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鸿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鸿钧

鸿钧,是中国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为明朝小说《封神演义》的自创人物,正统道教并无此神。

中国台湾现有部分信奉鸿钧老祖的道派,但在绝大部分道教徒眼中实属无稽之谈。

《封神演义》中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

洪荒流小说中的鸿钧为大道之显化实体,但在正统道教中大道之显化实体乃玉清元始天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鸿钧

其他名称:鸿钧道人、鸿钧老祖

登场作品:《封神演义》

身份:至高无上的大道、众圣之师

道场:紫霄宫

徒弟: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基本简介

鸿钧,是明朝小说《封神演义》神话角色之一。

中国神话与正统道教并没有此人出现,时至今日道教依旧不承认创始元灵在其神系中的存在,道教多次驳斥鸿钧、创始元灵等歪理邪说,佛教也辟谣了鸿钧、创始元灵。

小说中,鸿钧为大道之显化实体。《封神演义》中只是为了找一个人来调和三教矛盾的,切莫当真。

鸿钧歌

《祭祖歌》有很多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音乐本体形式,这里采用的仍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小村地区传唱的一首《鸿钧老祖歌》(谱例13)。

从这首《鸿钧老祖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峡地区原土著居民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认同观念,他们认为关于人类的教化主要来源于鸿钧老祖的传说,在这首《鸿钧老祖歌》中,鸿钧老祖的传说甚至早于汉族人文始祖的开天盘古,"天地人三皇",这一点从人文传说的角度,说明了三峡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在时间的历时过程中,和在空间的发展方位上,并不比黄河文化迟,至于二者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时间距离,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就这首《鸿钧老祖歌》而言,它所代表的是三峡文化在过去时空中的辉煌。

鸿钧洞庙

鸿钧洞,在南岩飞升岩西北下100米处,下绝崖200余米即飞升岩水库。该洞坐东朝西,天然形成两重岩洞,故俗称"岩上岩"。上层岩为主洞,下层为道房。上层岩洞高5 30米,面阔8米,深4-10米。岩内现存石殿一座,石作化帛炉一座,岩后有石窟神龛。岩内还有残碑两通。下层岩距上层岩地坪为5 80米,深4-50米。洞为敞口,内高外低。岩外为道房。从岩左攀登可到上层岩。

"鸿钧"即"洪钧","钧"又通"均"。鸿钧即巨大的制陶转轮,喻上天造化之功,即"开天造物之神"。

石窟神龛依崖人工凿成。龛高0 70米,面阔0 65米,进深0.4.2米。龛内神像早已无存。

石殿在石窟神龛前,坐东朝西。殿通高1.60米,面阔0.98米,进深0.88米。悬山石板顶,全部为石板榫卯组装。内存石雕鸿钧老祖坐像,头顶为髻,面带笑容,有胡须,身着圆领广袖对开襟帝服,抄手于膝,脚穿云靴。

化帛炉 石作。炉通高2米,面阔0 67米,进深0.61米。是全山最大、最精美的石作化帛炉。重檐歇山石作顶,下为石作须弥座,通体石构件为石作卯榫组装。

传说鸿元老祖为道教众仙之祖,"鸿元"即"混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虽然早期道教并没有此人出现(如早期道教并没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出现,只有五老君、三无圣祖、虚皇五老),但在部分道派、民间宗教与文献中具有相当影响力,湖北一带一直有鸿钧老祖造人的神话。神农架地区发现的汉族歌谣唱本黑暗传便提及了鸿元老祖。在道教田野调查中发现。

《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第二化内容已经指出,鸿元老祖乃太上老君所化: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体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强为之容即老君。以虚无为道,灵元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于空洞寥落之外,莽荡玄虚之中,寂寞无里,不可称量。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兹而生。八表穷窿,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鸿元,挺于空洞,浮游幽虚。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卓然独立,大而无配。[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所谓混元,由兹而始矣。"

但是"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兹而生。八表穷窿,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鸿元,挺于空洞,浮游幽虚。"有人认为这并非是有一个实际的神称为"鸿元",但也有道教徒认为确有一个实际的神称为"鸿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