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鹿港凤山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鹿港凤山寺经指定为县定古迹。左厢房则为北管票房玉如意之馆址,并祀有万春宫苏府王爷。正门两旁有一对青斗石狮,是厦郊船户新福来蔡天赐所捐献,公狮张口,母狮口微张并抱只小狮子,立于门口看守庙宇。正殿供奉广泽尊王,神龛上方有威武英烈古匾,为阁港商绅泉、厦等八郊船商铺户所献。[1]

中文名: 凤山寺

建筑位置: 台湾鹿港

始建时间: 道光2年9月

完工时间: 道光4年

概况

鹿港凤山寺三川殿的门神正门为秦叔宝与尉迟恭,两旁侧门为公公的造型,为鹿港彩绘匠师王钖河的作品。大正15年凤山寺因年久失修,庙宇坍塌受损,地方士绅廖天显、陈拣等人倡议重修,同年完成庙宇的修复,并撰写重修凤山寺碑记木碑,置于三川殿右墙。三川殿左右两旁有精致的博古图及龙、虎堵交趾陶作品,博古图为香、花、灯、果的装饰题材,龙堵落款为丙辰年,系清咸丰6年的作品。鹿港凤山寺中埕墙面书法对联,咸丰9年庆昌陈宗潢的墨迹,可惜已于1990年拆毁。

1990年拓宽德兴街时,为保存三川殿的建筑及墙面的交趾陶,拆除中埕,将三川殿移至后方与正殿相邻,形成目前正殿与三川殿相邻的庙貌。由于凤山寺位于鹿港粟仓旁,庙宇前方即是鹿港理番同知衙门,咸丰6年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同知及安平协水师右营游击敬献忠孝义匾。目前鹿港凤山寺管理委员会以及炉下众弟子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绕境以及入火安座的各项事宜。

景区简介

台湾彰化鹿港小镇是最能代表台湾历史风貌的地区,也是早期台湾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从早期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到如今观光采风盛行,鹿港曲折的红砖巷道,林立的旧式店屋,都是耐人寻味的风貌,整座小镇的氛围也由从前的热闹繁华转为今日的淡泊悠闲。镇上保留福建泉州风景,也令鹿港享有“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而罗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镇》更是将吸引了更多人前来这里,感受那歌中所述的景象。

历史

鹿港阁港乡绅参与重修,并于咸丰6年敬献“威武英烈”匾。忠孝义匾凤山寺保存二块古碑,分别是清道光10年鹿港新建凤山寺碑记,此碑由选拔进士廖春波所撰,增生董步云敬书的墨迹。另一碑记为大正15年鹿港街长陈怀澄撰书重修凤山寺碑记,为鹿港凤山寺重要文献史料。昭和2年鹿港街长陈怀澄拆万春宫及厦郊会馆,改建为公会堂,并将苏府王爷神像移至凤山寺供奉。

1982年凤山寺曾局部修护,鹿港凤山寺再将苏府王爷神像移至左厢。清乾隆45年,福建泉州府南安县民由祖庙恭请香火至鹿港奉祀,并于道光10年扩建,庙观高雅而文物珍贵。中庭有选拔进士廖春波,及先贤陈怀澄所撰就之碑记,具文献价值。清道光28年彰化地震,造成庙宇的受损,清咸丰6年至咸丰9年进行重修,目前庙宇保存咸丰年间重修时的庙貌。

清道光2年鹿港士绅梁献瑞倡议兴建凤山寺,由地主卢西池献地,甘武略出任总理,总理兴建庙宇事宜,地方信士踊跃捐资,此次建庙募得1529元,道光2年9月动工,历经2年馀,于道光4年完工。鹿港凤山寺因年代久远加上长时间缺乏保养,使得大部份结构体老化,故于2006年由彰化县政府文化局发包,2007年开工,至今己接近完工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