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黃房子 (梵高)

黃房子 (梵高)
圖片來自ss.net.

黃房子》(荷兰语Het gele hui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有時也被叫做《街道》(荷兰语De straat[[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1][2] 原 作 尺 寸 : 72 x 91.5 cm。是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1888年在阿爾勒完成的 布面油畫,其正中繪製的即是他在阿爾勒的居所“黃房子”,而黃房子裡的臥室正他內心的棲息地。[3]

這房子位於法國阿爾勒拉馬丁廣場(Place Lamartine) 2 號的右翼,1888年5月1日,梵高在那兒租了四間房間。他使用地面樓層(一樓)的兩個大房間,當作用作私人畫室atelier工作室)和廚房。二樓有兩個較小的房間面向拉馬丁廣場。二樓轉角附近,有兩扇百葉窗打開的窗戶,這是梵高的客房,高更自1888年10月下旬起在這裡住了九個星期。後面有一扇百葉窗關閉的窗戶,這是梵高的臥室。後面的兩個小房間,梵高之後也曾租用。

現實中的黃房子經過多次重建,1944年6月25日因盟軍的一次轟炸而毀壞嚴重,隨後被拆除[4]

畫中左側的是一家雜貨店和公共花園,右側的建築是梵高常光顧的一家飯店,其老闆娘、寡婦Venissac即是黃房子的業主。此外就是蒙馬儒大道(Avenue Montmajour)和一座鐵路橋。

目录

作品賞析

『1888年5月梵高阿尔勒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房子"。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梵高很早就嚮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达阿尔勒)。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

梵高打算把阿尔勒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它并不华贵,正相反,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在他的作品里,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是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梵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画装饰画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张挂一些"向日葵"以欢迎高更的到来。

梵高觉得这里的阳光和日本一样明亮,他在这里租了个有四个房间的房子,梦想将其变成艺术家的乐园,就是画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颜色较其他建筑物响亮,他称之为“光之屋”,并将黄色命名为爱的最高闪光,房子前脚步匆匆的就是他本人。

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空中繁星闪烁",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

我们可以认为黄房子不仅是个避难所,而且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画室。

梵高于1888年5月住到这里,一直到1889年的4月。梵高离开人世许多年后,黄房子改为酒吧。这个建筑物毁于二战。

1888年5月初,因为觉得自己住的旅馆太贵,梵高租下了位于拉马丁广场2号的一座建筑物的一侧,这就是著名的“黄房子”。这座“黄房子”的外墙被它的主人漆成了明亮的黄色,而屋内却没有。梵高对于房屋的内部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让它显得单纯而朴素,具有南方的色彩:红色、绿色、蓝色、橙色、硫磺色和淡紫色。“我想让它真正成为‘一间艺术家之屋’——没有什么昂贵的东西,但是从椅子到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特色,”他这样告诉他的弟弟。“至于床,我已经买了乡间常用的床,不是铁床,而是大的双人床。它的外表给人坚固、耐久且恬静的印象。”重新装饰完成之后,他得意地写信给他的妹妹:“我在这里的房子,外面漆成鲜黄油般的黄色,搭配着耀眼的绿色百叶窗,房子在一个广场中,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这房子里有一个绿色的花园,里面种了梧桐夹竹桃洋槐。房子里面的墙完全被刷成白色,地板由红色的砖块铺就。在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蓝天。在这间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画。”[5]

参考文献

  1. The Yellow House ('The Street'), Van Gogh Museum. Retrieved on 21 February 2015.
  2. Template:Nl iconHet gele huis ('De straat'), Van Gogh Museum. Retrieved on 21 February 2015.
  3. 梵谷的房間:黃房子裡是他內心的棲息地,每日頭條,文章日期
  4. A photographic document of the damaged house survived (Van Gogh Museum, Archief M. E. Tralbaut), stamped "Photo E. Barral" and annotated by the author "La Maison de Van Gogh après le Bombardement du 25 Juin 1944"; it is reproduced in Wilkie, In Search of Van Gogh, page 92
  5. http://www.lingganjia.com/view/116037.htm,靈感家