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鹹海

LTF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4日 (六) 21:30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鹹海'''<br><img src="http://sa.ylib.com/read/images/鹹海.jp…”)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鹹海哈萨克语Арал Теңізі中亞的一个鹹水湖,位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交界處。“咸海”意为“岛之海”,因曾有超过1,100个岛屿分佈於其中。咸海的流域包括了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及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部分地区。該湖水源主要来自阿姆河錫爾河[1]

目录

概況

咸海曾以6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1960年代以后,由于苏联的引水灌溉的河道改道工程,導致咸海的面积不断地萎缩。至2007年,咸海的面积已萎缩至原面积的10%,并分裂为四个湖。从1960年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咸海在1960年曾為世界第四大,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總水量1,100立方公里,然而,到1998年,咸海面积下降至28,687平方公里,世界第八大湖,丢失的水量相当于伊利湖安大略湖的总和。与此同时,它的含盐量从10g/L上升至45g/L。時至2004年,鹹海的面積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17,160平方公里,总水量193立方公里,世界第十五大湖,而且還在繼續萎縮,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南咸海的含盐量上升至100g/L,而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5g/L,死海的含盐量介于300到350g/L之间。2009年開始,由於積雪融化,南鹹海東部乾涸後形成的盆地再度被水淹沒,湖的面積也慢慢增加。

地理

沿岸城市:

生態問題

歷史

1918年,蘇維埃俄國政府決定將流入鹹海的阿姆河錫爾河分流至附近的沙漠地區,用以灌溉種植稻米棉花穀物等農作物。此舉導致流入鹹海的水量大為減少。從1960年到1970年,鹹海的水位便以每年下降20厘米的速度減少;1970年至1980年,下降的速度甚至激增至每年50-60厘米。1980年,水位的下降再增加至每年80-90厘米。然而,与此同时棉花的種植量大大增加。

現狀

1987年,鹹海分成南、北兩部份,稱為南鹹海北鹹海。其後,曾經有人使用人工渠道將兩個湖泊重新連接,但最終因它們繼續萎縮而在1999年再度分開。

2003年,北鹹海又分為東、西兩邊。同年10月,哈薩克宣佈耗資2.6億美元的拯救計畫,建造一個人工堤壩俄语Кокаральская плотина將南、北鹹海兩湖完全分離,並於2005年竣工。此舉成功將北鹹海的海域面積由2003年的2,55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300平方公里,增加了30%。而海水深度也從原來的30公尺增加到42公尺,也挽救了當地的漁業,讓將近一百名漁夫重返生計。另外,由於湖泊增大,地區的降雨量亦慢慢回復。並計畫在乾枯的海床種植當地的灌木種saxaul加速植被的覆蓋,預計將會加速自然恢復的速度,吸引其他植物和動物。

另一方面,南鹹海South Aral Sea則由於烏茲別克政府財政紧缩,至今水位仍在不斷下降。暴露出來的河床有大量鹽沙,大大增加了沙暴的吹襲。2014年,南咸海东岸600年来首次干涸,儘管偶爾會增加水量,但仍然無濟於事,预计2020年咸海將彻底从地球上消失。[2]


參考文獻

  1. DRAINAGE BASIN OF THE ARAL SEA AND OTHER TRANSBOUNDARY SURFACE WATERS IN CENTRAL ASIA (PDF). [4 Feb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06). 
  2. 咸海东岸600年来首次干涸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图). 网易. 2014-09-30 [2014-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