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凤山神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山神社
凤山城隍庙前的狛犬
图片来自随意窝日志

凤山神社设立于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为台湾日治时期位于高雄州凤山郡凤山街(今日之高雄市凤山区)的神社。凤山神社坐北朝南,地基为武洛塘山的土石。凤山神社社格原为无格社,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升格为乡社

战后神社原址改为凤山医院,残存的狛犬现分别位于凤山城隍庙、高雄市军人忠灵祠鸟松园区、国军高雄忠灵塔前殿,另有石灯笼一座位在凤山仙公庙

日治时期的高雄州凤山郡包括凤山街、小港庄林园庄大寮庄大树庄仁武庄(今日之仁武乡大社乡)、鸟松庄


神社沿革

凤山郡各界于昭和8年(西元1933年)开始筹建神社,在昭和9年(西元1934年)5月开始在水源地(柴头埤一带)填土,神社用地为3700坪。

于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7月31日举行镇座祭启用。祭祀神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每年例祭日为10月28日。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10月15日升格为乡社。

二战后,凤山神社建物陆续拆除,于神社石垣平台上兴建凤山医院。

神社建筑

凤山神社的建筑轴线是东北─西南方向,共有四座“神明鸟居”。最南侧的大鸟居旁边设有社号碑参道两旁各设有8座石灯笼。参道约长165公尺,尾端是神社石垣平台,上头有三座鸟居、参道和其他社殿平台上的上的第二鸟居后方西侧是手水舍,东侧是社务所。本殿为平入式的神明造建筑。手水舍东南边,曾设置有一匹铜马像。

神社遗迹

凤山神社曾有三对狛犬,分别位在大鸟居、一鸟居附近。大鸟居的狛犬约是在1941年后才设置,约在1947年被人移到凤山城隍庙充当石狮。一鸟居前的石梯两侧,曾设有的一对狛犬,被移到高雄市军人忠灵祠鸟松园区的牌楼前。而在一鸟居两侧曾设有的一对狛犬(设置处后来改立一对大型石灯笼),则搬到国军高雄忠灵塔

凤山神社[1] 的石灯笼,则被移到凤山镇南宫旁的五甲一路213巷,从巷口牌楼一直沿巷道排列到庙前做装饰。随著巷道两侧被开发成住宅区,石灯笼几乎都遭到拆除,只留下一座安置于镇南宫仙公庙的中庭。

除了这些遗迹外,神社基地的石垣平台仍保有一部份,其中以北侧(博爱路539巷旁的曹公圳南岸)保留的较为完整。

参考文献

  1. 凤山城隍庙 正殿门挂自问心大算盘,中华日报新闻网,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