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鸱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鸱鸮

来自网络的图片

鸱鸮[chī xiāo],鸟类的一科,属夜行猛禽。头骨宽大,腿较短,面盘圆形似猫,常被称为"猫头鹰",部分种类有耳状羽毛,有些种类面盘不显著或缺失,看上去似鹰。鸱鸮种类较多,体型大小不一,习性也较多样化,有些以鱼为食,有些则白天也出来活动。喙坚强而钩曲。 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

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鸱鸮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鸱鸮

拉丁学名 Strigidae

别称 猫头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纲; 鸟纲

目; 鸮形目

科; 鸱鸮科

词语信息

【词目】鸱鸮(鸱鸮)

【拼音】chī xiāo

【注音】ㄔㄧ ㄒㄧㄠ

【释义】[Strigidae] 鸟类的一科,俗称猫头鹰。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鸺鹠、猫头鹰等都属于鸱鸮科。也作鸱枭。常用以比喻贪恶之人。

【示例】

《诗经·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扼,犲狼当路衢。"李善注:"鸱枭、豺狼,以喻小人也。"

明王錂《春芜记·解嘲》:"他奸谋恣行,恨鸱枭恶吻,把凤雏喧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鸱鸮数至。"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一说,指鹪鹩。又称桃虫鸟。见《诗·豳风·鸱鸮》王先谦集疏。

《文选·张悛》:"鸱鸮恤功,爱子及室。" 刘良注:"鸱鸮,鸟也。言此鸟忧毁其室。"

形态特征

鸱鸮俗称猫头鹰,它们的大眼睛只能朝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脖子。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猛禽,因此听力显得特别重要。猫头鹰的头骨不对称,两只耳朵不在同一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的声间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

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被有蜡膜,且多被硬羽所掩盖。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它们的眼睛形大而向前方,上眼睑能自由活动,瞬膜板发达。角膜和水晶体具有较高的曲率,瞳孔大而圆,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丰富,特别还有反光色素层,可在夜间视物,有的种类在白昼时成为白盲。耳孔大,周围有雏襞,有的在头的两侧还具有显著突起的耳簇羽,有利于收集音波。听觉十分灵敏,内耳大,脑部的听觉神精细胞丰富。此外,它们的左右耳朵不对称,在捕捉同一声音时可产生细微差别,使它们极其准确地测定猎物的立体方位。

猫头鹰的体羽通常为暗褐色,在白昼栖息时不易被发现。体羽蓬松,羽毛柔软,翅膀宽大而稍圆,初级飞羽为11枚,第五枚初级飞羽缺如,次级飞羽第一枚缺如。羽毛的表面密布着绒毛,飞羽边缘还具锯齿般的柔软的缘缨,飞行时可以减弱和空气的摩擦,减弱或消除噪声,便于向猎物发动突然袭击。尾羽较为短而圆,尾羽共有12枚或10枚。脚粗壮而强,多数全部被羽,这样能在夜间捕食时减弱噪声并御寒。第四趾能向前后转动,爪大,弯曲而锐利。

许多种大型猫头鹰外形很相似,但叫声不同,根据叫声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鹰鸮是大型猫头鹰的一种。,头上有簇状羽毛,不少人误认为是耳朵,实际上它与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大型猫头鹰中,栖息在美洲的只有大角鸮,还有大约17种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方的鹰鸮分布最广,从斯堪的纳维亚和西班牙的日本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长大约有71厘米。猫头鹰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体长约73厘米,小的体长仅有12-14厘米。巴西鸺鹠是猫头鹰中体型最小的,产于美洲巴西。身长只有12厘米,以食小昆虫为生。[1]

参考文献

  1. 鸱鸮,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