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角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鹿角镇位于彭水县东南方,全镇幅员面积121.74平方千米,距县城29公里。地处乌江中下游,彭酉公路之咽喉,属武陵山系与大娄山系交汇的皱褶地带。东与诸佛乡接壤、南连鞍子、善感乡,西界双龙、石盘乡,北临新田乡,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镇。[1]

中文名称: 鹿角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重庆市彭水县

面 积: 121.74平方千米

人 口: 8151人(2017)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6.8℃,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

气候特征

鹿角地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海拔1423米,最低海拔340米,属东南亚季风湿润性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冬暖春旱,夏季多伏旱,年平均气温16.8℃,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日照10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35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0%,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区划人口

鹿角镇是2001年8月经县乡行政区划调整撤大元、鹿角乡后成立的新镇。幅员面积121.74平方千米,现辖7个村(居委),鹿角、周家、乌江、红专、王家、水麻、横路1个居委6个行政村,48个村(居民)小组,8151人(2017)。

经济发展

鹿角镇新组建两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逐步增大,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交通、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烤烟、林果业、畜牧业基地正逐渐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鹿角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富民兴镇,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打造“乌江明珠”的奋斗目标,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25万元,比上年增长9.2%,粮食总产量5056吨,人均占有粮食506公斤。农业生产总值1411万元,第一产业1277万元,第二产业87万元,第三产业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元,增加14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全镇有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在校学生2550人,有教职工23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85%的村通公路,通电话村占85%,基本解决人饮问题。有卫生院2所,设病床16张,有医护人员25人。

旅游资源

旅游圣地“龙门峡”位于镇东南,地处乌江中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系的褶皱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境内山岭连绵,重峦叠嶂,溶洞密布,清澈如画的诸佛江逶迤而至,两岸奇峰异石贯穿其间,这山、水、洞、门构成一幅胜似“桂林”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龙门”本天生,坐车从彭酉公路行五六分钟即到龙门峡山寨,顺石阶而下,便经过龙门,门高25米,宽20米,厚12米,门顶有“神足、蝙蝠、小龟”等形状各异的石钟乳,石头左壁有石刻“龙门峡”三个大字,遒力劲健、潇洒飘逸。相传这门原名“猪钻洞”,1686年彭水县令朱尔捷骑马路于此地,见景观迷人,问知叫“猪钻洞”,感不雅,便书“龙门峡”三字,从此更名龙门峡。

资源状况

全镇有耕地26005亩,其中土23625亩,田2380亩,荒山草坡28613亩。有林地4680公顷,森林覆盖率35%。鹿角镇是一个以农林生产为主的镇,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莹石、重晶石、大理石等矿藏,石灰石遍布全镇;有银杏、杜仲等珍贵林木和尖吻腹蛇、红腹锦鸡、野猪等珍稀动物;家养畜禽主要有生猪、牛、羊、鸡等,畜牧业产值约占三分之一。境内山峦叠起,溶洞密布,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龙门峡、天生桥、乱石坝苗寨等主要景点。

视频

石强到鹿角镇周家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