或沼泽区等水中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活动,大部份的海鲶能从海洋中进入淡水中下游生活。大部份雄海鲶会将其卵放置入口中,直到孵化出小鱼。肉食性,一般以小鱼、甲壳类或贝类为食。[5]


地理分布

分布于日本、中国大陆东部、朝鲜、东南亚。台湾西部、南部的河川与池塘均有分布,但野生族群量已少,目前以南部养殖较多。


渔业利用

为养殖食用鱼种,肉嫩味美,通常以煮汤或红烧,亦可炖中药食之。[6]


鲈鳗、鲶鱼、土虱的差别

鲈鳗

鲈鳗,老一辈的人相信它可以滋补身体,是上佳的补品,因而大量捕捉;另外,鲈鳗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现今许多河川被污染的情形下已很少见,曾被列为保育类动物,直到2009年才除名。上述这些因素使得鲈鳗价格居高不下,据闻野生鲈鳗的行情是土虱的20倍以上。

土虱

土虱耐污染、易养殖,所以价格便宜,也因此成为最常见的补品,只要冬天一到,药炖土虱是几乎各个夜市必有的摊位。土虱是鲶形目,与它种源接近的鲶鱼也常被做为补品,只是价格贵上许多,所以也少见。

鲶鱼

鲶鱼跟土虱一样,都是适应力强的鱼类,所以在世界各地造成压缩本土种生存空间的问题,是令环保人士头痛的鱼类。有趣的是,因为鲶鱼的生存能力强,欧洲人会将鲶鱼放入鱼箱中,刺激其他较易死亡的鱼类的求生能力,以减少长途运送的死亡率。无独有偶,台湾人也会利用跟鲶鱼同科的土虱去刺激鳗鱼的求生意志,让鳗鱼远送至日本时还能活蹦乱跳。[7]

  • 鲈鳗,肥厚带纹没胡须
  • 土虱和鲶鱼是同伙的,土虱有8根胡须,鲶鱼有4条胡须


鲶鱼繁殖

繁殖特性

本省鲶鱼人工繁殖多半在春天及初夏实施,由于南部地区气温较高,鲶鱼较早成熟,因此其繁殖盛期在2~3月间,而中、北部则在4~5月。种鱼要选择生殖腺发育成熟者才能获得优良的卵子和精子,得以顺利实施人工繁殖。

繁殖时种鱼以2~3尾雌鱼配1尾雄鱼为宜。鲶鱼饲养2年以上就具 繁殖的能力,成熟之种鱼可以轻易地鉴别出雌、雄。雌鱼体型较雄鱼大,体表黏液多且光滑,下腹部鼓出且柔软,用手轻压腹部有青绿色卵粒 产出。雄鱼体表黏液较少,躯体较狭小,下腹部平坦且较硬;在生殖孔方面,雌鱼稍呈椭圆而突出,雄鱼则较狭小稍长 。

繁殖方法

催熟前先摘取和雌鲶鱼同体重之脑下垂体,以研磨器磨碎后加入0.5c.c之生理食盐水及可助能或哥娜等性激素﹝种鱼每公克之使用量为1.5IU﹞制成混液,再以此液加以注射该催熟之种鱼1~2次,以达到成熟的目的,便于采卵。采卵时,首先用纱布包裹雌鱼,鱼背靠掌心,腹部朝外,用右手自腹部向肛门推挤,将卵粒产到干净的容器内。同时迅速解剖雄鱼腹部,取出位于腹腔两侧之精巢﹝为锯齿状呈黄白色﹞,用剪刀剪碎、置于研磨器内研磨并加入生理食盐水做成精浆后,倒入放卵粒的容器内,用羽毛搅拌均匀并注入少许清水使卵粒受精。

种苗培育

孵出之仔鱼3天内靠卵黄囊供应养分,第4天起需投喂轮虫、水蚤等动物性浮游生物。育苗池需有打气设备、少量注水并勤于清除池底之残饵。1 星期后,移至鱼苗池并投喂水蚤和丝蚯蚓,然后逐渐改喂混合鱼浆之鳗鱼饲料或粒状浮性饲料,每天投喂3~4次。如管理良好,饲育1个月后长 可达到3~4公分。在鲶鱼苗之饲养管理上需注意的是如饵料供应不足,易造成残食的现象,所以必需生产大量的天然饵料以供摄食。另外,由于 雄鱼成长较雌鱼慢且体型亦小,无饲养价值,因此当鱼苗长至6~9公分时,应予以筛选,将小型之雄鱼淘汰,仅留雌鱼继续养殖,以提高经营效 率。

养成时间

中型苗(2~3吋)饲养6~7个月可达上市体型。[8]


鲶鱼料理

药膳鲶鱼

 
药膳鲶鱼照片来自
  • 食材: 鲶鱼一尾   红枣10粒   姜片5片   米酒一米杯   何首乌二片   黄耆少许   当归二片   盐少许
  • 步骤:
1.完整解凍鯰魚後洗清表皮黏液
2.鯰魚不需去鱗,切塊、去鰓、去內臟,血水需沖洗乾淨。
3.水滾後川燙一下!(去腥)
4.加入其他材料與米酒,內鍋水淹過食材就好,外鍋2杯水,放電鍋蒸煮。
5.完成啦!
  • 小撇步
1.習慣吃海水魚的紅棗可以多加一點增加甜味!(海水魚肉質比較甜)
2.藥材配方大家可以依照喜好自己斟酌使用。
3.魚也可以換成豬排骨或雞肉。

纸包烤鲶鱼

  • 食材: 鲶鱼切块300公克 洋葱切片1/2颗 萝卜片适量 烘焙纸包覆烤盘
  • 步骤:
1.以調味料醃製鯰魚塊10分鐘。
2.烤盤上放烘焙紙,鋪上洋蔥片、紅蘿蔔片及鯰魚塊。
3.烤箱以175OC預熱10分鐘後,食材入烤箱烤30分鐘即可。

茶梅蒸鱼

  • 食材:鱼排(鲷鱼、多利鱼、鲶鱼都可)1片 茶梅2-3颗 酱油1大匙 葱1枝 姜两片
  • 步骤:
1.蔥切長段和薑片鋪於盤底,放上魚片後撒少許鹽及一匙米酒。放入電鍋蒸約10分鐘(茶梅剪小塊,加醬油及少許水備用)
2.電鍋跳起後,將湯汁的浮末去除(也可直接將湯汁倒掉)放入茶梅醬汁再蒸5-10分鐘魚熟即可
  • 小撇步

茶梅和酱油一开始就一同蒸也可以,但汤汁会较混浊,分两步骤蒸鱼的口味和外观都会更好喔!

视频

  1. 鲶鱼 #钓鱼 #竹篓

竹篓挖洞引鲶鱼上钩 超强神技网惊:哪招?

美极煎焗鲶鱼

  1. 蝌蚪 #喂食 #放生

超强生命力!近一年没喂瘦到剩头 鲶鱼变巨型蝌蚪


参考资料

  1. 基本资料,鲶-台湾类资料库
  2. 鲶鱼,鲶鱼-58创业加盟网
  3. 鲶鱼,鲶鱼-台湾渔业联盟商机网
  4. 形态特征,鲶-台湾类资料库
  5. 栖所生态,鲶-台湾鱼类资料库
  6. 鲶,台湾鱼类资料库
  7. 鲈鳗、鲶鱼、土虱的差别,鲶-台湾好农部落格
  8. 鲶鱼繁殖,鲶鱼-台湾渔业联盟商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