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角蕨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鹿角蕨科(学名:Platyceriaceae)是真蕨目下一科的植物。

形态特征

奇特的大型附生植物,偶生岩石上,多年生。根状茎短而横卧,粗肥,具简单的网状中柱,外被具中肋的阔鳞片;鳞片基部着生,有时两色,边缘具齿。叶近生,二型,不以关节着生。基生不育叶直立,无柄,偶有短柄,具有宽阔的圆形叶片,基部膨大,覆瓦状,阔心脏形,质厚且呈肉质,边缘多少全缘或略呈浅二歧分裂,密被星状毛,叶脉密网状,不久干枯,变为褐色,覆瓦状覆盖于状茎上,宿存,呈鸟巢状或圆球状,以积聚腐殖质及保护根状茎及根免受干旱的威胁。正常能育叶具短柄,以关节着生,直立或下垂,近革质,被具柄的星状毛(老时脱落),叶形变化很大,全缘或多回分叉,宛如鹿角状分枝,裂片全缘,叶脉网结,在主脉两侧具有大而偏斜的多角形长网眼,具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为卤蕨型,生于圆形、增厚的小裂片顶部,或生于特化的裂片下面;孢子囊为水龙骨型,有长柄2-3行细胞,环带由10-20(-24)个增厚细胞组成;隔丝星毛状,具长柄,多数。孢子两侧对称,椭圆球状,单裂缝,裂缝长为孢子长的1/4到1/2,黄色或绿色,透明,表面有瘤状纹饰。每孢子囊产孢子64个,亦有8个的(P. ridleyi Christ)。[1]

鹿角科为单型科。染色体基数x= 37。

产地生境

云南西南部盈江县那邦坝,海拔210-950米山地雨林中。缅甸印度东北部、泰国和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